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锦集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锦集

《买不到的味道》是一本由[日]平松洋子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一):《买不到的味道》后记

这是个有钱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的时代,只要打一通电话,无论是从没到访国的京都老店的锅具套装、北海道的帝王蟹,还是托斯卡纳的鲜榨橄榄油,都可以收入囊中。便利和美味自不必说,但不管怎么“挥金如土”,依然有买不到的味道。

买不到的味道,精妙就再日常里。

放置一夜完全入味的煮芋头,泡了菜汁的米饭,哗哗沏好的粗茶。就连一不留神便会扔掉的白萝卜皮,只要搓上盐、撒上炒芝麻,也能立刻变成下酒好菜。挂在通风处干得恰到好处的肉不可能在市场上买到,自己拿捏着风干的程度,不禁舔着嘴唇期待品尝的那一刻也是。

因此,才会有逃不掉的味道,永不厌倦的味道,以及情不自禁无法自拔的味道。

每天的厨房里都藏着无数无法用“好吃”一语概括的味道,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不能再漫不经心。我也喜欢带外卖回家或在外面吃,但对自己手边的东西也绝不忽视,毕竟“味道”存在于时时处处,存在于再平常不过的炒圆白菜或一滴酱油里,甚至是变酸的腌白菜里,只要足够留意。

日常生活总是在一副一成不变的面孔下从指尖匆匆溜走。而那些买不到的味道,就像是楔进时光长河中的楔子。

摘自《买不到的味道》后记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二):幸福感不仅仅来源于其味道

"仅仅一把厨勺,便能让心情豁然开朗。”这种情怀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作者在书里也写到:“蒸蛋总是能让早晨的融融暖意沁人心脾”。也许日常再微小的物件在平松洋子看来,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或许他本人就是个幸福的人。

我们常说这世间最难得的东西都是买不到的,就如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每天的厨房里都藏着无数无法用“”好吃“一语概括的味道。

《买不到的味道》中,一切看似简单、平常的物品,都变成的世间最纯真的享受,我们可以想到妈妈的味道、爸爸的手艺……这些都足以激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想要的味道,这些味道在院里家乡、故土后都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你不需要是吃货,只要懂得享受生活的人,都很难对书中描写的幸福感感染,每次都禁不住想起那些最亲切的味道。而正如书题所高所我们的,这些味道都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我们可以买到许多东西,然而偏偏有些味道无法买到。

对于吃我总是无法抗拒的,或者自己下厨、不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不管是哪种类型,总觉得其过程都是一种享受,很难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时候更觉得我们不是因为吃了什么而幸福,而是过程中的感受。

每一件物品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每一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故事,在经历后,有些滋味只能自己言说,甚至无法表达,那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真切感受,也许有一天等我们真的成熟了才可以感知。

看过本书后,老觉得自己生活过于粗糙,没那么精细,然而自己的幸福感也并没有下降,可是还是忍不住去羡慕他的那种生活状态。我常常在想可若是真的变成那样,也不一定就如他之心境,还是好好地做自己,好好感受生活带来的幸福。

幸福那么多,也那么平淡,反而觉得那种突如而来的谈不上是幸福,而它一定要是慢慢的,让人很享受,让人无法言说。也别看不上当下的琐碎,或许换种情境,感受就会不同。

如果要去感受那种平淡的幸福,喜爱生活,懂得生活,此书就别错过了。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三):买不到的味道,精妙就在日常里

没有人要对吃陌生,在钢筋水泥的四方城里,吃简直是寂寞的我们的唯一慰藉,心胃相连,胃的满足,自然带来心的温暖。和所有粗糙的年轻人一样,我也喜欢煮泡面和叫外卖,冬日的夜里,煮一锅热气腾腾的泡面,往里丢着青菜和鸡蛋,仿佛咕噜咕噜升起来的不是蒸汽,而是整个冬天的幸福感。

