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100字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100字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是一本由[美] 露易丝·格丽克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一):学者的态度 诗人的文采

生命、死亡、情爱,这些文学与哲学的终极命题,如一颗颗黑珍珠闪现在格利克的诗中,这主线便是诗人的文字。柳向阳的翻译,具有学者的态度、诗人的文采以及读者的视角,把一个伟大诗人的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对爱诗的人来说,甚幸!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二):漂泊者珀耳塞福涅

“母亲与情人之间的一场争执—— 女儿只是内容” 在这本诗集中,女性在各种各样的角色的切换中迷茫。 是不可见的父亲的女儿,是将之视为世界的母亲的女儿,是狂热而偏执的丈夫的妻子,是热烈的男士的追求对象。 这里最触动我的反而是母亲,初次感受母亲也会是一个囚禁者,永远守护的大地,某种程度上,也永远无法挣脱。最可怕的是,绝大多数的女儿,也会变成母亲。 你我都是珀耳塞福涅, “你漂泊在大地和死亡之间 而两者看起来,最终, 令人惊异地相同。”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三):冥后,白色,以及

如果说《月光的合金》是继承自奥德修斯、喀耳刻、珀涅罗珀的英雄(人类)血脉,那么格丽克的这本书就似乎是脱胎自冥后珀耳塞芙涅作为神(半个少女神,因为她全部的是她的母亲)的生命。

格丽克一直强调着一种接近死亡而远离爱情、细腻绵密的虚无,如同冬天的雪铺在大地上变成无可描述的白,而穹顶,如同盖子,内侧是蓝色。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世界,安全但寂静,就好像在雪地里声音会被吸收一样。

珀耳塞芙涅,由于或许并不存在的爱而与死亡隔绝,但也永远死亡;同时她将死亡与冬日连接(得墨忒耳和哈迪斯争夺珀耳塞芙涅),也将爱与冬日连接(珀耳塞芙涅和阿芙洛狄忒争夺美少年阿多尼斯)。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四):爱与死

想起群里上次在讨论评分标准,因为读书是十分私人的事,所以大家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就我而言,一般让我深思并且起到重大影响或者学习到新东西,觉得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子写,会给这样的书五星。当然也有一些书是超越五星的,嗯,有书读可真好。 与其说《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这本诗集是特殊的,不如说格丽克是极特别的诗人,方商羊做客跳岛FM提到没人会像她这样写诗,又提到译文不太能准确体会到格丽克多层次的语言。很不幸,第一我并没有读过很多诗人,第二我的英文水平远远达不到完全理解原文诗的程度。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格丽克,她简单直接却有趣的可爱。她的诗大部分是将各种意象摆在那里,再串联自己的真实思考,非常准确,跟我每天的思考活动很相像,这也是我爱她的原因之一。她曾强调:“把我的诗作当成自传来读,我为此受到无尽的烦扰。我利用我的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让我感兴趣的,是它们似乎是……范式。”。至于其语言的高超,我暂时体会不到,以后应该有机会。 这本诗集的话更喜欢《村居生活》的部分,这时候已经非常成熟了,读起来也舒服。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读后感(五):疼痛之诗

起初是被书名吸引,读的时候因为不太喜欢作者的行文风格而连吞带咽,甚至很多地方都没有细品,我想自己喜欢的应该是更富有抒情性的诗歌,恣肆的情感,徜徉的思欲,而且由于文化差异,引用神话的部分我没太读懂,好像作者精通心理学,她更像是拿着手术刀的医生,冷眼旁观的同时把生活这具尸体一寸一寸剖给你看。 愈读书愈觉得很多道理是相通的,但讲述的方式不同,文字永远能带给你惊喜,你会忍不住在心里赞叹一句,哇,还可以这样讲。正如惠特曼说,"尽管如此,那棵槲树在路易斯安那的坦荡原野上孤独地闪耀,附近没有一个朋友一个爱人,它也终生迸发出快乐的叶子,我太明白了:我不能",露易丝是这样讲的,"结果表明,自然与我们不同,它并没有一间记忆的仓库。田地没有变得害怕火柴,害怕女孩。它也不记得犁沟。它被杀死被,它被焚烧,而一年后它又复活,似乎没发生过什么大不了的事",植物,自然远比人类有韧性,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智慧。 阅读体验尚可,也算有所收获,但是我不太喜欢她的诗歌风格,以后应该不会再读了,但也不一定,万一碰见特别惊艳的呢,啊哈,去看下一本书了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