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100字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100字

《饥饿山的猫》是一本由[美]杨志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20,页数:201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一):财富有的时候,造成了人性的扭曲。

“献给源自匮乏时期的独特美德,尽管人们对其不愿触碰或知之甚少,但那确是通往人性和生命富足的门径。”

我并不赞美痛苦,也不赞美贫乏时期带来的饥饿。但中华民族良好的节俭美德,确实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16开的绘本,封面画的特别的好看,富有浓浓的中国风。这本绘本里面的主人猫使我想起了红楼梦钟鸣鼎食的生活状态以及结局落魄的生活,让人不限唏嘘。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很难想象在同个年代我们祖国西部贫穷的地区,有人吃不饱。也无法体会到,在21世纪的现代,其他国家的人还会因为粮食而产生打斗的情况。而我们也才只是花了短短50年时间才摆脱了父辈们吃粥数着米粒的情况。

在城市里我们越来越多的看见幼儿肥胖。在城市里我们越来越多看见家长宠溺的跟孩子说,不吃就不吃了,不要就好了。我们的孩子背诵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孩子也不知道,这首诗在写什么;也不会去关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粮食对我们来讲太唾手可得了,我们丝毫不用费劲就可以得到它。

故事是这样子开头的。

至于其他的收获,我就不在书评里面一一列举。带着小朋友,一起翻开这本绘本吧。

对了,我格外喜欢这本书的导读手册,建议大家不要忽略掉它。他让我对这本绘本的阅读以及之后带小朋友一起观看进入的角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二):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评《饥饿山的猫》

《饥饿山的猫》是我今年阅读过的第七本绘本,虽然数量并不算多,却在我心头根深蒂固的埋下了这样的印象——言简意赅、大音希声的绘本并不仅仅是儿童完美的睡前读物,同样也是适用于繁忙的成年人心灵治愈良药。在本书中,作者杨志成实际上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只富有、自私的财主猫习惯了奢侈浪费的日子后,突遇干旱与饥荒,在下山乞讨的过程中,恰似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得到了山下寺庙作为施舍的曾经倒掉的米饭才得以摆脱灾荒和饥饿,与此同时,财主猫也渐渐感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文明是共通的,西方读者在这具有浓重东方绘画色彩和中国元素拼贴画的绘本中读到了“节俭、感恩、珍惜、分享、谦逊……”,而东方读者在这本书中亦可品味到波斯诗人萨迪所说的“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正是缘于这种文明的共通,《饥饿山的猫》才能荣登《纽约时报》2016年十佳图画书排行榜。

在我看来,除了这种文明的共通之外,《饥饿山的猫》还能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带来两种不同的体验:首先,对于少儿读者来说,此书无疑是最宜于被循循善诱、灌输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的人生启蒙读本之一,富有创意的插画或许能让小朋友在于家长的共通过程中产生更为新颖直观的体验。其次,对于成年读者来说,不同于传统的色彩拼贴会为这本书蒙上一层更有魅力的东方色彩,而故事的本身也传递出一种形而上的古典智慧,现代人的生活总是如此,忙忙碌碌,不断追求,不断索取,在得到很多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在我们拼命向前冲的时候,这本书为我们踩了刹车,告诉我们慢下来,在索取永不满足的物欲时,也要在精神世界中找到真正属于我们的真切的幸福体验,正如作者开篇所言:“献给源自匮乏时期的独特美德,尽管人们对其不愿触碰或知之甚少,但那确是通往人性与生命富足的门径”,这或许也是作者通过此书馈赠给读者最好的礼物。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三):传承勤俭良好传统

身为家长,我们除了应为儿童提供合理均衡营养,充足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更应该有效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德。比如感恩,珍惜,分享,节俭等等。如果有一本书包括了所有的内容,那必然是一本非常厉害的书。这本非常厉害的书就是绘本《饥饿山的猫》。

该绘本由美籍华人杨志成创作,其曾三夺凯迪拉克大奖,两度提名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品《七只瞎老鼠》《狼婆婆》《小忍者》等。

