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经典读后感有感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是一本由[意] 普里莫·莱维著作,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一):好书

说是冷静的笔触勾画残忍的事实,冷漠的分析评判残暴的行为,那是因为这种无法说重演就重演的悲剧,没法让人切身体会,它不同于我和你说我脚趾被桌角撞了那种钻心之痛——你立即可以回忆起自己某次不经意脚趾被撞到的痛感。因此,理解奥斯维辛,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不能用今时的道德标准去判断我们或他人彼时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是由彼时的道德标准所驱使的。质问集中营的人为什么不逃跑不反抗与质问南京大屠杀的人为什么不逃跑不反抗,一样没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问的无脑。正因为奥斯维辛正因为大屠杀是对人类的犯罪,而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犯罪,所以我们才要述说大屠杀才要反思为什么出现大屠杀?种族或者发展落后,不是不配生而为人活着的理由。当一个沉迷于自我癫狂而鄙视异己想要驯服更多人的疯狂民族(之所以不是个人,是因为无论奥斯维辛一类的集中营或者南京大屠杀或者历史上更多的著名大屠杀,都是以民族向民族展开杀戮的行为)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本身就是在犯罪。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二):“为了防止在未来再发生同样的人道灾难”

【罪之记忆】不仅纳粹有记忆迁移,受害者也有。

【灰色地带】在集中营里,暴力不仅来自压迫者,也来自被压迫者。为集中营做事,能获得更多活下去的机会。为了生存。

【羞耻】我为活着感到羞耻,因为真正善良的人都没能活下来。

【交流】集中营里的交流就是拳打脚踢。

【无用的暴力】我们被要求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那些事情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折磨我们。

【知识分子】在集中营这种扭曲的世界里,知识分子无用。但是文化“它们让我有可能重建与过去的联系,从遗忘中拯救我的过去,并强化自我认识。它们让我相信,我的头脑,尽管被必要的日常事务所篡取,却并没有停止思考。它们提高我和我的对话者的眼界。它们让我的灵魂得以喘息,虽短暂却使我不至于陷入麻木,事实上,使我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并与众不同:总之,让我找到了自我。”

【成见】后来者对我们的成见有:“你们为什么不反抗?”“你们为什么不逃跑”“你们为什么不提前走”。对于这三个刻板印象,作者一一做了回复。“人们必须要提防事后之智和刻板成见。更广泛地说,人们必须提防一个更常见的错误,那就是用当前、当地的尺度去衡量遥远年代和地点所发生的事情。当相隔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增大时,这样的错误更加难以避免。”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三):丧钟为每个人而鸣

我很少读关于纳粹、关于集中营的书籍,在这本书之前应该是安妮写的《安妮日记》了吧,我不敢读,因为难受,因为忍不住的同情(或许不该同情,这是对他们“羞耻”的经历再次侮辱,或许会揭开他们的伤疤),因为忍不住的憎恶。

我觉得这本书在讲集中营的现象的同时,也提到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1.人的记忆是靠不住的东西。就像作者所举的例子:几乎从没有同一件事的两个目击者能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证词。人会自发性(有时被动地)去改变自己的记忆,去塑造新的记忆,去逃避自己痛苦的记忆。

2.潜意识中,人类或多或少希望分出胜者与输者,分出好人与坏人,因为好人必将胜利。类似于中国的“成王败寇”之说。

3.更为可怕的便是——特权囚犯的存在。就像包姐所说的一个现象:在人质当中会出现一些管理人质的人质,我可以称之为“特权人质”,这种才是最可怕的,而其实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对待这些人,是该如战争犯一样被批判还是保持对他们的可怜、可悲。

4.我们该如何来评判好人与坏人?人还是一个矛盾体,或许一个十恶不赦之人也曾经施舍给乞丐,或许一个大善人也曾经做过坏事。所以没有绝对的善,那是虚伪的,没有人可以悲天悯人;自然也不会有绝对的恶。

所以有读者称他是最好的关于集中营的书是有道理的,在书单上偶然看到这本书,我很幸运!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四):读《被淹没与被拯救的》有感

