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镜子》读后感摘抄

《镜子》读后感摘抄

《镜子》是一本由王一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镜子》精选点评:

●机器猫里有一集镜中世界,可能是灵感之源。

●这本书是今年10月才出来的新书,当时在书店第一眼看到就被这个主题吸引了。“镜子”“命运”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关键词。发现自己喜欢脑洞小说。 这本书挺好看的,只是最后一章把我绕晕了,感觉某些细微之处的逻辑还不够严谨,但是一本挺好看的书。

●书城看的,中规中矩(陈呵呵新的一年继续加油读书啊)

●看了后我不敢照镜子了,电梯也不太敢一个人坐。

●脑洞挺大

《镜子》读后感(一):镜子:“镜中我”的反叛与逃离

一个世纪前,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镜中我”通过他人之镜来认知自我,并以此为参考标准获得自我概念。理论的解释与生活的体验,互为理智与情感的田野。回顾我们的一生:从呱呱落地到寿终正寝,仿佛被社会之囚笼牢牢网住——被动同化或主动迎合——成为社会的傀儡或新宠。生活的洪流夹裹着一地鸡毛,消解了大部分人去寻觅真实自我的勇气,以及面对荒谬社会的虚无。但如果有一天,我们挣脱“镜子”的束缚,砸碎所谓“命运”与“规则”的镣铐,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自由人或曰“局外人”呢?

一个世纪后,当代悬疑小说家王一的《镜子》即诠释了“镜中我”的反叛与逃离,主人公跳出自我的藩篱,以旁观者的视角,“局外人”的姿态,去体验另一种他者意义的人生。书中多次提及“命运”一词,使整部小说透露着反叛意味与逃离的倾向性。书中以午夜十二点钟的两部敞开式电梯上悬挂的两面互相映照的镜子作为逃离原初世界的媒介,借由此可以摆脱成为傀儡的命运,成为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的局外人和现世生活的旁观者。书中以刘夏和朋友的一次男子汉打赌式的午夜冒险为契机,以两起跨越十五年的失踪案为线索,串联起两代人的家庭、事业与爱情等诸多因素的悲欢与纠葛,以徐缓不惊却又处处惊心的笔触,一步步展开包裹着的隐秘的谜团,又一步步铺陈开这部自我意志的“出走”——这种“出走”可理解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私奔,一种对现时生存秩序与生活方式的反抗与突围。但这种出走是脱轨的、荒谬与虚无的,是具有悲剧意味与殉道者色彩的,如文末女主人公王鸣鹃的想法:

从表象上看来,本书讲述的似乎是一个荒诞无稽的悬疑故事,但实际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生寓言与黑色喜剧,细细体味,你会感到作者王一的文本所带来的强大吸力,似一个深邃又玄秘的黑洞,将你的思维纳入他所营造的荒诞却真实,离奇而平凡,平静又可怖的生存图景之中。

《金刚经》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人生被重新拧上发条,依然如故运转不止,但却拥有着另一种迥异的过去与未来时,我们是否应思忖:究竟反叛与逃离是某种自我救赎,使我们能够拥有独立与真正的灵魂,抑或是反叛与逃离本身,即是某种无望的自我挣扎呢?

X

《镜子》读后感(二):无我之“镜”:存在的确认与人生的选择

01寂静无声的厂房,两个少年的深夜试胆会,一个巡夜的古怪老人。

《镜子》的开头出现的三个元素和全篇最重要的道具——镜子一样,看似是已经见怪不怪的惊悚式电影、小说的标配了,但随着厢式电梯缓缓上升,少年在黑暗中摸索回头却发现电梯里等着的同伴消失时,还是会在一张一翕间都带出紧张的感觉。

《镜子》虽然以老式的悬疑情节和道具为线索,电梯、另一个世界、真实与虚幻皆有几分《盗梦空间》亦或《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影子,但并非对欧美、日本的一味模仿。作者笔下那个生产镜子的玻璃厂房其白天夜晚的截然不同,其过去与现在的兴衰相替,富有时代细节跨越年代的背景,无疑是产出神秘与疑云的好舞台,值得更多笔墨去丰满。厂房并非只是上演消失剧目的舞台,它本身被摧毁而“消失”也映照了小说主角的消失,更让人感到某种东北老工业区特有的命运气息。作者搭建出的这个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悬疑背景给人留下的印象正如小说开头那部电梯开启了匣门,向黑夜散放出微弱的但也是唯一的光。

电梯里的刘夏之所以消失,是因为午夜两面镜子相对时开启了镜中世界的入口,而进入了“无我之镜”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他听不见声音,别人也听不见他,最可怕的是望向镜子却看不见自己的脸。相比于作者结尾稍感仓促设置的“真实之境”,这个“无我之镜”的一些探讨很有意思,其镜中世界很像《盗梦空间》的第四层,那个混沌迷失的梦境。

有一个变化我们平常察觉不到,就是当你站在镜前的一刹那,镜前的你瞬间就成了一个“他者”来观照(大多数时候是观赏)自己。我们发明镜子首先是为注视自己。《作为一个他者的自身》谈到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即“我”的存在通常是靠“他人”确认的。刘夏困在这“无我之镜”中感叹:“我的命运到底是什么,我是该像这样毫无感觉的活着,还是像天边的流星那样,短暂而闪亮地划过一生?”这样无知无觉的世界里,他的自我存在又该靠什么确认呢?

