绿林网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演化的故事》是一本由[美]卡尔·齐默著作,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4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一):基因

前一百多页从达尔文进化论开始说起,让人入迷啊。

在看到基因,性,这些主题来描述生命的进化的时候,物种很伟大,日常中见惯的事物,都是进化的结果或者进化的正在进行时态。也许我们人类也处在进化的进行时态,宁愿这样想,也不想着走进灭绝那章节讲的那般,隔个几千万年,大部分物种都会灭绝,空出的生物位置将给予下一波新物种……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二):读《演化的故事》,美妙的经历

非常棒的一本科普书,以达尔文开始,也以达尔文结束,但全书探讨的远不止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科普了遗传学、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医学等非常多学科的有趣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叶绿体(DNA竟然和藻青菌的一样)和线粒体(与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细菌是近亲)基因的故事;人眼、章鱼眼、青蛙眼、昆虫眼及甲壳类眼睛差异极大,然而建造它们的基因却相同;陆行鲸等等。 45.5亿年前地球形成,38亿年前最早的生物化学物质痕迹,4.5亿年前昆虫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登陆,2.25亿年前哺乳动物及恐龙起源,17万年前现代人的共同祖先出现。在40亿年生命史中,人类史犹如短暂的一瞬间。读完这本书,我更多的感到对生命的敬畏。 书的最后讲到上帝在演化中的角色,其中提到生活学家威尔逊由“生物性的上帝”转向自然神论:相信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后,便放手不管,任其根据自然律法去运作。不由联想到中国哲学中,道家的“道”和程朱理学的“理”,很美妙的经历。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三):进化论概述

2018.11.18 达尔文进化论又一个版本。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现在已经被作为质疑进化论的武器。同时,进化论并不是永远遵循渐变,也有轮盘赌式的突变。 除了达尔文,以费希尔,赖特为代表的理论家,生物学家杜布赞斯基的《遗传学与物种起源》都为进化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球历史中,微生物才是主角和中心。彗星可以带来生命,书中并未提到是否寒武纪(5.3亿年前)生物大爆发有可能不仅仅是氧气含量的量变到质变,而是有彗星撞击了地球呢?到了3.6亿年前,脊椎动物开始登上陆地。达尔文无法解释鲸鱼的演化,现在生物学家认为其来自中爪兽,经历了陆行鲸龙王鲸等阶段。大灭绝是进化论的又一个难题,过去6亿年总共有五次大灭绝,而人类随后造成的灭绝远胜过大灭绝。病毒病菌的演化同样符合对环境的适应性。 动物在交配方面,主要选择更强大的基因。令人惊奇的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如家燕,竟然大比例有红杏出墙的情况。雄性动物除了在交配时用毒素或者生殖过程阻止其它雄性如果蝇,还会对其它雄性的幼崽痛下杀手如雄狮。

本书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却也很传统的将进化论的精髓传递给读者。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四):记录阅读过程的想法

1、阅读达尔文故事的时候,关于当时的背景、达尔文的工作、工作的疏忽、现象的解释和假设、假设的验证、人的观念如何影响对现象的解释和理论创造、理论暂时无法解释的地方怎么办等等,都想起去年解决某个技术问题的种种。时代不同,事情相似---科学的方法,囿于观念而犯的错误,社会政治的压力。 2、开始领悟如何做科学研究,科学到底意味着什么----现象、理论、假设、验证、发展。 3、直接告知一个科学理论,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发展新的科学理论,并没有好处。回到过去,回到那个环境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数据、同时代人的理论假设,现在成为公理的理论提出与发展,这些对于当代的学者,是非常有意的。不仅培育科学精神,也是对自己的科学训练,更可能结合现代的科学手段,从古老的科学历史中激发新的想法,进而演化出新的理论。

4、了解现在公理的发展,也会和个人的目的、观念、背景结合,演化出新的作品,影响人的观念。例如,关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论述,本书用于解释演化的作用。而以色列的教授用来解释----讲述虚构故事能力的能量,进而阐述人类的简史。人类简史,对我观念的影响,超过了本书智人历史对演化论述的影响。

5、我们学科有位Miller教授,他的论文是我论文的支柱和基础。最近读到他的工程师日记,关于疫情期间的居家工作,有几点印象深刻

5.1park变化是在美国大萧条期间提出来的,大萧条并不意味着没有进步

5.2工程师了解park为什么提出park变化是有意的,然后他并没有看到很好描述这些的文章

5.3无论什么时代,耐心的阅读、练习、写下自己阅读练习的收获,都是恒久而有意的。

《演化的故事》读后感(五):演化论的“演化”

对于演化论,我们最主要的印象可能就是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了,作为演化论的开山祖师,达尔文的功绩自不必说,但发展到今天的演化论,其深度和广度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在达尔文完成«物种起源»时,限制于当时的认知和科学的发展水平,很多问题并不清楚或存在错误,如达尔文并不知道突变为什么会发生,生物特征如何遗传,完全忽视了大灭绝对于演化的作用,演化的链条上有非常多的缺失,等等。如今的演化论,已变为“现代综合论”,科学家们认识到,遗传学、动物学及古生物学其实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突变是演化的基础;再结合孟德尔遗传法则、基因流动、自然选择及地理隔绝,突变便可创造出新种及新的生命形态;经过千百年的时间,突变便创造了化石记录所呈现的转化。

特别是随着对生物基因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基因如何作为演化的原动力,如细菌会相互交换基因,当细菌死亡后,他的基因会四处“流浪”,可能被其他细菌捡起来插入自己的基因中,产生新的突变。通过研究,真核生物中制造能量的核心部分,植物中的叶绿体以及动物体内的线粒体,其DNA都与细菌几乎完全相同,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接收了细菌的基因所致;此外,相当大比例的动物体内都有“总开关基因”,它来源于我们共同的祖先,当不同的动物谱系由共同祖先分支后,总开关基因便开始控制不同形态的身体部分,如老鼠与果蝇看似差异很大,但从老鼠身上取下来的总开关基因,也可以让果蝇长出眼睛。总开关基因的设计,在演化的历史上,即形成了生命的寒武纪大爆炸。

然而,演化的威力虽然强大,但也有极大的局限性,“演化只能修补,所以不可能产生最佳设计”,一旦祖先的演化方向确定,后代便只能在其基础上修正或者变换花样,无法做出底层的修改。如哺乳动物由于视网膜的结构限制,存在较大的视力缺陷,究其原因,所有哺乳动物的眼睛结构都与其祖先文昌鱼相似,只是在文昌鱼眼睛的基础上继续优化而已,基本的结构缺陷无法改变。

任何研究范畴,只要符合达尔文的三项基本条件—复制、变异,及竞争后的奖赏—便能展露自然选择的力量,这使得演化论在不同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如通过人类演化过程分析人类的社会和思想,细菌在与抗生素对抗中产生了抗药性,通过计算机程序之间的演化竞争可以产生最优解,地球自然环境演变与人类命运的关系等等。认识演化论,尊重演化论,利用演化论,而不是排斥演化论,或违背演化规律行事,才是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延续人类命运的王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