《饥饿的山猫》一改传统绘本的创作方式,作者大胆采用了中国元素拼贴画来制作这个绘本,也恰恰是这个大胆创新,让该绘本获得众多奖项,如“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童书”“柯克斯评论年度最佳童书”“《纽约时报》2016年十佳图画书”等等。故事中许多细节处都有中国元素的存在,比如,封面上有中国龙,山猫衣服上的龙图刺绣,比如庙中猫罐上的铜钱图案,山猫高塔上的对联,门神贴画,家中的瓷瓶,熊猫仆人等等,通过拼贴画这种艺术手法烘托的中国元素格外流光溢彩,光是看图就是美不胜收的一种体验,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次视觉上的盛宴。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住在饥饿山的猫,他富有且自私,因为富有而过着浪费的日子。直到有一年发生了干旱和饥荒。没有吃的,猫财主只好下山乞讨,直到他遇到山底下的和尚。绘本除了建立幼儿对于节俭浪费的初期了解,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在故事中指出了许多错误的做法,比如山猫饭只吃了一半,就倒掉。更是让仆人把煮好的米饭倒进山间湍急的河水中。这种浪费的行为,相对的,就是山底下的和尚节俭的作法。比如猫财主宁可扔掉也不分给仆人,这种自私自的做法,相对的,就是山底下无私奉献出粮食的和尚。前后不同的对比,更容易加深儿童对此的印象。和尚为财主做了个好榜样,而最终猫财主也感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饥饿的山猫》文字优美,内容感人,既强调故事内容,又着重于追求艺术品质和彰显绘本力量,是一套呵护儿童品德成长的书,是一套文质兼美的书,它直面普通人心里的人性:自私,无私;它道出我们亟需让儿童学会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让儿童在阅读的时候,体会分享的乐趣,传递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文学之美和智性之光,照亮儿童的心灵。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四):浓郁中国元素下的德育经典---评《饥饿山的猫》

“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当绘本中的猫大王遇到饥饿的困扰,它又将何去何从呢?手头这本被誉为2016年《纽约时报》十佳图画书的《饥饿山的猫》,它就是惟妙惟肖地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关于饥饿面前引发深思的故事。

针对故事的内容构思,我其实并不觉得陌生。犹记得儿时,我的外婆就给我讲述过类似的故事。原本挥霍无度的富人在遇到饥饿乞讨时,他居然会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地吃下了一碗和尚施舍的米粥。只不过米粥中的米实则是那位和尚从他在富裕时丢弃于水沟中的白米饭。而此刻,《饥饿山的猫》故事中则演变为猫大王(Lord Cat)穷奢极欲,肆意浪费米粮,经常命人将白米饭倒进河里。终于它受到天谴,遭遇了灾荒。走下饥饿山,它不得不乞讨生活。在山下,他听说有一个和尚施善,煮粥给灾民。猫大王过去后才发现,和尚的这些米都是以前自己洗入河流的。此时此刻,它才大彻大悟地知道了“谦逊、珍惜和感恩”这些品质的珍贵。

老故事,新创意,结合着时下绘本的创作,《饥饿山的猫》成就了一本与众不同,老少咸宜的作品。对于这本书册,它那大版面的设计首先给予人先声夺主的那份强大视觉效应。及至于书中的每页画面,我们又可以观摩到那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相较于以往我所读过的绘本,我觉得这本书册中的创作风格是相当独一无二的。运用专业人士的点评,这是通过拼接的技巧,中国元素的融汇紧密相连。于读者而言,我们除了别开生面地一睹这般大气场的创意设计。更犹如步入那犹如“功夫熊猫”这部动画大片的影相效果。相较于传统的绘本,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样独特的绘本画面塑造。尤其是给予书外的小读者们零距离地享受着别有一番情趣的“中国风“。熊猫,彩绘,拼接---诸多的创意展现着别样的阅读美感。事实上,我觉得就故事的原型内容而言它同样追溯着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基于流传的故事,加以改编成了现代版的德育教育,《饥饿山的猫》用着最为朴实的画面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正能量。书中的猫其实只是一个举例,而它的经历则是潜移默化地告知着读者们珍惜眼前之物,切莫因为一时之快而漠视了原本珍贵的东西。待到失去时,那一切早已经晚已!