这本书之于我,让我极其难过的一个观点是作者说道“最糟的人,也就是说,那些最适应环境的人,幸存下来;而那些最优秀的人都死了。”作为被拯救的一员,作者觉得自己剥夺了原本属于别人的生存的权利,因而整个余生都在用眼睛为自己寻觅一个辩解的理由。那些从集中营里活下来的人,脱离了奥斯维辛,重拾自己作为人的部分,反而无法接受那段生活。“走出黑暗,人们因重新获得已被泯灭的意识而痛苦。”在道德尺度完全改变,人如牲畜般过活的日子里,那些未曾作为,或抵抗不够的瞬间被脱离困境后的自我时时审判,由此衍生出的罪恶感和忧郁沮丧足以让一个在巨大灾难里“幸存”的人决定自杀。而那些真正可以讲述集中营的人,是那些已经被淹没无法再回来的人,就算他们可以讲述,他们也可能保持缄默:因为在绝对的高压和反人类的灭绝计划中,他们不但丧失了生命,也被剥夺了灵魂。

至于那些居于灰色地带的人,我们必须得承认,“压迫必然引起人类道德模糊性”。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集中营这个微观世界从极权社会的宏观环境中复制的特征之一便是,被压迫者也在寻求权利,那些道德脆弱的人随时准备出卖自己人格以换去一些特权——特遣队就是极佳的例子。这些人干着最肮脏的工作,将自己的同胞放进焚尸炉,仅仅为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吃饱饭,或者延迟自己死亡的时间。

而对于某些施暴者来说,权利是会腐蚀灵魂的。“对权力的痴迷是如此强大,甚至蔓延到原本为了消灭所有个人权欲而设计的环境中。”“持久而无可置疑的权利所引起的‘症状’是显而易见的:扭曲的世界观、教条式法人傲慢、对谄媚的需要、痉挛般地运用命令杠杆,以及对法律的蔑视。”对于这段,作者所言明明很远,却奇怪的让人共情,不想赘述,懂得自然懂。

集中营是全人类的悲剧,如何发生的却更值得我们反思,谁能断言悲剧不会重演呢,道德不是绑架他人的枷锁,而是自省的工具。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五):一些语句的个人理解

1.过于频繁地唤醒一份记忆,并像故事似的讲述它,这份记忆就会渐渐变成一种结晶般的、完美的、添枝加叶的、在经验中千锤百炼的老生常谈。这份虚假的记忆,终将取代原始记忆,并自发地不断增长。

我:当一段谎言被说过成百上千次后,记忆也将被修改。你以为你如同自己虚构出的记忆里的人一样。做了此时此刻的你认为在彼时彼刻你应该做的事。但你没有深思也不知道的是:在彼时彼刻的你做出了与你此时此刻截然不同的抉择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是人性。如同此时此刻的你虚伪的编造着自己的记忆,亦是人性。

2.当权力被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所掌握去奴役大多数人时,特权就会出现,并滋生蔓延,甚至违背权力的本意。

我:权力的平衡永远是世间的难题,掌握在少数人手上的权力势必会造就特权或独裁。但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权力真的好吗?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混乱吗?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与公平?如何做到真正的民主与公平?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我只能为少数人(如法西斯)掌握奴役大多数人这件事默哀。同时,也为我自己默哀。

3.在典型情况下,政治压迫几乎必将催生一个难以界定的区域——一个道德模糊,人格扭曲的区域。

我:此处所指的区域是二战时期犹太人隔离区(也可理解为其他犹太人集中营)。为什么会催生这样一个道德模糊,人格扭曲的区域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被压迫的人已经不是人而是动物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尊严,有思想。无法想象的强压之下导致人没有了尊严,而在每天都有死掉风险的环境下没有时间去思考。唯一可以思考的就是如何活下去。对,不是要不要活着,因为所有在这个环境下思考过要不要活着的人都已经做过抉择,抉择生与死。抉择之后,所有活着的人都死了,而只有选择死亡的人在这一刻是人。在这个灰色区域里活下去的都是动物而已。人格扭曲自然是正常,道德?不谈道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