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老妇还乡经典读后感有感

老妇还乡经典读后感有感

《老妇还乡》是一本由[瑞士] 迪伦马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妇还乡》读后感(一):《老妇还乡》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本戏剧集,里面有多个故事,分别是《罗慕路斯大帝》、《天使来到巴比伦》、《老妇还乡》、《物理学家》、《流星》,我认为第一个写的最好,里面句句是箴言,第二个好的是《老妇还乡》,《流星》没太看明白,不知作者想表达什么。这几出戏都是喜剧,读他的作品,有种像看电视剧《武林外传》的感觉,引人发笑,他们的作品都针砭时弊,但是迪伦马特的作品要比《武林外传》深刻,富有哲理,引发人深思。个人评分4.8分

《老妇还乡》读后感(二):生活是场闹剧

本书应该是我年度前十其中之一了,迪伦马特的文笔够犀利,阅读过程中时刻保持震撼与心脏过电的状态。荒诞与现实交织, 虚构的国家政治对于现在这个社会却依然一针见血。荒诞是喜剧的表现形式,而悲剧是喜剧的内核。

《罗慕路斯皇帝》:一个虚构的罗慕路斯皇帝,他决心使自己的帝国颠覆灭亡。他的帝国以人民的血肉筑成,他明白他的帝国早该灭亡,于是在其他人都决心拯救这个帝国之时他决心将这个帝国付之一炬,他正踩烂那属于死亡的东西。但生活是荒诞的,故事的最后并没有如罗慕路斯所愿,逃跑的人成了悲剧,而外人眼中最懦弱的皇帝却成了国家的救世主。建立于欺骗与丑闻的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于是最懦弱的行为反倒成了无可挽回的英雄主义。好一场喜剧。

《天使来到巴比伦》:上帝欲使虚无少女跟随乞丐,而她却是那么美妙绝伦,于是上帝的指令便显得可笑起来,人们试图将少女从乞丐身边抢走,可显现得却只是自己的愚蠢与贪念。强者攫取他所喜欢的一切,一会儿是你的妻子,一会儿是你的房屋,只有那些他所轻视的东西,他才不去染指;聪明人从中得到教训。谁想拐走权力所贪求的东西,谁就失败,暴力甚至把智者杀害,惟独一无所有而本身也是微不足道的人,才永远不受损害。

《流星》:这篇或许可视为作者的自白,荒诞不经虚无消散,主角无意于存活于世,生存就是权力、斗争、胜利、屈辱和犯罪。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个骗局。可依旧只能苟活于世,死亡是永恒,但他却以不灭的生活存在。

《老妇还乡》读后感(三):摘录

你在位的这二十年里除了吃喝、睡觉、读书和养鸡以外什么也没有做过。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你的别墅,从来没有去过你的都城,国库弄得这样山穷水尽,以致我们现在不得不像打短工那样过活。 罗慕路斯正是这样。我政治上的明智就明智在:无为。 尤莉娅既然这样,你当初何必要当皇帝。 罗慕路斯只有这样我的无为才有意义,这是当然之事。若不担任公职,游手好闲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蕾娅没有别的挽救祖国的道路可走了。 罗慕路斯我承认这一点,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祖国只有用钱才能得救,不然就完了。我们必须在灾难性的资本主义和资本化的灾难之间进行选择。

蕾娅为了效忠祖国,我不得不离开他。 罗慕路斯谈何容易。 蕾娅祖国高于一切。 罗慕路斯瞧你,你悲剧实在学得太多了。 蕾娅难道一个人爱祖国不应超过爱世界上的一切吗? 罗慕路斯不,爱祖国不应该超过爱一个人。人们应该首先不信任他的祖国。没有人会比一个祖国变成凶手更容易。 蕾娅父亲! 罗慕路斯我的女儿呀? 蕾娅要我抛弃祖国实在是不可能的。 罗慕路斯你不能不抛弃它。 蕾娅我不能没有祖国而活着! 罗慕路斯你能够没有恋人而活着吗?对一个人忠诚比对一个国家忠诚要伟大得多,也困难得多。 蕾娅现在讲的是祖国,而不是一个国家。 罗慕路斯每当国家准备致力于屠杀的时候,它就称自己是祖国。

罗慕路斯你应当得到这种回答。 爱弥良为了不致使你的人民落入日耳曼人之手,你做了些什么? 罗慕路斯什么也没有做。 爱弥良为了使罗马不致像我这样受凌辱,你做了些什么? 罗慕路斯什么也没有做。 爱弥良那么你打算怎样进行申辩呢?你已经是背叛了你的帝国的被告了。罗慕路斯背叛了我的帝国的不是我。罗马是自己背叛了自己的。它曾懂得真理,但选择了暴力;它曾懂得人性,但选择了暴政。它双倍地降低了自己:在自己人面前和在那些落入了它的势力范围的国家的人民面前。

