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解释读后感摘抄

经济解释读后感摘抄

《经济解释》是一本由张五常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119.00元,页数:201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解释》读后感(一):经济解释给我的三点启发

与其说这是一个经济书,不如说是一本科学哲学书:我在里面得到解释的困惑至少有三个。

1. 不管公理正不正确,不在公理上争论,且看公理的推论对不对,来反推公理对错。

不管假设平行线在无穷远方相不相交,先假设相交,且不在这里进行争论,看它推出的结论对不对。

我就想,为什么不假设平行线不在远处相交呢?

2.罗列了大量我们混乱的逻辑错误

提出了我们很常犯的逻辑错误,提供给了我们看出对方逻辑错误的方法

3.所有成本都是机会成本。

《经济解释》读后感(二):1118

翻看记录,去年九月底我开始看这本书,今年的十一月中旬刚看完,历时一年总算囫囵吞枣般读完了。

关于经济学的概念、学习方法,我一知半解,领会不深,但对张五常先生著书立说的态度肃然起敬。为了跟大师对话,提前会做大量功课;为了探究经济学的原理,走进街巷,摆摊卖物;为了遵循社会现实,坚决不用数学公式推理理论,偏执的认真做着正确的事情。

反观自身,浑浑噩噩的过着,坚定的事情却不去做,沉溺于拉帮结派的无效争斗中。拍摄画面时,能少拍绝不多拍;构图全然不顾歪斜;写稿能力想超越某人却不主动学习,总之生活过得一团糟。

不要再沉迷于这样的日子中了,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心中想追求的某个人、想想你想成为的某个人。改变自己,从把画面拍正开始!

《经济解释》读后感(三):解释经济学

2019的25本书。 终于啃完了1100页的三斤半的大部头。世界经济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有两位:一位是杨小凯教授(曾经的少年反革命思想罪罪犯,几年前英年早逝),另一位就是这位史蒂芬.张,张老爷子。 老人家自信满满,虽然在香港投资收藏品屡次失手,但并不影响其经济学大师地位,将经济学思想理论高度概括与深刻反思,让人感叹整个经济学理论大道至简,但简且深邃。以前所学,终太肤浅,大师著作值得深读细想。 凡稀缺,必有竞争(选择); 凡竞争,必有选择(取舍); 凡选择,必计代价(成本); 凡成本,必谓机会成本; 凡成本,必含事件; 凡转变,必看边际; 凡竞争,必受约束; 凡约束,必是合约: 凡合约,必有规则; 凡规则,必有对策; 多一人,必成社会, 有社会,必有制度: 凡制度,即是合约; 凡合约,皆有费用。 这块大砖头要常搬常翻。

《经济解释》读后感(四):奇人张五常

奇人张五常1146页《经济解释》用拼图方法写成,跨越几十年,是自我修炼的具体结果。像亚里士多德,像牛顿,像马克思,结论不可能绝对正确,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死的,毕竟人局限在时空,毕竟定数以外有变数,毕竟未知大于已知。于是,分析,寻找,形成结论的过程比结论意义远大,这就是方法论(工具)。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思考科学的方式前,不仅思考科学,更能思考宗教,艺术,哲学,谁又敢说它们间没有联系。奇人张五常从经济学下手了,经济学背后是行为学,这就有意思了。但他的价值还是在于工具,所谓工具是能够应用在各行各业,启发大于应用。这里最不缺应用,最擅长这个,缺启发,缺创意,缺从容,是一副在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连环画,险象环生者少,死无对证者多,从容才有创造,否则是虚妄,是迷雾重重叠叠,当然假能乱真。 方法比结论重要。《经济解释》形成方法是拼图,态度是从容,不争一城一池,争时空。最好的经济学文字都牛X一塌糊涂,无他,因为触及本质后通透。《国富论》行文流畅优美,《资本论》词句激昂层次丰富,《经济解释》古典又现代。最后,或者说回到开头,是其背后方法,方法是思维方式千锤百炼绕指柔。

《经济解释》读后感(五):关于租值消散

租值=价格-成本

成本这里是机会成本。租值是价格超过机会成本的部分。对于某一个价格一旦低于生产商品的机会成本,就会影响商品的生产,而只要价格高于商品的机会成本,商品就一定能生产出来。也就是说,租值的大小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生产。

举个例子,一个面包生产的机会成本是5块,那么,价格只要高于5块,这个面包就肯定生产的出来。但租值是多少呢?取决于这个面包的价格。价格是面包需求者们竞争的结果。面包需求者们,有人愿意5块买,有人愿意6块。假设有一个人,非常饿,愿意出价10元。这个价格是这几个需求者中最高的。

如果面包生产者有权决定把面包卖给谁,他一定会决定把面包卖给那个出价最高的人。也就是说这个面包以10元的价格成交了。那么,这个面包的租值就是5元。这时候,一个面包,在10元价格下,只有一个需求者,供需匹配,很有效率。

又假如,现在产权管制,哪怕面包生产者拥有这个面包,他也不能决定这个面包怎么样销售,而是必须以7元的价格出售。这时,除了那个愿意出10元的人,假设还有俩人,分别愿意出9元和7元。那么他们一看,7块这个价格合适啊,他们都愿意拿7元来买这个面包。

这样,对生产者来说,他本来的租值是5元,现在降到了2元,另外3元租值,他没有得到。这3元的租值,到哪里了呢?

这里租值并不是完全消散了。假如面包的需求者,愿意出7元,9元和10元的人分别是甲,乙,丙。他仨人通过排队,假如乙起的最早,排队最靠前,得到了面包。那么这3元租值就被他得到了。然而,为了得到这3元租值,甲乙丙三人都起了大早,都去排队,为了买面包而花精力花时间。

这些是额外花的成本。本来,如果不限制价格,面包被丙得到,5元全部租值被面包生产者得到,甲乙不用排队起早,没有额外成本。现在,生产者得到2元租值,乙得到3元租值,甲乙丙都付出了额外成本。这个额外成本,就叫租值耗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