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摘抄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摘抄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是一本由[德]格拉夫•楚•卡斯特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胶装锁线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一):飞越中国,寻找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发展期,在中国内部纷争不断的情况下,一致联合对外,抵御外来侵略;封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在1911年4月1日法国飞行员勒内·瓦伦驾驶“山麻式”双翼飞机在上海原野上空进行 一次飞行表演,这在中国尚属首例,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二):回顾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由于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宏微观经济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是时,中国民族工商业、农业受到剧烈的冲击,损失惨重,不少企业数十年苦心经营,或被兼并收购或破产倒闭。然而,经济危机下处于生存考虑的民族经济在组织调整和升级换代上非常积极,使得中国民族产业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更上了一个层次。而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谓知之甚少,究竟那个年代是什么样子,我们无从知晓。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三):远去时代的印记

航拍,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我们每天都可以从电视网络上看到各种航拍的照片,甚至于爱好摄影的拍摄者可以通过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各种拍摄。可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并没有设么航空摄影,我们现在很多那段时期的珍贵照片都是由外来摄影者留下的。这本《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就是由一位名叫卡斯特的德国飞行员用自己的小相机,为中国的大好河山,优质地貌,各式建筑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这些拍摄于海拔1000-2500米高空的照片,正是为我们这些自以为很了解中国的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去了解我们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可以更深度的接触到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四):中国 1933-1936

当看着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句话:如果不懂得凝视历史,就没有资格望向未来。

一个现代人要想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生活经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更何况这个现代人生活在中国。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得有失,总体看来,得大于失。在国力发达的现在,这些珍贵的照片对当今中国来说算是一个重要的回忆,毕竟,填饱了肚皮才有足够的精力去思索历史。

这是本史料,借助一张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在1933-1936年间,德国飞行员格拉夫 楚 卡斯特眼中的中国——长草的天坛,可以跑小轿车的城墙,甚至是破损的开元寺塔。

书中多为照片,一般来看,照片的纪念价值要大于“阅读”价值,要知道这些照片不会给你增加多少智慧,也不会给你多少畅游知识海洋的酣畅感,更不会你决定下顿饭是否可以加个蛋。甚至!你还得怀疑自己花几十块大洋去投资这“毫无用处”的照片究竟值不值。

似乎怎么算,这都是一笔赔钱的买卖。然而这些照片令人着迷的地方是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借助黑白的照片,我们可以眺望过去,去想象着那飞行员眼中的中国山水,想象着先人的生活场景,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欢离合。有时,回过神来,摩挲着那些照片,也许,久久不能释怀。

这就够了。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读后感(五):被镜头定格的中国

很荣幸读到格拉夫·楚·卡特斯镜头下的中国。初拿到此书,甚是喜欢。喜欢有镜头,有图片的30年代的那个中国。 看到摄影者居然不是中国人,就很震惊。在想,到底能拍出怎样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 书的简介是这样的:这部中国最早的航拍摄影集首版于1938年,收集了近200张稀见的航拍照片:西安城墙的壮丽旧影、“水牛拉飞机”、民国政要在飞机前的合影等。这些照片是卡斯1933—1936年在中国执行飞行任务期间,利用卷帘式莱卡小相机拍摄的。附录部分12张中国最早的航拍照片为20世纪初法国军官利用热气球所拍。 有照片的中国值得我们去欣赏,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被定格。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那时的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化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为现代化也积累了重要的基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在卡斯特的镜头下,展现出了它最真实的一面。他的镜头下不仅有中国的秀丽江山,也有各地的地域趋势和受灾害的房屋。卡斯特也许并不擅长摄影,但他却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知道,原来那个时期的中国是如此模样啊! 当我们处在现在新中国的时代时,总会想知道我们的这个地球,曾经承载着怎样的中国秀丽江山。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北京,卡斯特把那个时期中国的地形面貌和主要建筑定格在了他的摄影机下,让我们对当时的北平南京有了更多的憧憬。当然,卡斯特把北京故宫也列入到了自己的镜头里。 还有各种地域趋势,六盘山梯田,青海的黄土山,黄土高坡,宁夏平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历史画册,更是承载着我们民族智慧的书。多少建筑是由我们中国人民的劳动心血换来的,多少秀美景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沧桑沉淀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在看此书之于,总会让我停下来去想卡特斯一定花费了不少经历和时间,才拍出这么美好又精彩的景象。 《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的确很值得看,也很感谢卡斯特为我们留下了那个时期的中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