《老妇还乡》读后感(四):买的时候以为是小说,没想到是戏剧剧本

迪伦马特的剧作,称得上是绝佳的现代戏剧入门之作,非常值得推荐。叶廷芳大大师的翻译和译本序,帮助读者了解整体时代背景,非常有用。

老妇还乡

9.1

[瑞士] 迪伦马特 / 2018 / 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慕路斯大帝和老妇还乡直接震撼到我,还去翻看了不少版本的表演,希望有机会可以亲眼看到伟大作品在舞台上演。流星过于荒诞,感觉是作者在描述自己。物理学家和天使来到巴比伦,值得多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这版本图书,值得购买

《老妇还乡》读后感(五):把作者后记作为书评

读完此书,有很多感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感觉自己的语言过于苍白,并且,作者在后记中的叙述已经清晰的解释出每部戏剧的含义。

《罗慕路斯大帝》后记节选

爱弥良是罗慕路斯的对立形象。他的命运必须从人性角度去看,某种程度上要用皇帝的眼睛去看;皇帝透过被污辱的军官荣誉的表面,窥视着“成千次被玷辱的权力的牺牲品”。罗慕路斯严肃地对待爱弥良,把他当作一个被抓捕、被拷打过的不幸者。他所没有接受的是爱弥良的这一要求:“去吧,拿起刀来”,和为了祖国生存而出卖他的恋人。演员可以从我的任何人物后面发现人性,否则根本无法扮演。然而对落慕路斯的表演者还有一个特殊的、附带的困难。我认为困难就在于:罗慕路斯的表现不可以让观众很快就喜欢他。皇帝的本质只有在第三幕才可以让它显露出来。在第一幕,人们所理解的必然如骑兵队长所说:“罗马有一个可耻的皇帝。”在第二幕,主调是爱弥良的那句话:“这个皇帝必须滚蛋。”第三幕罗慕路斯对世界进行审判。第四幕则是世界审判罗慕路斯。人们可以清楚看到,我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诙谐、泰然、人道、胸有成竹,但归根结底是一个人,一个态度极为执著、办事铁面无私,即使向别人提出绝对性要求也在所不辞的人,一个决心豁出命去的血气方刚的危险硬汉;这就是这个以养鸡为业的皇帝,这个以傻瓜的伪装出现的世界法官的可怕之处,其悲剧性恰恰体现在他的结局的喜剧,即退休之中,但他后来却以英明的识见接受了退休的结局,仅仅这一点就使得他形象高大。

我不抱怨清白的国家,而是控诉不义的国家。这是一个区别。我请大家尖锐地观察国家,直至每个指头,而不要指头看得仔仔细细,却不见国家。这不是一出反对国家的戏,但也许是一出反对大国的戏。人们会把我的话称作诡辩。我的话不是诡辩。面对国家,大家固然应该像蛇一样聪明,但谢天谢地,不要温驯得像一只鸽子。

作者天生就反对世界帝国。

《天使来到巴比伦》作者后记

我的喜剧试图说明巴比伦何以有塔楼建筑的原因。根据传说,这种塔楼建筑是人类最雄伟的,尽管是最没有意义的业绩之一;鉴于今天我们看到自己卷入了类似的行动之中,说明这种原因就显得尤其重要。

这涉及最后以悲剧性失败告终的世界。它完全由于自己的过失正趋向庞大,僵化。这里我虽然是在舞台上建造和编造这个世界,但是这与所有其他的人类世界和帝国大同小异:它拥有自己的国王、部长、神学家、银行家、工人、诗人和乞丐,而它最终变得没有意义,没有出路。它失去了一位天使带来的恩赐。这出喜剧的内容就是展现这世界如何失去了一位天使带来的恩赐。这出喜剧的内容就是展现这世界如何失去了它的幸运,它的可能性;喜剧中只有一部分改善了,因为被抛弃的人总是与受恩赐的人共存。这点我们绝不要忘记。天使仍然是正确的,地球依然是奇迹。也许天使对我们显得与世隔绝,但是我相信,那些将世界仅仅视为绝望的人更是与世隔绝,盲目从事。地球不是悬在虚无之中,它是上帝创造万物的一部分。这就是一个区别。

围绕着这一动机,我的思绪,我的梦想转悠了许多年月。青年时期我就从事这一工作了。那时在我父亲的藏书中陈列着蓝白色世界史著作,是关于尼尼微和巴比伦的专著。要把各种梦想写出来那是困难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为一个沉沦了的世界扬幡招魂。对我吸引力的是通过印象建造一个自己的世界,显得尤其重要。

附上乞丐阿基的一段台词:“巴比伦的诗人们,你们一辈子倒霉,原因不就是认识不到危险的时刻吗?你们看不到正在孕育着的灾难。库鲁比寻找一个乞丐,却即将找到一个国王。日夜进行着逮捕,军队进军北方,国家机器是无隙可乘的,它绝不会放过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的。你们还要听我朗诵我最后的、最辛酸的即兴诗吗?听我讲关于弱者的武器的即兴诗吗?

