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100字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100字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是一本由袁灿兴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一):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正统补充,史料丰富有趣

《晚清裱糊》

本书从社会阶层分析历史进程。

1.前言上,梳理历史时间轴的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前言,因为本书没有附上按照时间排序的历史大事记,本章篇幅较短,对本书的理解不利,否则需要比较好的历史基础)。

2.进而分析以个人为代表的历史阶层(传教士,农民运动,领导最高层皇帝与太后,帝党与大阿哥党,督抚)可以得出历史规律。史料丰富有趣,会让我们理解之前读历史教科书没办法理解当时历史人物的行为。但它宣扬的最终观点,其实跟我们高中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关键是谁是领航人,谁是主力军,谁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观点是正统的,是高中历史很好的课外补充,但要了解颠覆性的观点,仍需进一步越多其他课外书。

3.该书跟传统的历史教科书有个通病,章节之间,开头跟结尾没有很好的链接用语,启迪性不高,估计一般人只记得大概的故事及大概的规律。最后没有总结历史是怎样铺开,如可顺理成章的成为历史。历史如此简单,但历史书往往不说。好在我高中历史基础好,记忆好,高中毕业15年后仍能一下子总结了出来。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二):本书从社会阶层分析历史进程。

本书从社会阶层分析历史进程。 1.前言上,梳理历史时间轴的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前言,因为本书没有附上按照时间排序的历史大事记,本章篇幅较短,对本书的理解不利,否则需要比较好的历史基础)。

2.进而分析以个人为代表的历史阶层(传教士,农民运动,领导最高层皇帝与太后,帝党与大阿哥党,督抚)可以得出历史规律。史料丰富有趣,会让我们理解之前读历史教科书没办法理解当时历史人物的行为。但它宣扬的最终观点,其实跟我们高中历史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关键是谁是领航人,谁是主力军,谁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观点是正统的,是高中历史很好的课外补充,但要了解颠覆性的观点,仍需进一步越多其他课外书。

3.该书跟传统的历史教科书有个通病,章节之间,开头跟结尾没有很好的链接用语,启迪性不高,估计一般人只记得大概的故事及大概的规律。最后没有总结历史是怎样铺开,如可顺理成章的成为历史。历史如此简单,但历史书往往不说。好在我高中历史基础好,记忆好,高中毕业15年后仍能一下子总结了出来。

因篇幅有限,请读者自己总结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三):寻章摘句老雕虫 笔酣墨畅脉络清

最后的大清,在致命的平衡中摇摆。裱糊的帝国,于困危的变局中终结。如同时间不断流逝,人们对大清历史的思考从未终结。

如今,大量的信息都是散在、零乱、碎片化地充斥于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碎片化的时间,可以阅读散点的碎片化的故事。而碎片化的故事唯有围绕一条主线,构成一个全景,才能成为系统的被内化的知识。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似是应运而生。作者以一个个短故事的形式,剖析大小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巨变后的社会动因。

如今,已不再需要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而微言大义确是永远不能抛弃的史家灵魂。

“寻章摘句老雕虫”“抄经摘史饾饤强”虽有讽刺意味,却是一种忠于史实、尊重史料、重在考据的治学态度,也是得出史论的基础。

有了《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的作者袁灿兴钻进史料的努力,才得以抽丝剥茧,展示隐秘的晚清历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真切感受过的晚清。

晚清究竟如何?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然而,晚清不止有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大人物,还有卜克思、赵三多、朱红灯等小人物。有帝党与大阿哥党之争,有黄衫死国的老臣,也有革命了的小秀才,江湖间的叛逆者……

面对危局、困局、变局,每个人抱着何种心态做出何种反应?唯有细细阅读、仔细揣摩。

悟以往之不谏,再过好当下的人生。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四):晚清历史的拼图解读

晚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定位,李鸿章说的最到位,“此三千年来之大变局也。”其认为晚清“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然自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降,屋外风雨飘摇,屋内勾心斗角,困局、危局、变局相互交织,纵裱糊匠们苦心经营,左支右绌,终无力支撑,辛亥革命后帝国崩溃。

