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1000字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1000字

《西南联大国文课》是一本由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编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一):仅仅是个人书摘吧

首先要感慨一下自己阅读古文水平退化如此之快,看到鞌之战时,我真的默默的想要放弃了,于是跳过先读中篇…

个人认为导言是值得一读的…

开始书摘吧…

陆放翁—传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趁晚凉。

徐志摩—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细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我所知道的康桥》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二):由宽及远

等女儿上补习班的间隙,读完这本书,触动我的感想很多。

民国战火,使民间思想并发争鸣,一如春秋百家。学习在这个年代,目睹大师培养新一代大师,真知灼见,锻炼心智。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和大学,必有第一流的人才和成果问世。

书的选材,除了呈现汉语文化历史变迁,风格多样之外,也有有特别的历史痕迹。世说新语,杜诗,李清照文章的选录,都是呼应了那个年代,文人号召学生,看淡生死,心怀家国的目的。和雷海宗先生当时出版的《中国的兵》作用类似。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记,尤为让我惊艳。生死契阔,夫妻相知 看淡得失,情怀不舍。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三):阅读随笔

这本书的导言有三十九页。西南联大的黄金岁月听起来像一个传奇,英雄天才璀璨新星似乎从来都不孤起,一定是一批一批的冒出来,而这些批量生发的星群似乎都是冲破了动荡不安的土地。。比如文艺复兴,魏晋时期。。 导言部分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教育的问题,自由与传统的会通。何为自由教育,对老师而言是尽心"教育"而非"不教"的自由。对学生而言是尽心"学习"而非"不学"的自由。在西南联大,"自由"教育表现为"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意味着要有厚重扎实的童子功,和视野广阔的知识面。只有相对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相对熟练的思考技巧,才会赋予他们以真正的思想自由,使之足以在今后面对习以为常的俗见时,敢于自出机杼地大胆立论,从而敢于在随波逐流的社会中,具有充当中流砥柱的主见与风骨。 (摘)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的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开口都说一样的话,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当然,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会侵犯到别人,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个人的自由越大越好。 记者问,为什么当时条件非常差,西南联大也不大,却培养出了那么多的人才? 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自由。 我深有同感,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我们那时候什么样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或政治上的隔膜。 让我们再看看回忆中的闻一多,他也是偏要在战乱的环境中,反而向子女传递出饱含诗意的化育。 他要诗化生活,诗化家庭,所以他年轻的时候给哥哥讲诗,到后来就在课堂上讲诗。他是诗化生活,诗化家庭。随着战争的开始,环境是很恶劣的,可是他还是和平常一样,这跟他的整个风格和思想是一致的,对我们来说,他还是用他的那种感觉来教育我们。 ❤❤❤❤❤❤❤❤❤❤❤❤❤❤❤❤ 后面的课文我是挑着看的,跳过了一些古文,哎,如今读古文越发吃力了。 今晚写笔记前读到郁达夫的《薄奠》,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几年不知不觉看网络文章,网络信息看多了。。。读到这些"慢"下来的文字,不慌忙真性情的描述表达,好像觉得这样缓缓书写好傻但又好像每一句都写的好,文中的人物景物鲜活的就像我曾经历过,鲁迅的那篇《示众》,抛开时代精神,对人物的描写也让我惊讶,感觉看一场应接不暇的电影,嗯嗯我虽不懂电影,但读出来那种镜头不断切换的电影的节奏。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它那脱尽尘埃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化生了音乐的神味""在康桥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有时仰卧着看天空的行云,有时反仆着搂抱大地的温暖"总之读到他喜爱的康桥我想到了我记忆里的一服一服治愈系的补剂,有童年房间窗外的油菜花田,小学操场的滑滑梯,中学时冷雨夜回家路上站在路边为了和我打声招呼的男孩。送我上学的爸妈。大学时宿舍到教室那段路两旁的植物。美丽的岛城,各种姿态的海。。。为什么它们能成为补剂呢,因为我曾用心的感受体会过。而现在越发的匆忙忙碌盲目。。有时忘了要透过感知收集更多的美好。 已经十二点多了。。又熬夜了。。 不写了,最后分享几首书中的小诗,特别美好。4月《西南联大国文课》 同我饮酒,同年少, 同恋爱,同戴华冠, 狂时同我狂,醒时同我醒。 ——希腊诗歌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幸福, 其次是先天的美, 第三是正当的富, 第四是友朋间常保年少。 ——西蒙尼台斯 我的星,你正在看星, 我愿得 化身为天空, 用许多的眼回看你。 ——柏拉图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四):西南联大国文课笔记

西南联大之所以被后人向往,或许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焦土遍地的战火年代,一批知识青年用智慧铸就了学术自由的丰碑。

