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否极泰来的读后感大全

否极泰来的读后感大全

《否极泰来》是一本由杜维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否极泰来》读后感(一):国人文化自觉意识觉醒之际,或是儒学否极泰来之时

很偶然地慢慢开始看杜维明前辈的儒学书籍,缘分使然,更是兴趣使然吧。这周我并没有把整本书看完,我看得很慢,跟着杜前辈的思绪慢慢往下看,一边看一边思考。杜前辈一直在思考如何扬弃旧儒学的不足之处,充分发扬新儒学治国、齐家和修身等精髓所在,这样赤城的努力让人感动,只是儒学是需要体悟才能融进骨子里,才能达到修于内而形于外的目标,从而实现儒学的现世价值。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儒学体悟需要每个人的文化自觉。所以,感动于杜前辈细水流长的努力之余,也希望自己和更多的小伙伴试着自觉去体悟儒学的精华,自然也为儒学的现世价值提供助力。

《否极泰来》读后感(二):儒学,到底在说什么呢?

曾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一直是我们国家的豪气,是国民引以为傲的。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传承和积淀,我们是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国家。然而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船坚炮利让国人从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中清醒过来,赫然发现我们已经所谓的五千年的文明束缚住手脚,有识之士们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然而几千年积淀的认知又怎可能瞬间打破?随着实践和探索,有识之士们认识到了深入民族潜意识之中的国民性,要求解放思想,抨击长期束缚民众的封建思想。

提到封建思想,首先想要的就是孔老夫子的儒家思想吧,至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忠孝思想一直是统治者们的统治思想。当这种思想制约国家发展,为了国家的发展,会想到批判,会重新树立新的观念,“民主和科学”是当时竖起的两面旗帜。

这样的演变是历史的选择,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中国崛起,再次站在世界舞台,除了政治、经济以外,中国古老的文明再次被世界关注。

杜维明教授的《否极泰来》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中国”的影响力,杜教授用他丰富的学识让我们看到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肥沃土壤。

儒学从确定到发展,历经几千年,孔老夫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到朱熹所理解的理学,再到王阳明所阐述的心学,从传承上他们是都属于儒学,彼此之间一脉相承,但是当这三个人遇到一起,彼此交流的时候,真的会觉得他们在说一样的想法吗?这个答案很让人好奇。

西方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只有一位啊,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也只是因为一千个观众的不同看法而已,是观众们的解读不一样罢了。

儒学也是如此,孔老夫子当年所说的“仁”是一回事,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的人解读出不同的儒家思想,作为后人不能说他们的解读是错的,但是必须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演变,儒学是不断发展的,而在发展中有其优越性,也参入了一些糟粕。

杜维明教授的观念中一直认为五四时期批判的还不够彻底,基于的大概是儒学根植于民众内心的阴暗面而言的。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社会中其实还残留着一些封建大家长作风、对于女性还存在歧视压迫的状况,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糟粕,是需要彻底被批判的。作为一个能被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来说,它必然有其积极的意义,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保留下来。儒学作为被传承几千年的主流思想,它的优越性在哪呢?

杜维明教授将儒学诠释为一个为人哲学,不再提及它政治上的作用,而是从如何成为人的角度上来诠释儒学文化,这种修身哲学是做人的根本,不需要用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量化。

杜维明教授在书中曾阐述过一种模糊性,描述中国的哲学是直指靶心的,然后以红心扩散的,而不是最先限制范围定义的。从这点来说,儒家经典的文字都是很简练的,这给了解读以很大的空间,也意味着它们蕴含着丰富的资源,这给了儒学在新时代下发展的可能。当我们从为人角度再次重读经典,是否能挖掘出先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如今越来越多开始重新审视儒学文明,这里面不仅仅是中国的学者,还有很多国外研究儒学的人,通过文明对话,我们可以用更加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儒学文化。也因为如此,儒家文化也迎来新的生机。

