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通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通史读后感精选

《中国通史》是一本由钱穆讲授 ; 叶龙记录整理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史》读后感(一):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透

#皮特评书#《中国通史》,星级★★★,不推荐。钱穆老先生的课程笔记,可能是“笔记”的原因吧,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说透,读完基本没什么收获。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谜之自信,挺怕这种在史书中掺杂过多个人情感的。史书看了也不算不少,但没读过《国史大纲》,但读了这本之后,没有继续去读的欲望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二):简单的纲要

钱穆是中国的历史大家,那那本代表作,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非常的棒,不但能梳理出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制度,而且对当下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本只是一部很粗显的脉络,有无历史基础皆可一读,如果想了解更为全面,可以阅读他的国史大纲。

这本书因为是口述整理版,没有什么深度可言,不过钱对隋文帝的蔑视,我到不能苟同。

《中国通史》读后感(三):可叹谦谦君子,奈何生逢乱世

其实,钱老,是个纯粹做学问的人,说是大儒通儒实至名归。

这本书是“讲义”,相当于历史老师上课的录音转文字,然后整理发表了,零散口语化多联系“实时”这是必然的,说明先生是个有趣的关心时事的老师,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腐儒。

至于老先生自己的水平,看他自己写的书就可见一斑了,旁征博引严丝合缝文采飞扬,在那个时代不跟风盲从,不妄自菲薄,坚定信念挖掘历史,以史为鉴以史喻今,妙人。

但毕竟还是儒的,只可惜乱世不兴儒家。

你跟流氓讲礼节他不懂啊,你跟列强讲道义也是一样的效果,于是沦为了“自嗨”,于是于新文化运动所不容,于是跑到了香港。

这不好,但是却很对。

他的想法,能巩固文化自信,却不能启迪一场革命,却不能鼓舞青年对西方奋起直追,甚至不去鼓励“理解”西方逻辑,确实,流氓的逻辑很low,但是你想跟流氓打交道,就得学会流氓逻辑。

乱世已过,道义可兴,感谢老先生多年的坚持耕耘,给我们留下来不一样的视角,一个客观的自信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读后感(四):对国史应充满多些敬意与客观

本欲细读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无意见有先生于新亚学院所讲中国通史的课堂记录也有集结出版,不失为《国史大纲》的简本,可做一导读。

此前有学人提到中国是个文化早熟的国度,诸子百家过后,几千年来只是多了些经典的注解,但其文化精神却延续下来,文化主体的存续不断,无疑是中国历史多为大一统局面的根本动因。而先生强调看一朝代是否进步,不是看其疆域、人口等等,更多看这朝代对于文化进步是促进还是阻遏。故中国历史的政权更迭只是改朝换代,而不是亡国,因为天下还在,文化道统还在。所以即便是异族统治,最后也大多被同化。拒绝被同化者,如蒙元,安能长治久安?拒绝道统者,靠着阴谋诡计夺得政权的魏晋,安能长治久安?

文化衍生政治、经济、社会各种制度,也塑造一国之国民性格,所以若要对中国历史有深刻认识,不能不对中国文化有一深刻认识。尽管辛亥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加鞭挞,主张“全盘西化”,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看来,文化犹如国之根本,决不可轻易斩断,完全推倒重来。从另一方面来说,迷信传统,一切尊古,这也是愚昧。像此前新闻所报道的某学校要求小学生回家给父母洗脚,以推崇孝道。孝道出自于心,为何硬性规定一形式?况且二十四孝中诸多内容在现今社会多显格格不入。文化自身也在不断演进,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更应该报着一种扬弃的理性态度才是。

就如先生在《国史大纲》序言里专门强调国人应具备的“历史智识”。 即“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真实了解。我今人所需之历史智识,其要在此。”正视历史,对本国历史充满一丝敬意,同时有着客观的对待,先生几十年前的殷切期望,在现在看来也尤为需要。

《中国通史》读后感(五):中国通史

#阅读打卡#《中国通史》钱穆 计划阅读270min ,实际阅读239min,完成率100%

摘录:

读西洋史,读罗马史并不好,没有味道,最好读周公的历史。封建制度是中国人的光荣,而且不采用帝国主义。

感悟:

偶尔在B站上刷到一个号称历史学深度研究者的视频,他推荐了好几本了解中国历史的书,这是第一本,理由是简单易读。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想法和对钱穆大师的崇敬翻开了这本书——却很是失望。首先这本书是1950年,钱穆在香港的新亚书院讲的中国通史课上,他的一个学生的课堂笔记。这有点陈丹青借木心出版《文学回忆录》的意味。如有陈丹青的那文笔,也就罢了。偏偏不知是钱穆的口语问题,还是叶龙的记述问题,文字还是保留着些许拗口的特点,让人读来有点不快。

再说内容,14万字讲完先秦到清朝的中国通史,实属有些难。《国史大纲》作为大纲尚有近50万字,这本书也就只能算简介了。读下来会发现确实有很多的空白点(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课堂笔记),需要本身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读来下才不觉突兀,但如有此基础,又何必读此书?有些章节又突然对某一个不太关键重要的小点展开讲,在篇幅如此珍贵的情况下,有些详略不当了。

看网上的一些评论说这本书要配合《国史大纲》看,我建议是不如直接看《国史大纲》,那本书里有更为全面、详细的阐述,难度是大了很多,慢慢地读,总好过在这囫囵吞枣。这本书真的没有什么出版的必要,当做消遣书看,太过严谨;当做历史学书看,又显得隔靴搔痒。看来想借老先生的名头赚一笔的大有人在,你对得起书里开头那张钱老的照片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