书中有一句话叫“买不到的味道,精妙就在日常里”,这是一种很妙的体验,简直可以说,没有在厨房叮叮咣咣研究黑暗料理的时光,就很难知道食物与器皿的故事与神奇。当然中餐和日料不管在食材还是做法上都相差甚远,第一次去日料的时候,最先被吸引的是安静雅致的环境和小而多的精美器皿,在这样的餐食面前,会产生一种仪式感,会觉得这样的食物不能被浪费。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变大了原因,火辣三湘地区的我口味竟然越来越清淡,越来越喜欢家里的味道,厨房的味道。每每再兴致勃勃地走进那些记忆中的经验小店里,第一口下去便是失望,剁椒鱼头里拌面条,口味虾里加米粉,大汗淋漓还是大汗淋漓,重口味的疯狂叠加,少了些回味。少了过去,没有明天,只有现在,唯有当下的爽。很多人都是这样吧,吃的环境、是记忆、是一起嘻嘻哈哈的伙伴,当一个个人、一片片记忆散落在时间的潮汐里,那些碗筷食物的气息,也自然跟着一起洗涤而尽。

烦躁的城市生活中,偶尔有一个闲适的周末,可以翻开这么一本书,让你感受食物、器皿最原始的状态和魅力,那一滴柠檬的清香,一碗猪油拌饭的滋味,能瞬间让我们宁静与幸福,其实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朋友需要,情绪需要,什么卡路里,什么重口味,我们通通海纳百川。

吃这么快乐的事,但愿你和我,都能一直从中获得满足与幸福。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四):刺入糊涂麻木生活链条中的一颗钉

以前看过一本书,讲北大路鲁山人因为觉得市面上的器皿俗气,在镰仓设立了星冈窑,开始按照自己的审美来制作食器,他说,料理的美和绘画、建筑的美是一样的,关心料理的人也会关心食器。

松浦弥太郎也写过他珍爱的木工面包盘,每天早上一片烤吐司,一只原木面包盘,用完只擦不洗,期待奶油和果酱的残渍渐渐渗入木纹后的样子。

这本书里,平松洋子写道:“吃过晚饭的悠然周末,家里有备好的精致点心,再精心泡一壶玉露,我果然还是想将茶碗和点心放在 托盘中,静静地端到餐桌上。总之,在这样那样的场合,托盘总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

对器物的执迷似乎带着一些形而上的仪式感,这好像有某种说不清的联系,就像商周时的青铜器,大多原本是盛肉放酒的食器,但主人死后就变成象征地位等级的陪葬礼器。

有一件事必须承认,具备基本必需品的生活,多一件东西就会多一些“麻烦”。好比托盘,购买使用存放保养修缮直到它寿终正寝后的处理,每一环节都要花时间金钱和精力,但这些时间金钱精力换来的除了托盘本身,还象征着礼仪、规矩,以及更重要的,被填充饱满的生活细节——八岁的平松洋子端起托盘那一瞬间,被差遣的怨气立刻被一种庄重感覆盖。

“突如其来的羞涩,我仿佛已成了大人的一员,脸色泛红,内心甚至涌动着愉悦的紧张感”。

这也许和女孩子的口红、男生的剃须刀没有多大差别,一种成人世界的参与感,关于成长的记忆便被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填充饱满。而这些不必要的东西也会有微妙的转变,一旦人们不再细细体味它们为生活附加的情味时,即刻沦为繁文缛节。

这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方法吧,细化感官,在每一个微观处感受生活与自身,不一定是器具。书里有一篇读完特别有余味,讲手指。用指尖捏住桃子的皮撕掉比用刀子削皮有情味,因为手指先于舌头尝到了桃子的味道,毛茸茸的表皮、熟透的果肉、略黏腻的汁液……

手之于吃的细节太多了,卖西瓜的小贩会先敲一敲让你听饱含水分咚咚的声音,买柚子前也要掂一掂,还有蛋糕盒子上不小心蹭上的鲜奶油,吃薯片最后一定要把拇指和食指上的料也舔干净才算真正吃完,半夜饿了去厨房翻吃食也要用手指捏着,拿筷子算什么偷吃……

所以说平松洋子写的,不是用或者不用某种生活工具、把日子过简单还是过复杂,而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感受力,让每一个日子都圆润饱满起来,像水滴一样微小却充满张力。

