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词人之舟经典读后感有感

词人之舟经典读后感有感

《词人之舟》是一本由琦君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词人之舟》读后感(一):词之文雅

《词人之舟》封面清爽、淡雅,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和小舟,是人间仙境,自古是诗人描写场景必不可少的题材,把词人之舟融入大自然美景之中,贴近生活。

上乘之词,总是有寄托人,无寄托出。含意常于欲言未言之间,见仁见智,当由读者吟咏而自得之。

《词人之舟》诗词鉴赏集,作者琦君,著名散文家、学者。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四十余本,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之得意弟子,有深厚的学问才情。文中谈词中的情,探讨词人的诗才,共收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张子野、晏几道、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放翁、辛弃疾、朱淑真、吴藻等十三家。

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当以温存的心,细细体味,哪怕当时是痛苦与烦恼,而过后思量,将可以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使你有更多的智慧与

《词人之舟》读后感(二):宋代词人的“群像”——读《词人之舟》

文/岸晓风

如果说到中国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无法回避的。其中,宋词是许多人的最爱,即使有的人更喜欢诗歌,但是也无法割舍与词的联系。词,也是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的。

对于有宋一代来说,词人是最耀眼夺目的。如果要对宋代的词人画一幅群像,并且这个操盘人要得到大家的认可,现代著名女作家琦君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最近读她的《词人之舟》,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

她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她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一来由于国势承平,王公大臣有的是悠闲时间宴饮,宴饮中不免赋诗填词相酬答。二来那时距南唐五代时间很近,流风所及,作词比作诗的兴致似乎更高。像范仲淹、宋景文、欧阳修、晏殊等人,都喜欢作小令。还有一个有趣的因素乃是当时的士大夫们,总觉得凡有重大或者冠冕堂皇的感慨,当以诗来挥发。若属伤感离别、风花雪月等私人感情的,便把它寄托在词中。她认为与诗言志向不同的是,词是言情的。所有的词总以言情为主,只是有各种不同的情。“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一种情,“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是一种情。即豪迈如苏东坡、辛弃疾,又未始不言情。

她是带着情在写他们。她说李后主是一位情圣,也是一位词圣,只是错生在帝王家,无端受尽暴风雨的摧残,以致饮恨而终。四十二岁的短暂生命,只留下四十余首词,可无论是他前期的词,写江南的风韵闲情、宫中的赏心乐事;或者后期的词,写幽禁中的凄凉岁月与亡国之痛,首首都是至情至性的永恒不朽之作。

她是他们的知音。她说苏东坡,政治生涯的颠簸,使他体会到时态的无常,也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加以他横溢的才情、旷达的胸襟与丰富的幽默感,使他在处世态度上像是游戏人间,其实却是热爱人生。他曾对自己的地点子由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的人。心胸之光明坦荡,于此可见。她说李清照的词在宋代为人所推崇,赞誉她能“创意出奇”“平淡入调”,就是能够大胆地创造而不破坏词的音律。真挚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不流于庸俗,自由地运用口语而能做到精练功夫,词家们尊她为有宋一代大宗师亦不为过。她说辛弃疾,把满腔热忱、郁抑与忠愤全部托付在词里,他不写散文、不写诗,他的心声就是词。词是他一生身世、人格的写照。如果辛弃疾地下有知,一定也会感动的不能自已的。

《词人之舟》读后感(三):词之美

又一次读琦君的书, 上次读到琦君的书的时候是去年的时候,读她的《琴心》, 很喜欢琦君的文字。

这阵子因为一门心思的想着要好好读古诗词了。一方面因为孩子马上要开始有作文课, 我想挑选出一些比较不错的诗词,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诗词要读很简单, 深度的解读却不那么简单。

于是在遇到这本《词人之舟》的时候, 我被作者吸引到了, 为什么不看看琦君怎么说?

《词人之舟》是一本赏析评介词的书,共收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张子野、晏几道、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放翁、辛弃疾、朱淑真、吴藻等十三家(另附卓文君与花蕊夫人),前面有一篇《词的简介》分段说明词的形成、名词、体裁及讨论词与诗的区别,介绍几则关于词调的掌故。

对于不同的词人因为有着不同的人生阅历所做的词也会有很多的可以讲解和了解的内容。 不过对于普通的读者, 往往我们所了解的不是那么全面, 所以拿到一本诗词的书籍的时候, 除了要仔细的读完这首诗词, 了解诗词的意思,更多的我们希望更多的了解这位作者的生平, 作诗的来龙去脉。 这本书里面的词人,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这些词人的诗词也大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甚至是之前还特意去背诵过的。 也正是这么多的词人,在琦君的笔下娓娓道来。

