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1000字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1000字

《燃烧的远征》是一本由拉尔斯·布朗沃思著作,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 纸间悦动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远征》精选点评:

●2019年已读025。18.2万字。很好的入门书,把历次十字军东征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有史实有评议。翻译也流畅。五星好评。

●读于浙江图书馆。与其说十字军的残酷,不如说战争就是残酷的。东征是对文明世界的捍卫,如果没有东征,会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吗?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路易九世,伟大虔诚的十字军领袖。读本书的过程中,有种史诗感,好像是在玩王国风云。

●19年第十四本。这无疑是我读过的所有关于十字军的书里最适合新手阅读的一本,本书基本删去了所有的基督教因为宣传因素改写的历史片段,也清晰的把历史脉络和主要的利益纠葛讲出来,非常难得

●非常短小精炼的科普书籍,只是大致的脉络整理,但写的有趣味性。

●篇幅不长 讲的较细还能展开来谈就更充足了

●简明扼要 就像看b站的游戏通关视频

●一般。7.8。

●内容简洁完整,叙事脉络清晰,故事性较强。如果能与《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一起对照阅读,可获得更全面的史实认知,并了解其历史意义。 103页,“让戈弗雷有了足够的实力……”,“戈弗雷”应改为“鲍德温”。

●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理解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力,虽然这种影响力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渐渐推出舞台,但它带给世界的改变至今仍然留有印记。911事件对于西方世界带来的冲击现在仍然没有消失,极端的穆斯林依然视发动圣战是他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刺客信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机了解一下圣殿骑士团的诞生。

●这是系统学习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第二本书,相对于中国人写的十字军历史,欧洲人自己写这段历史,显然就有了全新的模样。 实话求,我一直都不觉得十字军就是一群只知道烧杀劫略的匪徒。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些历史的理性,我们不能因为穆斯林现在处在弱势地位就说他们曾经遭受了太多的磨难。真正了解伊斯兰历史的都明白,在他们的历史记载中十字军东征只不过是无数个反叛的其中之一罢了。直到1880年之后才有了现在的模样,而萨拉丁也非常幸运,因为他的仁义道德让他成为伊斯兰教的代表。实际上,萨拉丁并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代表。 十字军最开始的想法只不过是为了收复自己的(世界中心耶路撒冷),横跨四千千米的路程,爬雪山过草地,倾家荡产只是为了在圣墓教堂洗刷自己的灵魂,对宗教的虔诚是十字军早期的心灵支柱。而在后期有点儿走样了!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一):信仰,土地,光荣和卑劣

1,被欧亚非包围的地中海是工业时代以前文明交汇的中心,当然同时也是血与火的战场。中国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早熟的文化制度,让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自我疏远了与其它文明的交流。而地中海沿岸,尤其是东部沿岸地区,这种疏远和独立就成了一种奢望,也话所在地区的人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2,世界上最重要的的一本书,圣经。犹太人的版本没有耶稣,基督教的版本没有默罕默德,伊斯兰的版本拥有最多的先知。不同的解读带来的分歧,竟然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仇恨战争。时至今日,依然是在地中海的东部沿岸,这里依然是世界上最混乱的地区。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宗教的,经济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好像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3,中国人对战争有着清晰的分类,甚至不同的战争有着不同的专有名词。讨,伐,攻,克,反,略,巡,狩,乱表明不同的价值判断。战是个相对中性的词,圣战这个词史书不存,甚至我们还因为东边邻居曾经用过这个词而有着莫名的不舒服感。

4,圣战,其实一点也不神圣。对土地和资源的渴望在大多数时候超过了对信仰的追求,自私自利的十字军,各自盘算的伊斯兰酋长,还有夹在中间的拜占庭帝国。出场的英雄,圣徒,骗子,胆小鬼,小丑,叛徒,傻子还有泯灭在史书行间的无力决定自己命运的百姓,都在点火中燃烧。