◆ 导言 自由与传统的会通 >> 如果我今生曾进过‘天堂’,那‘天堂’只可能是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间的清华园。”[插图]——要知道,这可是后来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又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在美国“春风得意”了大半辈子的何柄棣教授,来这样总结自己一生中的“黄金岁月”!直 >> 在清华这个环境当中,你要讲不正当的话,找一个人讲肮脏话是不可能的。先生同先生、学生同先生、学生同学生,碰见了都是讲某个杂志上有某篇文章,看过了没有。如都看过,两人就讨论起来,如一方没有看过,看过的就说这篇文章有什么好处,建议对方去看。” >> 一个所谓好的体制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 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字:自由。我深有同感。那几年生活最美好的就是自由,无论干什么都凭自己的兴趣,看什么、听什么、怎么想,都没有人干涉,更没有思想教育。我们那时候什么样立场的同学都有,不过私人之间是很随便的,没有太大的思想上或者政治上的隔膜。[插图] >> 薪水”本来是一种客气的话,意思是说,你所得的俸给或报酬太菲薄了,只够你买薪买水。 >> 至于素来讲究“美味”的朱自清,到了这个几近油尽灯枯的时候,也再无余力去写什么品鉴“美食”的随笔了,同样取而代之的,则是我们从他儿子那里读到的追忆:我父亲住在龙院村,他到西南联大,到城里去上课,他要走很远的路。那时候没车。有一年冬天,昆明那一年冬天最冷,他买不起别的衣服,他就买了一件赶马人的披风,披着那件东西到西南联大上课。他的身体在那个时候日渐憔悴了。这一段时间他是形销骨立了,瘦的,你想三十八点八公斤,不是形销骨立吗?头发也白了。朋友也说,那一段他明显地见老了。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插图] >> 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饥饿痛苦,压倒了一切,压倒了知识者或知识群对自由平等民主民权和各种美妙理想的追求和需要,压倒了对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的注视和尊重。”[插图] >> 闻一多实际上对美国文化的反感相当强烈,他最尊敬的是屈原。所以英美的自由主义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像冯友兰的儒家主义、闻一多的屈原,都是相辅相成,搅在一起的。 >> 正如朱自清当年曾就此所说的:“兴趣这东西不宜过分重视,尤其在大学生,教育还当注意整个人格的发展。兴趣是常会变动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的训练下去,有时候必需使学生勉强而行之。” >> 我们到底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尽快恢复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以再度营造出大师辈出的成才环境?我们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去尽快把工具性的“语文”教学,恢复成潜移默化文明价值的“国文”教学? >> 国文者,保国者也。科学者,强国者也。有国文无科学,国存而国弱。有科学无国文,国强而国亡。重国文不重科学,中国终于今日之中国。重科学不重国文,中国非为中国之中国。” >> 如果将来培养出来的年轻人,都能既有“慎独”的道德操守,又有“仁者爱人”的相互关系,还更能以喜悦静观的好奇心,去探究自然物理的奥秘,那将会是一种多么成功的教育体制! >> 如果中华民族真的想浴火重生,真的想“贞下起元”,乃至真的想自由自主,以从眼下的可怕废墟中走出,那么,我们就必须像西南联大的前贤那样,永远带着敬畏之心与珍惜之情,来呵护、阐发和弘扬自家的文化传统。 ◆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 但是《新青年》的编辑者,却一回一回地来催,催几回,我就做一篇,这里我必得记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西南联大国文课》读后感(五):西南联大国文课教案

《西南联大国文课》教案(第三稿)

徐慎泽(主要作者,本文经过多次修订。)

同学们好!

课前《论语》选读:

翻到第5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翻到第8页: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国难当头,同学们不可不弘毅。全班齐声读五遍。

翻到第12页: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

木铎叮当一响,我们就开始上课。老师就是做这木铎的,要摇醒天下人。所以同学们别嫌我烦,认真听讲。

翻到第24页:《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25页: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

日帝暴肆,虏使我民,我们万万不可做那亡国奴!课文标题全班齐读三遍。

翻到第27页: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军纪严明方可得胜,斩得好!立志参军的同学请举手。

全班鼓掌!

翻到第32页: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跳两行看: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汉书·李陵苏武传》)

可惜李陵一代猛将,竟遭匈奴怀柔策反!武帝不知用人,误国殃民!

参看第249页新闻:《新乐府·缚戎人》(白居易)

课堂讨论:被缚戎人既已“汉心汉语吐蕃身”“脱身冒死奔逃归”,天子对戎人可否再多一分“矜怜”,为我所用?

翻到第40页: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联合抗战,大势所趋。资料室里有《孙子兵法》可借。同学们要时刻预备着驱除鞑虏,光复中华。

第41页: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废话。

参看第252页时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两位都是壮士!

翻到第45页: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世说新语》)

不瞒说,昨天隔壁办公室几位醉翁,泪容有些相似。

参看第251页时评:“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陆游)

徐老师当时课备着备着,砰地就怒了!

翻到第63页: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资治通鉴·钜鹿之战》)

这货喝的不是酒,滴滴都是人民血!军法从事!

第64页:陈馀曰:“……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畏畏缩缩,逃兵一个。你说何益?

跳两行看: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参看第254页时评:“神州未复士堪羞。”《纵笔》(陆游)

看看人家,放翁也说堪羞!