诗词穿越了百年的历史,来到当下的我们的面前, 对于这些讲究押韵和平仄以及词牌的诗词, 我们要如何去赏析, 发现作者写这些作品的时候的心境呢。

最初读宋词的时候不识词牌的意思, 当时并没有百度可以让我去搜索, 也没有那么详细的解释来说明这些词牌的来历, 和作者为什么要将它称之为这个词牌名。作者作诗的时候的作者的生平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相对于之后有了更多的阅读量之后了解到了这些内容, 如果当时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能通透的读明白, 也是对诗词的理解有很好的帮助。

再一次遇到琦君的书的时候, 就是让人觉得她的写作风格读起来不会枯燥, 能一页页的看完。也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作者对这些词人深刻的理解。

《词人之舟》读后感(四):解读词句词境,感悟词人之心

我之前所知道的琦君,是擅长用散文体裁描写人物和回忆故乡的琦君,也是写的小说优美的像散文的琦君,对她的诗词造诣却是不知,如今阅读此书,才发现琦君的诗词造诣,不仅远远超越当今绝大多数撰写诗词评论的作者,也超越和她差不多同时期的研究诗词解析的作者。

她是夏承焘老先生的女弟子,因此也在老先生那里受到了不少诗词方面的启发。夏承焘曾说:

琦君的散文可谓将夏承焘老先生所谓的虔诚心融入了每一个字,而解析诗词方面,也是遵循了老先生的教诲。她解析诗词,不像一般作者那样简单地解析说这句话讲的什么,为什么那么美,而是结合词人当时的心境,词人的身世经历等外在因素,剖析词句的深层用意。

自左丘明这位采用春秋笔法的先祖开始,文人墨客们喜欢在词句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很多景色其实并不仅仅写景色,很多人物哀叹某件事,也其实是暗指另一些事。言此即彼,指桑骂槐的事,历史上的诗词作者并没有少干。琦君解析词句时对深层含义的剖析十分谨慎,虽没有断言某些词必定暗指某些事, 但还是将作者经历及相关事件列出,以供读者玩味词句时感悟词人的心境。

比如温庭筠这位以温八叉外号闻名于一时的年轻词人,为何年轻力壮,才华横溢的他局限在香艳的词句中?并且因风闻喜好风流而久久不仕?琦君犀利的指出,香艳的词句被指摘,其实只是其他人的一个托词,温庭筠也写了不少不香艳的词句,但并没有被很好地流传,并且温庭筠的脾气也使得他的其他作品被埋没。至于仕途,更是因了他的臭脾气,他连朋友令狐滈的父亲,那位曾经十分欣赏他的当朝令狐绹都要讥讽得罪,可见他为人处世的水平有多低。

其他许多词人也有不少类似温庭筠的臭脾气,以及因此而招致的才华被埋没或被远迁的憾事,琦君都在分析诗词意境中一一指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阅读。

我们需要阅读宋词三百首,否则我们不知道前人流传了多少经典好词给后世,我们同样也需要琦君这样的解析词句的书,否则我们无法在浮躁的社会里沉下心来感悟前人的心境。

这本书值得喜爱诗词的人收藏,特别这个版本,装帧是不会开线,并且可以完全平摊的线装本,既方便阅读又十分有逼格,放在书架上常翻常看,常能有所感悟。

《词人之舟》读后感(五):词心的真

词人之舟,封面清新的令人回到古代山河之中。在词的世界里,入世不深,感情愈真,词愈纯粹。作者提及了“玉炉香,红蜡泪'”的温庭筠;“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李煜;“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永;“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晏殊;“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张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晏几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宝帘闲挂小银钩”的秦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一叶飘然烟雨中”的陆游;“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夜深花正寒”的朱淑真;“芭蕉叶上听秋声”的吴藻;看罢让人意犹未尽,不禁想作者如此般提及各处词人,以增长些许鉴赏词之能力。

在所提及词人中,我原本以为我最不识的便是秦观、吴藻及朱淑真。可看完秦观通篇,却想起原来那脍炙人口的《鹊桥仙》便是出自他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何等乐观豁达的爱情态度,不同于那些感伤,而是极力描写那相逢的雀跃,表达一种不抱怨相逢的短暂,寄希望于未来的长久。这是何等长远目光。

提及这首,大家可能就想起来秦观这位词人了。但通过此书,我却又了解了他的另一首《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妙在那个“抹”字上。何为抹?即用一个颜色,掩去原来之色。这抹字,正如古代女子的“涂脂抹粉”,又如“浓妆淡抹总相宜”。用抹字,代表山遮掩了微云,虽是写景,却仿若眼前出现了一幅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随后的“画角”点明时间是古代傍晚,“暂停”、“聊”等写出了依依不舍兼无可奈何之情。“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也同感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渐渐分析至下阕结尾,那“高城望断”,便是轻轻收笔,轻轻点破那惜别伤怀的主旨。

喜欢少游的那份缠绵婉转的情义。

读完此书,才方知词与诗的一些不同,两者虽一脉相承,却风格有异。因诗可以直抒胸臆,词则愈含蓄愈好,诗可尽量用典,词则少用典。望自己在日后的时间,多花时间去深深品味词里所隐藏的真感情及那含蓄蕴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