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读后感(一):爱生活,爱世间,爱平淡

“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总说汪曾祺“淡”,他自己也这么认为。淡,不代表无味,一切返璞归真,则显得更为纯粹与有味,耐读耐看耐品。

风格不显山不露水,也绝无大道理与人说教,适合每晚入睡前思考人生。文章中的趣味总能逗你会心一笑,感叹其中的奥妙。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世间,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改变而不同,保留一颗质朴平淡之心尤为可贵,最为难得。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读后感(二):随遇而安的生活

最近这段时间读了汪先生的几本书, 汪先生说自己是个有三杂的人,读杂书,写杂文,吃杂食,每每看到汪先生的书都觉得这个人性格一定的特别好的。看到这本《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的时候,开篇的文章写道汪先生曾经在张家口下放劳动的经历, 任何经历过那段年代的人都会有所感触, 即便是过了那么多年,回想起当年的日子都觉得是苦的吧。但是先生讲的就是一句随遇而安, 不必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就好了, 内心的不甘心也好憋闷也好,都不能阻挡事情的发生,而这一切都顺其自然吧。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读后感(三):很简单

我看过很多本汪曾祺的书,尤其对他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写美食,他的每本书都能够了解到他的一部分,因为他的文学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本书汇集了他经典的散文作品,我刚好大学毕业,对于书中的文字已经到了深有体会的时期,在紧凑的生活当中能够有这种怡然自得的作品增添我们生活的色彩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我相信如果没有沈从文,汪曾祺的文章依然会被大家熟知,因为他懂得享受生活。随着他的年龄增长,文章也逐渐变得更加平淡,但是从这种平淡中刚好体现了它的耐读性,一本书如果不能让读者反复阅读就不能被称作是经典。一本好书对于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可能有些人没有经历过汪曾祺所说的生活,却依然能够看懂书中讲的是什么,但是真正能够发挥这些文字巨大作用的时候是被真正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去阅读。汪曾祺的作品反复被以新颖的方式印刷出来,购买的人依然很多,这也就证明了他的经历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

汪曾祺的散文每隔一段时间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因为凡事没有绝对,汪曾祺对于这点控制得很好。简单的事情可以看得复杂,也可以与其本质一样,看的人不同,心境不同,也就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案。他的文章有一种亲切感,如果读者之前没有了解过汪曾祺,可能还认为他依然在世,并且不断写着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他的作品其实不用做宣传就已经被人们抢着读了,最近突然出了这么一堆他的作品我也是感到一惊,不过想想经典的作品不都是被印刷出了好多个版本么。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常人能思考的,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能力,这种问题也应该有一个导师带领我们。而且这本书也很真诚,书中加入了汪曾祺的生活照片,这些难得的图像更使得这本书具有收藏价值。在书中看到他平时的样子就能够想象得到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一般能够达到这种水准的人家庭一定是无比温馨的,因为他看透了这些世俗,也能够在其中找到更好的生存方法。

全书一共分三辑,这种组合正好从各方面完整地叙述了汪曾祺的一生,看一个人的作品之前首先就是要了解这个人,这本书做到了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去了解作者。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读后感(四):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句子太短,文章太散。每一段都是似乎各自分开的。而实际要浑然天成。 我有些怀疑是忘了平时就像汪老平时写的写的微博。一句话写出茉莉怎样,栀子怎样。举重若轻。目的不在于科普而发挥了科普的作用。非常适合现代的碎片化阅读。 但另一方面,一个现在在网上发的东西很受欢迎,印在纸上才发现真的不怎么样。也许拿那些哗众取宠的人和汪老比太不公平。

我喜欢这种浅易温和,不故弄玄虚,不试图讲道理。 我有点担心自己是"你因不知诗,见了这浅近的就爱,入了这个格局,再出不来的。"但我这才发现这种美是我最喜欢的,我其实不喜欢那些残忍暴力恶心黑暗颓丧之类的感情,我喜欢这种优雅安静,连沈从文的悲伤都冲淡了。明白晓畅,最简洁的文字可以充分调动我的嗅觉味觉听觉触觉视觉,别人的东西,再厉害也不过是在看电影,更厉害的如做梦全景式体验,唯有汪老,让我觉得,是我在此情此景,颇有兴致地观察,然后文字是我写的。哈哈。

