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的读后感大全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是一本由止庵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2016-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读后感(一):止庵:我们读书是为了遇见高人

止庵:我们读书是为了遇见高人

读书是一场自我教育的长征

实体书影欣赏请戳

《插花地册子》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读后感(二):差强人意的插花地册子

不着46斋读书•花了近十个睡前时光看完,这本号称读书人的《随园食单》,窃以为未必。作者谈读书之外反而有趣,如初期爸爸用两副算术棋做成麻将,数字涂上颜色区分筒条万,加减乘除当东南西北,等号当中发白。结果长年不打忘了规则,正好军博搞反走私成果展,展了一副麻将,盒盖上印着规则,两兄弟跑去暗自记下,爸爸给他们请了假,在家窗户用床单一挡,开打。谈小时读书还有点意思,因为浅显,谈创作和师友之间,未免絮叨和敝帚自珍,不过师友倒也真诚,如写戴大洪的可爱于译编、廖若影执着于诗。谈读小说,最没意思,喜恶有些新意、特别、颠覆,如认为除了迅哥儿和小曹之外所谓“鲁郭茅巴老曹”,都是垃圾,尤其巴金简直是中学生读物,认为所谓四大名著,水浒不错,红楼差强,其他都垃圾。看似新意,其实跳脱不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关键是谈小说变成谈哲学,实在看不下去。谈诗谈散文,主要是水泊梁山排座次,这个瑰丽那个奇峻的罗列一番。最后一部分是个组诗,略略而过。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读后感(三):《插花地册子》短评

读完整本书,其中正文部分大都泛泛而过,作者所谈的外国文学大部分没有阅读过,很难产生共鸣,对其他一些较为生僻的内容也是如此。真正让我找到认同感的反而是开篇的两序,以自身的读书心得来简述读书的好处与意义。 世界上有着许多知识与价值观为我们所未知,单靠着上学读书、老师教育是远远所不够的,学校里的知识仅仅能扫除文盲。接受千篇一律的教育的我,如果不阅读大量的书籍,不在不同的思维价值中思考探索,我将永远于我们毫无区别。唯有读书,在书中依靠自己辩是非,明真理,才能养成独立、正确的价值观,上升到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书籍给人带来的影响是会有变化的,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或是不同的地方看同一本书,感触皆会有不同。有的书初看平淡无奇,以后再读却可能如获至宝;有的书初见便爱不释手,往后却可能对它恨之入骨。人和书,何尝不一样呢。 通过作者阅读的书目,扩大了我对书籍广度和维度的认识,有时间能将相中的书籍读一遍,便应该达到此书的目的了。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读后感(四):读书人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可以归类于文字专业技术人员书写的随笔集,介于论文与散文之间,可以读,但很深厚(指所写的内容上,书不厚,就一本小册子,243页)。

虽然作者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系医学,当过二年的牙科医生,后来也去过企业工作,但他的一辈子几乎与文学有缘,他父亲是诗人沙鸥,从小便有相对比较多的书在读,而且父子、兄弟之间经常诗文相论,往来信件几乎都在谈论文字,后来担任新星出版社总编辑,可以说完全进入文字领域了。

这本书写的就是作者读的书的随笔,讲他小时候的读书,成人后读过的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看上去读的多真的非常多,有的书名都没听说过(如《何典》等)。而且作者的读书是一种系统性阅读,比如他通读了周作人、张爱玲这二个人的所有文字作品,读得很深,以至成为这二人的研究专家。当然他也是有选择性地阅读,对不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也不一定阅读。他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一件事的话。”

从他的人生过程来看,当然也包括之前看过的一些作家的文章来看,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几乎就是他人生的一个方向。比如读书,无论60后,还是70后、80后、90后的已经成为作家的人来看,他(她)们的小时候读书几乎都比同龄人要多得多,即使是长在农村的作家也好,他们也都是找到尽量多的书来读,读得更多的书,就对文字产生了兴趣,种下了文学的种子,也就有可能成为作家了。当然天赋也是不必可少的。但从小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即使不成为名义上的作家,进入到读书境界,肯定不是一件坏事。

《插花地册子(增订版)》读后感(五):散讲

失业在家,就只能默默地看书,不然会被家里人嫌弃,最近再看的实体书是这本,那就说两句吧。

===========================================================

其实写自己的阅读历史并加以点评 是一件很招喷的事情 无论什么样的作家 都会有他的簇拥 你说他好就算了 你的点评是 比谁差多了 谁我是不看的......这就很尴尬了 那就会人说你不好 说你是谁啊 你怎么可以这么说 文人们吵起架来是可怕的 文青们吵起来更可怕 止庵勇气可嘉

我平时看书是不做笔记的 这次看这本我还用铅笔画画圈圈 特别是对于近代作家那段我还拍了照发了微博 因为实在是有趣

其实阅读史这东西 是很私人的东西 想要找到和你口味契合 一模一样的人 实在太难

所以从他的国内小说到国内近代小说 到国外小说 基本上就是听领导吹逼状态 有的评论很直观但是没看过的人就很难理解 国内的有几个人名字都没听过 可能这是我的悲哀吧 到国外作家特别是日本作家的时候 我看他的评论时就会有会心一击的感觉 特别是他的评价和你自己的感觉相符合的时候 我是有种被大师肯定了的感觉 特别是你不喜欢一位作家或者一本书 他也不喜欢的时候 简直就是找到soulmate的感觉

===========================================================

下面说说自己的阅读史吧

我识字较早 看字就是家里的报纸开始的 后来可能就是连环画了吧 实在没多少印象 小学开始就从租书店店里借书看了 那时才没有什么起点文学推荐榜之类的 就是全凭运气 那时可能自己的三观比较正吧 有的书就是觉得不好看(性启蒙也是那时后租的书)然后就是家里人买的世界名著(世界名著小学初中看看就够了,高中还能装个逼,其他就没啥用了),其实没看几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算是完整看完的一本 还有就是高尔基的三部曲 其他就是图书馆借的零零散散的一些书 郑渊洁?故事大王?还有个探险系列的(不是小虎队)也是很有趣 凡尔纳的一些科幻作品 鲁宾逊漂流记 小人国之类的

之后的懒的写了 有灵感再说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