所谓否极泰来,或许正是因为儒学已经在肥沃的土壤中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否极泰来》读后感(三):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厚,第二感觉还是厚,读完之后的第三感觉更厚。第一感觉是指本书的物理厚度。336+页,外加硬质书皮,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厚度感油然而生。第二感觉是指对本书论点的感觉厚重,儒家学说在我们中国流传发展了上千年,但其发展却远落后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更遑论基督、伊斯兰、佛教等派别。新时代如何发展儒学,问题严峻,令人深思。第三感觉的厚重,是指本书的精神厚度既有对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的横向对比,也有历史变迁的纵向比对;既有结合本国实际的文明进程思考,又有全球化、多元化的文明对话。读完之后,便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杜维明先生对儒家学说的洞见、对儒家发展形势的解构以及对未来文明发展的远见,着实令人钦佩。

杜维明先生是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巴黎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从这一系列的职位就不难看出,杜维明先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在全球范围内看待儒家发展。本书采集了杜维明先生15篇论文、讲话和观点性文章、访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现代文明进程中儒家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理论,研究的相当精深,极具创见性。

本书命名为《否极泰来-新轴心时代的儒家资源》,从中可以引出三个疑问:1.何谓新轴心时代?2.否极泰来,否和泰从何而来?3.儒家资源到底面临了什么问题,需要如此解构?也正是这些疑问,引领我读完了本书。

◎何谓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起源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文明。他认为世界范围内有四个典范性的人物对人类文明影响很大,分别是苏格拉底、孔子、释迦牟尼和耶稣。杜维明先生主张还要加上默罕默德等人。这些人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巨大,塑造了不同形态的人类文明。犹太文明中上帝观念的出现、希腊哲学里面逻辑的出现、印度教里面梵天观念的出现,以及中国关于天和上帝等观念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超越的突破”,是轴心文明的最大特色。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轴心文明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既能实现和平的对话,又能避免意识形态的差别?这就是轴心时代的轴心文明亟需解决的问题。

◎儒家学说的遭遇。儒家学说自孔子以来,历经千年传承发展,早已深入人心,咿呀学语的儿童也能将子曰诗云挂在嘴边。但是儒家学说遇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历史的不幸遭遇。杜维明先生认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引发的精神骚动是儒家人文主义最重大的事件。五四运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要超越我们的“封建过去”,向西方学习,断定儒学价值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与西方定义下的现代化相吻合,从而拒斥千百年来主宰中国政治意识与社会框架的主流思想。德先生和赛先生引发的科学与民主观念被广泛接受,儒家文化遗产遭到严厉批判,而作为凡俗人文主义的西方启蒙精神被当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意识形态。由于采用工具理性作为方法,儒学的信条就被那些手法娴熟的社会工程师用来作为施控的机制。

2.当代文明的西化和凡俗化。21世纪,儒家已从“一阳来复”走进了“否极泰来”,但钱权和儒家结合,使其价值异化,导致精神资源荡然无存的危机却大大增加了。各种制度的理性化、市场经济的理性化、科学管理以及所有各种理念的官僚系统,是代表现代化的标志。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西方文明横绝天下的价值取向无所不在,科学主义力量如日中天,人文精神支离破碎,危机感日渐加剧。鲁迅大张挞伐的国民性泛滥成灾,物欲横流,价值失落;文化界庸俗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凸显了培养人文精神的紧迫性,确认儒家传统为凝聚中华民族灵魂的珍贵资源,是学术、知识和文化界的当务之急。经济发展起来的中国需要一种可以广泛传播的学说为荒芜的人心找寻意义,指明方向。

3.天人合一的窘境。儒家学说中著名的“八条目”指出,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要求在整个宇宙下看待人类的处境,人因此成为宇宙进程的积极参与者,肩负着关怀环境的责任,展现了神圣的人文精神。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人定胜天”的斗争观,开始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进行索取,征服,带来种种生态灾难。特别是生活在赤贫状况的人数并没有减少,生态环保的破坏非常严重,另外还有资源的匮乏和消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人合一互动的意识和三才同德的意识根本不同与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也不是把人的意志强加于天,而是人是和大自然是连为一体的,人有责任将天的创造转化成人存活的资源。