大变局时代政局动荡,看似无头绪难以梳理,但作者却找到了一条新路径,从不同人物、群体的角度纵向切出一个个剖面,从很多小的资料、史料,探究当时人、当事人的心理与抉择,进而拼图式地展现这段历史,让读者潜入其中。“大门内的陌生人”传教士、“乡村中的叛逆者”义和拳民、帝党后党大阿哥党、保皇派立宪派革命党实力派,他们在当时的活动与较量,影响或者说决定了裱糊帝国的命运。

历史发展有必然性,但充满了偶然性;历史看起来宏大,其实都藏在细节里面。作者用了大量的一手档案,让读者能体会到历史的诡谲和人性的复杂。1900年,清廷与西方宣战,清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并不弱,胜负并不好判断。但几个细节,却让人哭笑不得。手握兵权的荣禄不想与西方开战,他将大炮炮口加高一尺,炮弹打偏了。进入北京之后,八国联军发现有很多刚买的克虏伯新式大炮没有派上用场,原来是德文操作手册翻译了一半,翻译官被当作“二毛子”给抓起来了。北方激战正酣,南方的督抚们装聋作哑、冷眼旁观。细节是魔鬼,可见一斑。如此之帝国,焉能不忘。套用杜牧《阿旁宫赋》的话,灭清者,清也。

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作者的用词尽量平实,叙述的故事性更强,也更利于阅读。但还有几处不够严谨。第40页第6行,“庞氏家族定居江苏砀山已近百年。”砀山1952年曾划归江苏省,1955年以后就划归安徽省。第105页第9行,“又拟加入在瑞士的万国邮政工会。”应为“万国邮政联盟”。第170页第3行,“载漪决定送灵枢回京。”“枢”应为“柩”。当然,瑕不掩瑜,拼图解读历史,是个好角度。(方怀银)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读后感(五):裱糊不好的江山

裱糊不好的江山

晚清历史一直是近些年的热点,有关的书可谓汗牛充栋,研究可谓深入,后人要写出新意还真是不容易。

这自然有现实关怀的因素在内,古为今用,我们读历史很容易和现实联想,也就是因为这个因素,晚清的历史尤其得到今人的重视。

袁灿兴的《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写的是清朝覆灭前几年的中国历史,和那些宏大叙事的书不同,本书强调的是历史细节,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作为依据,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以及辛亥革命做出自己的解读,特别注重对小人物命运的描写,从小人物的命运中体现大时代的变迁。

所谓裱糊,更多是出自李鸿章的自嘲,因为他一直说自己是个裱糊匠,面对晚清危局勉力支撑,出于士大夫的责任尽心尽力,但是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确实也是无能为力,果然在他死了之后没几年,清朝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大清帝国就灭亡了。

晚清的义和团运动是最让人感慨的一段历史,帝国的管理者们如此颟顸,现今看来如此荒唐的义和团居然得到了当时中国的中枢管理系统的支持,不惜向多国开战而导致八国联军入侵。结果是帝国蒙羞,生灵涂炭。从理解同情的角度出发,确实因为是晚清太腐败落后,部分士大夫观念陈旧,对于受欺压又是悲愤交加,找不到合适的救国途径,病急乱投医,弄了个怪胎投世。如果列强那时对中国有领土要求,恐怕早已经亡国好几次了。现在看来,真的是可悲可叹,那也只是一百来年前发生的事情。此后国人的心态还是难免受那时的影响,有些怪现状好像从晚清一直流传下来了。

可悲的是清人已经没有机会反思了,后人也不是都能记住教训的。晚清的历史,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尽情讨论,引申得多一些,就会走入禁区,不说也罢。

读《晚清裱糊史》对于那段历史又重温了一遍,还是只有叹息老大民族的多灾多难。虽然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唤醒沉睡的人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些先驱了怕是真的要寂寞无比了。

书中有一处小错误让我吃了一惊,刚看了314页说张之洞1908年去世了,马上就在319页看到说1909年载沣召见张之洞,自然肯定有一处错了,实际上张之洞是1909年去世的,自然是314页上出错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