不得不说我和孩子们都很爱这本充斥着浓郁中国元素下的德育经典《饥饿山的猫》。除了收获视觉上的美感,更收获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饥饿山的猫》读后感(五):唯吾知足

唯吾知足——读《饥饿山的猫》有感(1121字)

作者:苇眉儿

闲暇时光,读一读绘本是很惬意的事。拿手头这本《饥饿山的猫》来说吧,我脑海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是《饥饿的山猫》,甚至在当当搜这本书的时候,也是顺手打出“饥饿的山猫”这几个字儿。意识有时很顽固,不过这倒教我清晰刻骨地记住了这本绘本的书名——《饥饿山的猫》。

现如今,满大街的胖子,周围嚷嚷着“减肥”“瘦身”“整天撑得难受”……的人比比皆是。怎么还弄出了个“饥饿山”呢?这与现实有点儿相违背,现如今都是丰衣足食,人们的饮食搞得整天就跟过年一样丰盛。不过,稀奇的元素总会牵涉读者更多的神经关注。瞧瞧,饥饿山、财主猫、孔雀裁缝、熊猫仆人、老龟和尚等等,书中的角色是不是也很标新立异?更令读者拍案叫绝的是,书中的画面背景是混用的特殊纸张和照片,书中的角色和物品等是采用的各种碎纸片、碎布条等拼成的,就算你一遍一遍再读一遍,每一次都可以从画面中寻觅到跟上一次阅读不一样的发现和感觉。

这,也正是《饥饿山的猫》一书荣获诸多奖项的璀璨之处。绘本封面上,写着“纽约时报2016十佳图书奖”,封底罗列的奖项更是一大串:“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童书奖”“《科克斯评论》年度最佳童书”“《出版人周刊》星级推荐”“《学校图书馆杂志》星级推荐”……我的思想又开始下意识作祟了,感觉高帽戴上了,但是阅读完后感觉这本《饥饿山的猫》绘本,获诸如此类的殊荣提名和推荐实至名归,因为绘本中的中国元素如青花瓷瓶、镂空的窗、印染蓝花布、绢衣丝裳、国宝熊猫等等信手拈来,文中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在眼前,画面时代感扑面而来,人物的迥异造型令人捧腹大笑,各种角色出场自带感情,真正的绘本不用说教,而是用画面告诉读者故事蕴含的特质、立意和内涵。这方面,《饥饿山的猫》绘本作者美国杨志成做得很出色,读者恍若进入了古老的民间故事王国里,里面有飞扬跋扈、奢侈暴躁的土财主,有成群结队日夜劳作的仆人们,有积德行善慈眉善目的老和尚……岁月久远的朦胧,时光穿越的瞬间,故事的结尾用一个小罐子的签条,道出人生的真谛:唯吾知足。

从奢靡无度颐指气使,到愧疚反思平静过活,财主猫经历的一切一切又岂是这薄薄的几页纸能画出和诠释的?孩子阅读有孩子阅读的理解,大人阅读更多融入了生活的感悟、感触和感慨。视觉的享受,文字的深入浅出,意境的出神入化,人物的兜兜转转,一重重,一叠叠,印证了故事开始前作者写下的几句话:“献给源自匮乏时期的独特美德,尽管人们对其不愿碰触或知之甚少,但那确是通往人性与生命富足的门径。” 读者心里肯定波澜起伏,一个个名词接踵而来——节俭、感恩、珍惜、分享、谦逊……果然绘本的适读年龄是从0岁到99岁的。

阅读完,我重新定位和认识了自己,将“唯吾知足”几个字铭刻于心,因为“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