镜中无我和在电梯口两面对照的镜子中映出无限个自我是一个对比。《高岭之花》里也出现过映照无限自我的镜子,花道当家人对即使看着镜子也找不到真实自我的女儿说,“你已经不是你了,你已经不能再看到真正的自己了。”而女儿知道幻想出的自我的消失是孩子过渡到成人的成长之路,想象的自我必会消失。

刘夏父亲总是左思右想左右抉择,一个想法被另一个绊住。警察王鸣鹃来到镜中世界,也从父亲口中得知了一个跟自己选择完全不同的老师王鸣鹃。我们的成长过程之所以复杂残酷就在于要做很多选择。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道迫选题,但无论如何,做一个选择就意味着否定另一个自己。选择了其中一个选项,就意味着否定了另一个选项。刘夏父亲最终选择留在“无我之镜”,连带儿子刘夏在失去“镜中我”(“想象我”)的同时,也失去了选择,便再也没有了成长的过程,十年间父亲不变模样,儿子也未再长大。

逃离现实世界,于我们也就是想想而已。不论是刘夏走进了无我之“镜”还是作者给出的另一答案——王鸣鹃找到了脱离于原来世界的真实之境,前者在拥有类似“淹没于城市,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纽约客》)时付出了巨大代价,而那又真的是一种自由吗?似乎更像是一种沉重的流浪,像一个孤儿,在一望无际的自由里流浪。而后者,仔细想想,也还是可以用两块镜子照出自己开启通道,依然还会有再上一层、又上一层不是吗?现实毕竟不是游戏,不能按个escape就一键脱出,也不能厌烦了就换个游戏,终究还是要先在现实中好好确认自我的存在,把握人生的选择。

《镜子》读后感(三):可能我真的是一个肤浅的人呀。 | 苔计划 读书感想28

读书感想

@

苔计划 第 3 期

《镜子》

王一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年10月

阅读者:扬州小迷糊。

阅读总评价:3星

阅读总时间:花了大半个月,每天睡前翻了一点。

书籍颜值拷:一般。封面用了银色反光的印纸。纸张、装帧中规中矩,谈不上出色。

此书闪光点:有待发现。

读时小迷茫:原本以为悬疑小说会充满各种剧情,以及不断有剧情的反转之类,看起来不累。但是这种书我真的没有一口气读下去,内容有些枯燥,但充满哲理,可能我真的是一个肤浅的人呀。

阅读后感想:

实在不知道怎么去写,懒癌晚期的我搜遍了整个百度也没有发现一篇读后感。最后是在豆瓣一个隐藏比较深的小组内翻到了一篇。

“王一的《镜子》即诠释了“镜中我”的反叛与逃离,主人公跳出自我的藩篱,以旁观者的视角,“局外人”的姿态,去体验另一种他者意义的人生。。。”

《金刚经》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人生被重新拧上发条,依然如故运转不止,但却拥有着另一种迥异的过去与未来时,我们是否应思忖:究竟反叛与逃离是某种自我救赎,使我们能够拥有独立与真正的灵魂,抑或是反叛与逃离本身,即是某种无望的自我挣扎呢?

谁适合阅读:喜欢思考人生,对人生有所参悟的人。

“苔计划”第3期 入选作品:

1、《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德]莱纳·恩格尔曼 著

推荐单位:新星出版社

2、《吃的真相3》 云无心 著

推荐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

3、《镜子》 王一 著

推荐单位:四川文艺出版社

4、《李嘉诚大传》 冯昭 著

推荐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5、《天使之耳》 [日]东野圭吾 著

推荐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6、《小欢喜》 鲁引弓 著

推荐单位:花城出版社

7、《祖先Ⅳ》 安森垚 著

推荐单位:九州出版社

8、《完美的七天》 宋尾 著

推荐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欢迎每一位爱书人,跟我联络。

扬州慢读书会

扬州慢读书会是一家扎根扬州,专注深度阅读的民间自发读书会组织。

读书会下设公益图书馆——荒岛图书馆@扬州慢,每月推出“扬州阅读榜”、“扬州慢读”书单,组织开展“荒岛共读计划”、“72小时书店”、“润田诗歌读本”、“恋爱图书馆”等阅读活动。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读书大家庭。

悄悄地,我拍我照相馆 转型成了 野百合书店,其实都没有变。自拍证件照业务照常进行,只是增加了图书销售的业务。

野百合书店专注于K9青少年课外阅读,提供最优质的精品图书,注重对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启发,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思维的拓宽。

地址:扬州市百祥路136号栖月苑东门旁二楼

电话:0514-87795585

时间:9:00-17:30 18:30-21:00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