为了在世界上能够立足,弱者必须认识世界,免得盲目走上迷途,陷入致命的危险境地。强者们都是强大的,藐视这一真理,净干些蠢事,一心要战胜强者,而不使用能降服他们的武器,这都是低劣的想法。英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无非暴露出弱者的软弱无力,弱者的绝望挣扎只会使权力付之一笑。但现在听一听一个衣衫褴褛、受过严刑拷打、被警察追捕的乞丐的倾诉吧:这个世界上的强者攫取他所喜欢的一切,一会儿是你的妻子,一会儿是你的房屋,只有那些他所轻视的东西,他才不去染指;聪明人从中得到教训。谁想拐走权力所贪求的东西,谁就失败,暴力甚至把智者杀害,唯独一无所有而本身也是微不足道的人,才永远不受损害。该懂得的必须懂得,并且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佯装笨伯,才能活到老年。从里面发动进攻。哪怕已到了审判的日子,也要躲在碉堡里面。你只管溜进去,破坏每一堵墙,做时相貌要谦卑,要作为酗酒的伙伴,作为奴隶,作为诗人、欠债的农民,总之要降低你的身份。要忍受耻辱,每一条小道都走,若时间充裕,埋葬非分的希望,炽热的爱情,苦难和恩惠,埋葬在刽子手的红衣里。“

《老妇还乡》「我认为似乎很多人已经把这部剧当作一出纯粹的喜剧,请大家不要忘记这是一部悲喜剧」

《老妇还乡》作者后记

克莱尔·察哈纳西安既不是代表正义,也不是代表马歇尔计划,甚或上天的启示,她仅仅是她而已,由于她在人类秩序之外生活,她已经变成了某种不可改变的、僵化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发展了,她根本已经石化了,她本身已成了一尊石头的偶像。她是个艺术化了的人物,甚至加上那两个阉人,不可让阉人说话尖声尖气,演得像真的阉人,那样会令人扫兴,而要用非写实的手法,把他们演得像童话中的人物,说话很轻,有如幽灵,怡然自得地满足于植物般的存在,像古代法律书籍中合乎逻辑地撰写的那样,安于接受别人的残酷报复。

如果说克莱尔·察哈纳西安一开始便是女主角,性格始终一成不变,那么她的旧情人则是一步步变为男主角的。这位名声不佳的小店主起初根本不知道要沦为她的牺牲品;他负疚地以为,生活本省已经把一切罪过都洗刷了;这是个不会思考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必须通过恐惧,通过惊骇的震动,头脑才会渐渐开窍;他经历的公道就在他身上,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罪过,他通过他的死变得高大起来。他的死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又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事情发生在古代神话王国里它才是有意义的,而这个故事却发生在居伦城,在当代。

与男主人公相关的居伦人,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能把他们描绘得很坏,绝对不能;起先他们决心拒绝这笔捐助,接着纷纷赊账,但并没有事先就想弄死伊尔,他们那样做只是出于轻率,出于一种感觉,以为一切都会妥善解决的。这一点在排第二幕的时候必须注意。还有在火车站那一场也要掌握这一点:只有伊尔一个人明白情势不妙,惊恐不已,虽然当时没有听到一句对他构成威胁的话,直到彼得家的仓房那一场,局面才发生了根本性转折。这时伊尔的厄运已无法挽回。从此居伦人逐渐走上谋杀的道路,对伊尔的罪过越来越表现出愤怒,等等。只有伊尔的家人一直到最后都在往好处想,毕竟他们心地也不坏,只是像大家一样,意志薄弱而已。那诱惑实在太大了,整个小城的人都在这诱惑面前渐渐屈服了,连那位教师也不例外,但我们不能不说,这种屈服是可以理解的。那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而居伦人的贫穷又是那样苦不堪言。只有那位“老妇”才是一个恶棍,但正因为如此,表演时不可让她以一副凶相出现,而要让她显得非常富有人情味,不要以愤怒,而要以悲伤,还要加上幽默进行演出,因为对一出以悲剧收场的喜剧来说,没有比那种死死板板的严肃认真更有害的了。

关于《物理学家》的二十一点说明节选

这样一个故事固然是怪异的,但并不荒诞。

它是悖谬的。

剧作家同逻辑家一样不能避免这种悖谬。

一个描写物理学家的剧本必须是悖谬的。

不能把物理学的内容,而只能把它的后果当作目的。

物理学的内容涉及物理学家,而它的后果涉及一切人。

凡涉及一切人的,只能由一切人来解决。

设计一切人的问题,个别人想自己解决的任何尝试都必然失败。

现实性显现于悖谬之中。

谁面对悖谬的事物,他就置身于现实之中了。

戏剧艺术可以欺骗观众,使其置身于现实之中,但不能强迫观众顶住现实,甚至去左右现实。

《流星》无作者后记,这部剧是一出喜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