翻到第74页: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第75页: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缁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同学们,我们一路颠沛流离,入滇重建,只为我巍巍中华,斯文不灭。如今国土未复,诸同学千万努力读书,勤勤练武!

翻到第79页:(有感情朗读)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袁中道《西山十记》)

日寇铁蹄蹂躏着北平,再不见,再不见西山的宁寂!

翻到第84页: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思考:“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文恬武嬉之耻才叫国耻吗?

(课间休息,带全班去操场打一遍武术操再回来。)

上节思考题,参看第162页时评:“中国人最初不管邻家瓦上霜,久而久之,连自己门前的雪也不管了……所以军阀政客虽然是少数,小百姓虽然受尽了苦,却不肯团结起来反抗他们。”《闲话》(陈西滢)

我们抗战要取胜,新中国要建立,务必发动民众的伟力。

翻到第86页:焦循《文说(三篇)》

就一句:作文须言之有物,练达晓畅,让人一看就懂。

翻到第98页:公(史可法)死后,可模妻李氏,奉公母妻居金陵……有聂三者,媚少宰某,艳李氏,强委禽焉。遣婢拒之不听,詈之又不听。须臾婢奉盘进聂曰:“奉夫人命,恣若所为。”视之发髻耳鼻各一,血淋漓满盘中。(王先谦《史可法传》)

莫忘鲜血淋漓的金陵,莫忘惨烈死难的妇孺!

课堂讨论:你将如何精忠报国?

翻到第99页:通达之国,中国、印度、希腊皆能自恢弘者也。(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

第101页:今中国之不可委心远西,犹远西之不可委心中国也。

中国之学,能自恢弘,章学究是说我们应当有自信。

参看第186页:(分角色朗读)他放下杯子,一手抚着胸膛,口里喃喃地说:“鲁易丝,鲁易丝。”这是母亲的名字。“父亲,”我忍不住迸出了这哭声,“你一点也不爱我吗?”(巴金《父与女》)

关于作者巴金,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翻到第120页:“阿,阿,看呀!多么好看哪!……”空隙间忽而探进一个戴硬草帽的学生模样的头来,将一粒瓜子之类似的东西放在嘴里,下颚向上一磕,咬开,退出去了。这地方就补上了一个满头油汗而粘着灰土的椭圆脸。(鲁迅《示众》)

参看第219页自述:“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立志学习鲁迅先生,从文报国的同学,万不可放下手中那枝“金不换”。

翻到第122页:周作人《希腊的小诗》

注意作者是周作人。

跳!

翻到第132页:……你看她们出桥洞时的姿态,捻起一根竟像没分量的长竿,只轻轻地,不经心地往波心里一点,身子微微地一蹲,这船身便波地转出了桥影,翠条鱼似的向前滑了去。(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参看第235页时评:“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陶渊明)

徐诗人已先云游而去了。

信不信,志摩若在,也会鹰击长空?

翻到第147页:她听了这话,又止住了哭,啜泣着对我说:“……他死得……死得太可怜了。……他……他活着的时候,老……老想自己买一辆车……我到冥衣铺去定一辆纸糊的洋车……那一家掌柜的要我六块多钱……你老爷心好,请你,请你老爷去买一辆好,好的纸车来烧给他罢!”(郁达夫《薄奠》)

参看第148页自述:“我的朋友,这可怜的拉车者,是为你们所逼死的呀!”(郁达夫《薄奠》)

一定要改造这“人吃人”的社会!

翻到第155页:黄昏时下雨,睡得极早,破晓听见钟声续续地敲着……徐徐地披衣整发,还是四无人声,只闻啼鸟。开门出去,立在栏外,润湿的晓风吹来,觉得春寒还重……忽然理会得枝头渐绿,墙内外的桃花,一番雨过,都零落了——忆起断句“落尽桃花澹天地”,临风独立,不觉悠然!(谢冰心《往事》)

参看第203页时评:你是仍然坐在窗子以内的……把你搁在里面。接触和认识实在谈不到,得天独厚的闲暇生活先不容你。《窗子以外》(林徽因)

还是林女士犀利。

迈出你的窗格子去!

翻到第171页:“我不相信,一个女人会做了饭,就不会做文章。”“不错。不过困难的不是会做了饭的女人不会做文章,是会做了文章的女人就不会做饭。”(丁西林《一只马蜂》)

女同学们发言讨论: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新女性?

翻到第208页:艺术家“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去看”(lend their eyes for us to see)。希腊悲剧家和莎士比亚使我们学会在悲惨世界中见出灿烂华严,阿里斯托芬和莫里哀使我们学会在人生乖讹中见出谑浪笑傲,荷兰画家们使我们学会在平凡丑陋中见出情趣深永的世界。(朱光潜《文艺与道德》)

思考:艺术真是出于闲暇无聊?还是担负着增进社会道德的使命?

课后作业:把第228页《国殇》一诗译成白话,分小组交流读后感。

自学下编其余篇目,疑难下次课讨论解决。

结课齐诵勉词: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赶紧学习,赶紧准备,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联大进行曲》)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