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经典读后感有感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是一本由童利菁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一):读完这篇文章,你会彻底治愈孩子的“拖延症”。

1.

怎么还不去洗澡,怎么还不去写作业,怎么还不收拾玩具,在孩子快被催死,你也快被他烦死之前,看一幅图。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二):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养公主的女汉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5475049/

拖拖拉拉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给自己贴了个比较潮的标签叫“拖延症患者”,在办公室里,一堆忙的焦头烂额的人,互相戏谑,我有严重的拖延症,我才是真正的拖延症重度患者,我的拖延症比你严重……大家都有深深的自知却只把他当成个玩笑。

回到家里看到拖拖拉拉的孩子立马火气不打一处来,我闺女可能更拖一些,兰花指蘸着润肤乳看着电视,你不催她能就那么楞一上午。早起就一直在凳子上呆坐着,催一百遍洗脸你不站那盯着她去她就是不去…….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三):帮孩子消除拖延,健康成长

磨蹭、拖拉、不能准时,这些行为现在被统一称为“拖延”。从行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明明自己能做到的事却故意磨蹭着拖延不做,无非两个原因:一是缺乏动机,不愿意做这些事;二是惧怕结果,害怕事情结束。面对孩子的拖延行为,有的父母主观地排除了孩子是因为不会做这些事而拖延,而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故意不做。然而无论父母持有哪一种看法,几乎都会孩子的拖延行为表示无能为力。

家有六岁熊孩子,在他上小学之前,我一度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缺点,浑身全是闪闪发光的优点。直到他一个月前上了小学我才发现,分离焦虑、行动拖延这些问题在他身上一应俱全。早晨时间那么紧迫,他却干什么都是慢动作;举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拖着不办;明明一个小时可以写完的作业,总要拖到两个小时以上;甚至早晨一送到学校门口,就抓着我的衣服放声大哭……随机问了他同班同学的家长,发现原来不止我们家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少家长也发现,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孩子的拖延症却越来越严重。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读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童利菁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从儿童情绪科学角度入手,深入了解孩子焦虑和恐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纠正孩子的拖延问题。这样,大人才不会为孩子抓狂,孩子也能健康开心地成长。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四):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想着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可能会出现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拖延问题,比如因为没有过早识字和拼音,他可能写作业会拖拖拉拉,虽然他脾气属于比较急躁的,但不等于他干活做作业利索,本着这样“功利”的目的,我看了这本书,然而这本书的书评在我手里一拖再拖,总觉得生活中工作中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而没有合理安排好时间。

正如书中所说,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家长没有找到和孩子一起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对于我来说也是如此,经常会被一些烦事琐事羁绊住,最近因为网上买书搞活动,为了买到自己想看的书,花费了太多精力在那里挑书,讨论网上的故障问题,然后因为蜂拥而至导致网络瘫痪,于是用了更多的精力和客服之间扯皮,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如此下来不仅自己焦虑,而且拖延了很多事情,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过执着于解决一些事情,反而导致了效率不高。

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就能同理心到孩子身上,现在我经常挂到嘴边说的话就是“快点,不然就迟到了”,“怎么这么慢”……经常唠叨,估计孩子就烦透了。《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针对孩子身上经常发生的问题,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并针对恐惧、焦虑、拖延的问题进行了有条理分类别的分析,更让大家受益的是,让家长意识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奖励的措施,作者具体到奖励的规则、奖励的清单、奖励的方式等等,而不是泛泛而谈,既有物质的奖励也有精神的鼓励,在物质奖励中还特别提出哪些适合金钱奖励、金钱奖励的合理性,非常全面,分析也特别到位,有很多方式家长都知道,但是如何运用是个大问题,这本书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孩子面临的各种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教给家长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在给家长和读者传导具体操作方法的时候,传达更为深远的则是一种理念,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读后感(五):拖延症不可怕,想改变就不难

以前,总是觉得父母太唠叨,一天到晚叮嘱个没完没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知为什么在他们看来就那么重要。当了妈之后才明白,人啊想不唠叨都难,因为孩子没有一件事能迅速地做好,有时候我看着都替他着急,于是只能一个劲儿的催啊催,仿佛在上演小时候妈妈对我那样。可结果呢,孩子的表现就如我儿时那般慢吞吞的,根本没有效率可言。到底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困扰我的问题一直没有头绪,直到遇见阳光博客的好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 看书名,就觉得很对我的胃口。恐惧、焦虑、拖延,这三个词在我的脑海中反复盘旋,更促使我打开书去寻找答案。作者童利菁说:“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而是孩子的全面成长。”是啊,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可问题却是时不时会出现并且存在的,那么既然问题来了,就该努力地去解决,只要肯下功夫,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对待拖延症也是如此。 书籍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而全面地剖析拖延症的成因,以及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帮助家长和孩子从根本上克服拖拖拉拉,成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做事效率超高的人。

通过阅读可以知道,在平时我们都忽略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总告诉孩子快点、快点、别拖拉,却没有告诉他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快,如何制定计划,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有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才能出现那些慢吞吞的行为,这时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处理技巧。当然,还有有其他情况,比如因为讨厌某件事、因为追求完美而害怕做不好、因为心存恐惧等,这些典型的问题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拖延症谁都有,或许有时正是我们在不经意间给孩子做了坏榜样,所以首先要正视自己的行为,从而去改变孩子。而且这种拖拖拉拉的行为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不会出现遗传,它只是人们在时间的岁月里养成的习惯,而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从根本上了解它,找到问题的关键,学会应对方式,那么接下来只要去做,一切自然就变得简单起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