4.轴心文化的碰撞与对话。21世纪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理念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界秩序发生变化,文化方面也出现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从好莱坞电影就能够侧面了解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冲击。在世界范围内,摇摆在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集体主义之间所造成的困境,人类中心主义、理性的傲慢和非理性的力量,如果持续,都是大问题。不管西方启蒙心态所代表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所产生的价值多么光辉灿烂,这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更宽广的人文精神来面对、来处理。各种不同的价值越来越相对独立,我们就急切需要一种思潮,来全面应对人类所碰到的整体问题和人类根源的问题,就是开放一种生命共同体。而唯一能使生命共同体出现出现而不导致霸权的,就是对话;不导致排他性、排斥性、具有侵略性的原教旨主义,也需要对话。儒学所代表的仁义礼智信等基本价值不仅仅是儒家的价值,也是普世价值,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开发出来,也必然需要对话。面向21世纪,我们应该效法荀子“仁心说、学心听,公心辩”的平正胸襟,和世界各地的精神传统进行互惠互利的对话沟通。

◎儒家学说的机遇和未来。儒家的兴盛,是符合历史潮流,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以儒家学说带动“文化中国”的崛起,对当前信仰缺失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对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全球化,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

——儒学复兴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在国际上以研究儒学著称的哈佛路京社和中国十六七个大学有着直接联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院校已经开设相关课程,并邀请专家授课。如何发展传统的资源,如何加强学术的品质,学术界已有共识。相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绩就会相当可观。

——儒家文化使得对话成为可能。轴心文明中,大部分都属于宗教信仰。儒家的人文精神含有启蒙的理性,但是没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可以和宗教对话。所以,儒家思想可以成为构建全球伦理的基础,在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矛盾冲突的问题上,儒家传统有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实践经验。在科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时代,重建全球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儒家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儒家文化将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儒家文化的复兴,必将促使国人发挥自尊自重的觉悟,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秉承“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树立关怀他人、关爱地球、关心文化和敬畏宗教的行为和素质。届时,中国的崛起将不会被认为是威胁,更不是对现有秩序的破坏,而是重建世界文明秩序的中坚力量。

——儒家文化在国际上已经获得认同。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四小龙的成功经验,使得儒家价值当做有利于经济增长、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得到积极弘扬。自律意识、责任感、勤俭品行、关系网的重要性、合作和协调意识和舆论的控制都被认为是儒家经济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

书中内容博大精深,观点深刻,极具内涵。杜维明先生微言大义,精妙无比,奔逸绝尘,本人儒学修养不足,经常求教百度查找相关背景知识,对此也只能望其项背而瞠乎其后。但是,本人以为,要弘扬儒家学说,实现“文化中国”,首先应该做到“扬弃”。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该发扬的发扬,改批判的批判,对不符合时代特点的内容果断剔除,对直指人心的精华部分要严格保留,达到去伪存真的效果。其次,要培养专门人才。当代社会之所以人心荒芜,就是缺少信仰,而信仰来源于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文精神的凡俗化、庸俗化,目前最缺少的就是一以贯之、潜心修为的“工匠精神”,因而当前缺少“大师级”人物的出现。对此,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儒家人才的培养。第三,要强化儒学教育普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派学说的培养光大,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因此,光大儒家学说,普及教育相当重要。在“扬弃”的基础上,由“大师级”人物亲自操刀,编修符合时代特征的儒家典籍,以利传播,以利教育,方便纳入学校教材。自孔子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对儒家学说的注解,看来重新修订编纂必是符合历史潮流之举。第四,要继续强化儒学宣传。从儒学博爱包容的角度来看,外在人文主义也好,凡俗人文主义也好,宗教信仰也好,精神性人文主义也好,只要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达到天人合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还在于人心,只有人心思动,才会产生行动,才会产生效果。一念动即是行,多说无益,行动起来才有效果。

总之,这是一本硬书,一本内涵丰富的书,一本认知相当深刻的书,更多儒家精神的解读和世界八大教派的分析解构,尽在书中,强烈推荐有意者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