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经典读后感有感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是一本由易中天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6-1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读后感(一):国家不是抽象的概念!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度!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读后感(二):文明的标志是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卷《国家》,如后记所说,他写中华史,是要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

从古埃及到古希腊,古罗马,本卷差不多来了一次“全球巡航”,弄清楚全人类的“国家逻辑”,而且是“共同逻辑”。

为什么文明的标志是国家?而只要建立了城市,就同时建立了国家,进入了文明。国家不同于部落的地方在城市,国家的秘密也在城市。城市让“族民”变成“市民”,由此产生超越家族的公共关系和公共事物,而原本氏族部落时代的办法和规范已经不管用,管用的是“公共权力”和“公共机关”,这个公共机关就叫国家,而对于国家和国民,如何看待公共权力,不同的国家模式和体制便由此产生。

从第一卷开始,易中天用了大量的甲骨文金文去发现,阐释历史的轨迹,不仅有趣而且有据。

比如,在讲到图腾的演变时,图腾在罗马变成了法律和宗教,在中国则变成了祖宗。而祖宗崇拜则是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祖的甲骨文字形和“且”是同一个字,就是一根勃然雄起的阴茎。国家是部落演变而来,祖宗崇拜则源自男性生殖崇拜。

部落能够变成国家,图腾功不可没。

本卷从各个文明古国鸟瞰得出,在独立,自由,平等的共同价值下,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所做的不同选择,这就是国家的秘密和逻辑。

总得来说,依然通俗浅显,更多的是点到为止,不过分罗列史料和素材,以易中天式的幽默,带来富有逻辑的思考。对于普通历史爱好者,这比砖块式的大部头通史更容易接受。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读后感(三):独立、平等与自由

在易中天看来,独立、平等和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核心价值。

我很认同。

很多人认为古希腊的价值在于创造了哲学,其实,哲学只是其中一部分。古希腊给我们最大的价值,恰恰在于其给我们提供了这三个价值观。

要做到独立,相对容易一些,当今社会,只要是公民,只要他没有抛弃独立,基本都能独立。但,要做到平等与自由,真是太难太难了。

因为,独立更多只关系到自己,能在自己范围内解决。可平等与自由,一定会牵扯他人。

只有有了他人,才有平等一说,自己跟自己比,拿来平等?

自由也是。个人的自由,一定会影响他人。比如你有说话的自由,但说出的话别人也有不乐意听的自由。

很何况,当今社会,不平等、不自由的事情太多了。

任重而道远。

如果真要从这三个价值观中选一个核心的核心,我选择自由。

独立和平等,都是为了自由。

不自由,独立是行尸走肉的独立,平等是虚假不实的平等。

一切没有自由的平等与独立,要来也没用。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读后感(四):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读本书三遍!易中天先生通过研究各种文献和分析神话传说,并结合文物和汉字造字相关知识,证明人类早期发展是原始群、氏族(分母系、父系)、部落、部落联盟、国家这五个阶段,《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主要讲了前四个阶段的事情,而这本主要讲国家出现的情况。前四个阶段各个地区的人类发展大致相似,国家的出现则世界各地大不相同。 国家一旦出现,人类就进入了文明时代(国家出现之前的就是史前)。历史上世界各国的诞生原因、存在方式和发展道路大不一样,但是都出现了国家却是一致的。很多人怀念国家出现之前的时代,认为那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等,但之前并不那么好。当然国家的出现到底好不好并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国家为什么会出现。 易中天通过城市来破解国家的秘密。因为国家和部落不同的地方就在有了城市,知道为什么有了城市,就知道为什么有了国家。城市之所以出现,第一是因为安全,它有围墙;第二是因为自由,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只是部落那种血缘或泛血缘关系,而是公共关系(正是因为公共权力交给谁等问题,分出了民主国家、共和国家和君主国家等);第三是平等,就是契约关系。但大部分国家一开始并不都是民主国家,易中天给出的解释是世界各民族的史前道路是一样的,都是从氏族到部落再到国家。史前文化也是一样的,都有巫术和图腾。但进入国家和文明时代后就分道扬镳。巫术在印度变成了宗教,在希腊变成了科学;图腾在埃及变成了神,在罗马变成了法。原始文化脱胎换骨。它们共同实现的是身份认同。任何一种国家体制和国家道路,都不过是世界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安全、自由和身份认同所做的不同选择和探索。 中华文明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巫术没有变成科学,也没有变成宗教,而是变成了伦理和艺术,即礼乐。图腾则既没有变成神,也没有变成法,而是变成了祖宗。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卷:国家》读后感(五):家一直都在

此番,我随易中天老师坐着飞机进行了一次环球之旅。地域横跨亚非欧美,时间纵跨夏商周,目的就是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世界各大文明古国的“文化轨迹”,梳理出全人类所共有的“国家逻辑”。

在空中,开始所俯看到的文明标志是星罗密布的一座座城市,那是文明的界碑。界碑上刻着城市的秘密,我们的象形文字便是揭开秘密的钥匙。从而我们知道了国与城,城与墙的关系;我们明白了要建立国家,需要推翻城墙,给予人们自由和安全感。推翻城墙的人们成为了“城邦的人”,原本的名字“族民”“国民”被摒弃,自此他们叫做“公民”。他们将自己所私有的权力集结在一起,建立起了一个公共的领域,叫做“国家”。唯其私有,才有公共。

然而,那些刻在青铜器和兽骨上的象形文字和那些推倒了的断壁残垣还是无法管窥国家的秘密,我们需要看真一点。于是这架飞机再次起飞,带我在爱琴海、巴尔干、喜马拉雅的浩渺云海里漫溯,冲开云层,我看到了世界的斑斓色彩,红黄蓝白黑,文明的底色在世界地图上让我炫目,直至民主的漩涡将世界染成一片蔚蓝。这时,这架飞机甚至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展目到了现代的美利坚,跨越数千年后仍然坚守着的价值(自由、民主、平等)在死灰中重生,这是人类所共有的。

这还不是国家的所有秘密。云层中我们又回到了古埃及斯芬克斯拦劫行人的岔路口,我们看到巫术和图腾在各大文明古国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巫术在印度变成了宗教,在希腊变成了科学;图腾在埃及变成了神,在罗马变成了法,人类原始文化开始脱胎换骨。可我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中华文明,她变成了什么?我们的巫术既没有变成宗教,也没有变成科学,她成了礼乐;我们的图腾没有变成神,也没有变成法,她变成了祖宗。从此,祖先被搬上了战场,被摆上了宗庙神坛。国成了家,中华民族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只认这么一个“祖宗”。虽然“家长”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家一直都在。

从环球巡航到落地,站在中国的土地,我突然有点晕机,幸好脚下的土地是踏实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