5!悲欢不在,时间掩盖,圣城依旧,风吹过沙漠,可有呜咽之声。是哭,是笑,是血浸过的土地,是信仰不落的祈祷。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二):作者关于维京人和诺曼人的两本书我都有

印象蛮深刻的。篇幅不长,但文笔生动,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缺憾是引用不多,应该不能算是严肃的正史,但很适合做关于那段历史的入门读物。

本书的风格和那两本几乎一样(估计也是作者的一贯风格),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在不长的篇幅里,把八次十字军东征(作者的算法,而且只算前往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的大致脉络讲得非常清楚。

两年前买过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的英国作者乔纳森 赖利-史密斯的《十字军史》。当时的阅读感觉非常不好,觉得整本书晦涩不已,很难沉浸下去认真阅读。现在想来,还是因为不太了解那段历史,直接开始啃那种严肃的正史,未免会觉得相当无趣。如果阅读的顺序颠倒一下,先读了这本,也许那本就不会显得晦涩,而是能提供更多历史细节的正史。只是,现在要阅读的书单如此之长,不知道是否还有兴趣和时间再重新拾起那本书来细细阅读。

十字军从来不是那样神圣和圣洁的,哪怕从动机而言——仅仅因为对方是异教徒,占领了自己的所谓圣城,就必须出兵征讨之?更不用说,整个东征的过程中各种欲望交织而导致的闹剧和悲剧——一路劫掠而去,看不惯拜占庭帝国便征讨之甚至攻下君士坦丁堡并大肆劫掠,十字军国在穆斯林的环伺之下犹有心情勾心斗角相互倾轧,说句玩笑话,不灭则天理不容啊。

虽然穆斯林那边有同样的内斗问题,但毕竟整个地缘环境都更加有利于穆斯林。

小布什心心念念的十字军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玩意,他胆敢祭出这样的由头,看起来历史素养确实不怎么样。或者说,偏见本来就在心里,“异教徒就应该被扫荡。”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三):说一个谎言骗200年还有人信,那个人就是上帝

十字军东征原本是阻止东方穆斯林的扩张,是为信仰而战,不是维京人为财当起了海盗,也不是古代帝王将相为了疆土,从这点由衷的为东征人点赞。

如果说信仰的力量是“皇帝的新衣”,是无知者的口头禅,我是不信的,第一次东征说是因人“蛊惑”,受人欺骗还情有可原,可东征前前后后共有9次之多,接连近200年,一个谎言骗了200年还有人信,并作出反应,甚至要付出生命,也只有上帝能做到。

我们一边感叹基督教国家,人们对信仰的坚定不移,一次东征不行再来,再不行再继续,前前后后经历9次之多。另一边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令我们印象深刻,打不过再打,重来就没有认输的那一天。

基督教所在的西欧起码国内还算太平,可穆斯林这边各国之间动乱不断,如果不是他们内部的问题,东征的历史远没有这么复杂,因为打不过呀! 什么是信仰?什么人又能称作是“上帝”?

难道真如腓特烈二世私下里所说:基督徒是污染耶路撒冷的“猪猡”,还一口气抨击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据说他曾表示,所谓先知都是愚弄人性的骗子。

我们一边骂他是个“比恶魔还可怕之人”,可另一边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腓特烈二世精通算术、几何、代数、医学、绘画等等,在连亚里士多德都敢批评的人,到底是谁“比恶魔还可怕之人”。

他的可怕在世人皆醉他独醒,世人的可怕在于大家有个共同的方向。我们始终无法理解全民信教是何种体验,就像去西藏才知道,我们大多数就是个普通人。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让人都快忘记它发源于耶路撒冷,耶和华也出生在那里,现在的耶路撒冷给人第一印象反而觉得那只是个穆斯林地区。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四):十字军东征:古犹太教家几位亲戚们的内讧