是刺入糊涂麻木生活链条中的一颗钉。

《买不到的味道》读后感(五):你是我再也买不到的味道

和世界万物的谈话,是来自心灵的感受,是买不到的味道。

一把筷架比喻成一个可以回去的港湾,因为有了筷架的等候,筷子才可以在餐桌上肆意的行走,因为知道累了,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 没有所谓白色的器皿,因为每一件白色的器皿都有它专属的白色,仅仅区分的只有瓷器还是陶器。瓷器以瓷土为主要原料,手感顺滑仿佛在触摸肌肤,呈现的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白,不带半点阴郁的纯洁光芒。而陶器是在吸水性极佳的素坯上施以白色的装饰土,外面再涂一层透明釉的陶器被称作“粉引”,这样的白色饱满而起伏有致。谈起陶器,我一开始不开心酱油的颜色和橄榄油的油脂渗入土质表层,总是焦急不已的用水浸泡,后来我问自己“这样是不是被器皿玩弄于股掌之间,是不是本末倒置”,后来明白,无论我如何去做都无法和白色拉近距离,干脆让它好好发挥生活中的作用,半年过去,白色的陶器吸收了盐,橄榄油,酱油和醋,孕育出前所未有的丰富色泽,更显岁月的厚重。 豆皿——创造了餐桌上的小世界。 我的树叶都是来自庭院,散布的公园,街巷的各个角落,曾经因为一片树叶,闯进一个人的家里,结了一段美好的友谊。 漆——黑色的触感。黑碗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缓慢的变化,竟然发生了崭新的美,这正是漆的坚毅和强韧。不过几年时间,碗的表情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了各自呼吸的证明。从碗里溢出的明快正是漆的报恩,它将这美传递给了倾尽;灵魂的制造者和满怀爱意的使用者,还有它存在于世的每寸光阴。 餐布——好似每天的新洋装。能够立刻改变桌子的颜色,产生一个新的空间。常常我分不清器具是花瓶还是餐具,能够表达事物之美的,这就是器皿的生命力。 手抓饭的体验让我明白,最先尝到事物味道的,是自己的手指。还有能品尝味道的不只是嘴巴。仿佛身体在瞬间分解,陷入无序,但感官却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温柔地接纳了一切。 “身土不二”是说身体和自然不能够分开,人类只能靠阳光和氧气在大地上生存,和大地密不可分,食物一样也是大地孕育的,无论是皮肉还是根茎,任何一个部位都必不可少的构成了平衡。我到底对蔬菜的天然味道了解多少? 酱油是放一滴还是两滴?哪一种蔬菜搭配酱油,哪一酱油是放一滴还是两滴?哪一种蔬菜搭配酱油,哪一种不搭配,都深有哲理的。后来一位冲绳的老者说“如果只靠酱油来调味的,那么食材就浪费了,酱油是用来提香的”。 米饭只有变凉了才能尝出味道,存款只有变少了才知道珍惜,冷掉的米饭软塌塌的,但是越咀嚼越能感受到从米饭内部渗透出来的甘甜。如果说刚蒸好的米饭是表象,那么凉饭就是内在,正是这深藏的内在,最接近真实。 壶嘴——切断的力量。好的东西不容易得到人的赞美,可一旦让人不快,就会触发愤怒神经。 厨勺——另一只手掌。 盐罐——厨房的支柱。 竹叶——朴素的保鲜膜。 厨房布——亚麻布的强大的吸水性。 饭桶——陶器带来的新发现。 这是个有钱就可以买任何东西的时代。但依旧有买不到的味道,买不到的味道,精妙就在日常日,只要足够留意。 丢丢感悟: 事物是有生命力,如此清晰,当有一天真诚去感受的时候,会发现如此的有趣。 突然想到大师兄说的每一顿饭的独特性和对每顿美食的赞美,注入烹饪者的用心和食材的灵魂,美味是值得赞美和敬畏的。又想到厕所顶灯上的那一片干枯枫叶,分担了一点光泽,环境多显了一丝意境。房间里的每个小物件都凸显自己力量,都体现了使用者对生活的用心。 想起了干馒头泡在胡辣汤里的滋味,想起了面食里加入一些醋而刺激的味蕾。……想起了床头柜上的苹果和礼物,想起饭碗里多出来的虾。…… 想起对以电脑为首的其他电器和工具的爱护。…… 我们都时常忽略生活的细节,原来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我们常常沉溺于随波逐流的浪漫,却不知它是在小的事物里是如此鲜活的流动着。 原来和每一件事物都是朋友关系,没有谁能主导谁,而是相互作用,互相给与。付出的和得到的互称比例。 突感对微小事物的感知力,是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