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制瓷笔记读后感精选

制瓷笔记读后感精选

《制瓷笔记》是一本由涂睿明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瓷笔记》读后感(一):我们只是个记账的

涂老师的书,之前看过《捡来的瓷器史》,这本买的更早些,主要是涂老师把爱好变成事业的故事,以及工作室相关产品的幕后故事和相关制瓷人员的一些介绍。

手艺人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好看精致的成品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以及满身的“职业病”,随着时代的发展,”变“是必然的,但是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于传统的坚持,才能让现在的我们至少还能窥得一点瓷器之美。以及去过景德镇的我,还想再去一次。感恩。

《制瓷笔记》读后感(二):《制瓷笔记》评论

之前看过《捡来的瓷器史》,那本总结的不错,再回来看这本,那就显得太过稚嫩了,这本的时间比较早,介绍的内容也相对浅显,言语间也算不上优美,属于自娱自乐吧,广告的意思倒是非常饱满。

工作室的日常故事,那就算是随笔吧,随笔通常又是比较有名气的人才来写,大家伙希望看看某个人的日常状态,早期写书就走随笔路数,调子定的有点高了,积粉儿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话说如果是新手,书里的内容有专业性的一面,新手看不懂,看着没意思,话说如果是同行或是从业者,人家也有自己工作室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技术和对陶瓷的认知,况且你这故事讲的,也就是家常便饭的常态,听着没新意。

《制瓷笔记》读后感(三):感悟

画坯工一般先在平的泥板上画,画完刮掉再画,一直到把泥板刮没再换一块,练好后再在坯上画;拉坯工完成后即可领钱,利坯师傅要在烧窑后才能得到工钱,变形的破损的是不算工钱的;上釉前需整坯与补水,整坯即用砂纸将刀痕打磨掉,把有气泡砂眼和缺口的地方用泥浆填实;补水即用像毛笔一样的刷子将坯体刷一遍,以保证坯体的绝对干净;利坯车镶口指的是古代一类瓷器口是酱色,叫紫金口,即在口沿处施一层酱釉;复火也叫复窑,,其实是将烧的不好的瓷器经过一些处理,重新再烧一次,如落了窑渣的可以磨掉,之后上釉再烧,如有针眼和缩釉的可点釉再烧,有橘子皮的也可以覆上一层釉再烧,变形或破损的则无法挽回;复窑相当于剩菜再热,会更入味,所以仿古的行当里,通常用这种方法增加釉面的肥润;写款师傅同样是三年出徒,行业并不受重视,写金款的笔一般要一直保留着,直到写到废;

《制瓷笔记》读后感(四):瓷心

文心

曾学过很久的绘画,教我的老师曾说到,每件作品都含有人心。有的人用心,作品会精致些;有些人粗心,作品亦然。

这本厚厚的《制瓷笔记》像是笔者自己的低喃,默默记录下有关瓷器的事情;又似一本普及的绘本,里面有着各种简单至极却又精巧至极的瓷器。看着书中的插画,仿佛那些瓷器都活了过来。

以前很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瓷器。它看起来很脆弱,放在哪里儿都没安全感。可我渐渐忽略了,瓷器正是因为它的轻薄才值得珍藏。想判断一件瓷器的品段,从厚薄就可窥出一二。那些瓷壁很薄,透露阳光的,一定是上品。就着点光线,看着瓷器如纸片一般,那个叫一个绝了。

《制瓷笔记》读后感(五):景德镇出差有感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后周世宗两句话将中国瓷器推向了第一个巅峰,至后世的元代、永宣、成化、康雍乾及至衰落的嘉道,瓷器的发展,从皇帝到大众的审美,以及制瓷人的思想经过锤炼也变化诸多。从瓷器中我们也看到世宗的气魄,大宋的气质,明清从文人到世俗审美的变化,以及后来的衰落。从瓷器大概也能反应出人们的精神世界,那么今人制瓷又是种什么心态呢? 景德镇的瓷器囊括了宋以后的瓷器的发展与变化,是中国瓷器的巅峰,这一点从皇帝年号赐地名可见一般。素喜收藏,因工作缘故又总去景德镇,遂对瓷器又多了几分热爱。上月又至景德镇,偶得长物居主人的《制瓷笔记》读罢感慨良多,却又不在瓷器本身。 翻开笔记第一页,你就会深深的惊讶,长物居主人原本是名律师,事业也无不顺的地方,却毅然决然一门心思投身制瓷十余年。常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被经济发展的压力所禁锢,难以同时精神与物质的丰富。一般来说,制瓷人属传统匠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而长物居主人却生于书香门第,知识渊博,透过笔记中淡淡而来的制瓷过程,我们能看到瓷器及制瓷人后面的故事,情怀以及智慧。透过笔记,我们也能看到长物居主人超然以及丰富的精神世界。也许,这正是中国瓷器以及中国文化能走向一次次巅峰的原因。 也许,所有的外界阻力,都不敌有心为之。瓷器如此,文化如此,万事皆然。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云破之处,可见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