昨天读完了拉尔斯布朗沃思的《燃烧的远征》,这本书是看《结构性改革》和《惠此中国》时穿插着看的,记不清楚啥时候开始看的了。

本书是作者著名的《欧洲中世纪三部曲》后新出的著作,所以中信出版集团改名为《四部曲》了。

本书可以作为八次十字军东征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以前读十字军有关历史的时候是一脸懵的,太多复杂的人和事,陷进去就迷路了,这本书的讲述生动简洁,容易阅读,当故事书看都行,但又是严肃的历史著作。

作者对有所成就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东征重点着墨,其他没取得什么成就甚至虎头蛇尾的就略略带过了。其实我一直对于这段历史感到不太理解,挑头的带领着们有着各自的算计和目的可以理解,但是那些骑士士兵和农民自带干粮跟着去哪个年代里算得上是遥远并危险的“东方”跟敌人开干是图啥呢,思前想后,捋了一下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突然就明白了,其实这就是古犹太教家亲戚们的内讧:东罗马帝国的当家邀请西罗马的天主教带人去隔壁的穆斯林家抢地盘,理由就是耶路撒冷曾经是他们(精神)祖上的家业(打出的旗号就是拯救xxx之类的),然后西欧(包括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地区)的话事人们为了各种目的号召了一堆小弟走走停停,中途顶着被东罗马的各种坑,终于抵达中东地区跟穆斯林死磕,好不容易抢回了祖业,还建立了一些十字军国家,但是自己内部不断的勾心斗角,后来又被非洲来的萨拉丁带着穆斯林给怼回去了。

一两百年间多少博弈和贪婪背叛愚蠢的冲突,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最后打成一碗粥,还成了世仇,至今依然是一团乱麻。撇开十字军东征所客观推动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等对现代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外(莎翁名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更重要的是为近现代西方社会格局的现状埋下了伏笔,从中也能看出教员对欧洲“太弱太软又不统一”的评价何其深刻……

《燃烧的远征》读后感(五):被误读的远征

乍看这到本书时,铁血的书名和冷硬的封面让我以为这是一本魔兽世界官方小说。然而,本书讲述的是一段难以磨灭的真实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宗教军事行动——持续整整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

本书作者拉尔斯·布朗沃斯是知名历史教授,以擅长讲述引历史故事闻名英语世界。周而复始的八次十字军东征史,在他笔下丝毫不显得乏味,充满画面感和张力的细节描写,甚至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这些并未影响本书的严谨和真实性,这一点很值得国内大量打着戏说旗号不断刷新下限的历史作者们学习。现代人对十字军东征存在很多误解,容易过高估计这段历史给伊斯兰世界造成的破坏。 “十字军东征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为人们所深深误解。”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正是为了消除这种误解:“人们很容易受到无处不在的诱惑去误用历史,这种行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遏制。”这场战争并非无缘无故的发生,更不是无缘故结束的。

历史学家C·沃伦·霍利斯特在其名作《欧洲中世纪史》中说:十字军东征集合了中世纪的典型特征,那就是宗教、战争和贪欲。这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几乎裹挟了当时欧洲的所有风云人物,让东西方不同的信仰和文化在地中海东岸狠狠撞击。无论是不可一世的红胡子腓特烈大帝、豪勇的骑士典范狮心王理查德、被视为圣徒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最终都未能完成当时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目标——永久占领耶路撒冷。作者用略带伤感的笔调写到:“闪耀的圣地,基督的绿洲,耶稣的复临……所有的梦想,就此化作泡影,只留下几座荒城,一段往事。”略带讽刺意味的是,七百年后,与基督教同源的犹太教以色列人回到了故土,并且牢牢占据了耶路撒冷。因为政治上更倾向于西方,这让以色列几乎被伊斯兰世界视为新的十字军国家,以至于萨达姆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塑造成20世纪的萨拉丁。

追溯历史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现在。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成为一系列英雄、统帅、圣者、恶棍以及无数平凡人的舞台,而这一切最终只是体现了人类的理想主义和愚蠢。纵使大浪淘尽千帆,有时历史依然会重复,只因在时间的长河里,最难改变的依然是人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