汪曾祺老先生是我最喜欢的都作家了。 也许是在中学课本上脸刷的太多,像端午的鸭蛋,受戒…… 只想说一点葡萄月令。1月2月3月。枯燥无聊的农活儿也给他写的极有意味。博物君也特意介绍了他的人间草木。也说喜欢这种不落痕迹的科普式文章。实际上并不美好的。干过农活的人就知道那些挑粪啊,打农药啊,都是辛苦的工作。就简直有些愤恨中,这个老头子怎么能把那么辛苦的事写得那么有情趣了。无哀无怨。有情有景。 那篇课文结束后,老师跟我们讲的。隔壁学校的大学生,一个很阳光的男孩子。成绩优良家境中上还有女朋友。从13层楼处跳了下去。还特意在底层的摄像头处的近,做了个鬼脸,摆了个yes。老师同学都很震惊。他离去后。警察在他的硬盘电脑中发发现了很多变态杀人自残蓝鲸之类的视频。看日期已经很久了。他平时真的表现的很正常,没有人发现异端,警察判定他是精神分裂。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从外省赶过来。一开始根本不相信。直到在警局看见儿子的尸体。一下子。崩溃。就是那种感觉吧。一下子全身无力,缓缓蹲下。想抱头痛哭却哭不出来。 结论就是好好活着。开心点活着。别伤害家人。

《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读后感(五):人生苦短,“难得最是得从容”

年少时最读不得的文章体裁便是散文,平平淡淡扯东扯西的讲述,哪里有小说读起来那般让人勾人心魄?就算是杂文至少也读得让人感觉心潮澎湃,总好过散文如白水一般索然无味。

岁月流逝,年岁渐长,却越来越喜欢散文这东西了。尤其是讲述人生经历以及生活小事,若是再带上些闲情逸致的小趣味,便更爱了。人生本就苦短,要多多寻乐才是。

阅读并爱上汪曾祺的文字应该是我在2017年阅读的收获之一。

从《慢煮生活》到《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再到这本《我们都是世间的小儿女》。今年一年共接触到汪曾祺先生的三部散文文集。

《慢煮生活》中的文章,讲述的是如何细细品味生活带给我们的各种滋味。《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则是汪曾祺先生对各种食物的记忆与体会。

《我们都是世间的小儿女》呢?说的则是人生中的经历。人情世故、生活琐碎、花鸟鱼虫……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一切都是那样生动且富有情趣。文章接地气,是汪曾祺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此书的书名既然为《我们都是世间的小儿女》,所讲所述自然是贴近生活日常,读起来让人亲切无比。

此书共分为三个部分,本着八卦之上的态度,此书看得最为津津有味的却是第三部份。因为在其中,汪曾祺先生讲述了诸多民国知名人物的逸闻趣事。

汪曾祺先生曾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星斗其文,赤字其人》这篇文中,便是记述了许多沈先生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处处可读到汪曾祺先生对老师的崇敬以及怀念。

对于金岳霖其人,之前的所知是来自于那位民国知名才女林徽因。在此书中,汪曾祺先生也讲述了一些关于他的故事。在汪曾祺先生的眼中,金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人。文中还稍稍提带了一下那位金岳霖先生爱慕了一辈子的才女,哪怕她已去世多年,金先生也会记得在她生日的那一天请诸位老友相聚。

“我们都是世间的小儿女”,有太多太多的亲情、友情割舍不下。人生苦短,“难得最是得从容”,若是不能够“自得其乐”,这人生未免过的太无趣。汪曾祺先生应是参悟透了,将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过的是如此温暖而又有灵性,在当下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实在是太需要有这样的文字来平复我们的心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