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读后感有感

消失的地平线经典读后感有感

《消失的地平线》是一本由[英] 詹姆斯·希尔顿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一):迷茫

故事内容其实很简单,也没有啥跌宕起伏。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比较大。 关于人生快乐,幸福,

适度或者中庸未必是解决之道。不然修炼多年的藏族姑娘为何离开蓝月谷?

作者是迷茫的和悲观的,怎样寻找到人生的幸福,在书中看不到希望。

这本书只是撩了一个话题,并未给出建设性意见。

后面的人们在寻找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其实并不确定自己寻找什么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二):气愤。

更多的是抒发自己的感受,并无高见。

可能是我还没到这个境界,无法理解康伟的行为。

可能我讨厌他的不负责,我讨厌他对香格里拉的辜负吧。

我以为康伟对洛岑的爱慕是淡淡的。说到底,比起马里森,我更加幼稚。

但是换个角度,我又能理解康伟对香格里拉的喜爱,能够想象香格里拉的美好,所以才会气愤康伟没有从一而终吧。

但是他回去了,不是吗?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三):西方文明与东方哲学的碰撞

东方意境下的西方文明。适度的东方元素+适度的西方元素,似乎是作者对中庸之道的诠释。虽然作为一名中国读者,部分内容读起来有些似是而非,但从未到过中国的希尔顿在书中对东方哲学的探索,是令人钦佩的。

中庸之道就我的理解应该是一种方法论,就比如我可以在信佛信道的同时去践行中庸之道,但是在作者笔下,中庸之道变成了一种信仰。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以前人们信上帝,信菩萨,现在科学成了普世的信仰,或许正是因此,方法论在书中被描绘成一种全新的信仰。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四):“那里日升月落,星光闪烁。那里回响着肖邦的失传之曲,和一位永不老去的少女的传说。”

合上《消失的地平线》,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如梦如幻的东方秘境之旅。“那里日升月落,星光闪烁。那里回响着肖邦的失传之曲,和一位永不老去的少女的传说。” 完全受不了冲动烦躁的马林森。康韦为了他(也为了洛岑——“琉璃盏中映出的一道虹,或是果树花瓣上的一颗露珠。”)离开真是好可惜。我宁愿相信康韦最后还是回到了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 一则书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谁能说清是瞬息迸发出的激烈情感更加美好,还是宁静冲淡的仰慕会更绵长令人渴望? 很喜欢陶矇这个版本的翻译,有一种空灵之境。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五):评《消失的地平线》

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共鸣,虽然是虚构小说,但是去了两个多月西藏发现确实有很多点和作家描述的环境及精神世界惊人的相似。西藏这片唯一的精神净土确实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世界极致的追求和向往,一切为了爱和慈悲以及永恒有价值的东西,这个目标放在世界大多数地方太过宏大、脆弱而显得虚无缥缈,但是强大的精神信仰和智慧确实滋生和延长了生命力,挺过大大小小的风暴,比如现代化进程对人们价值观的腐蚀。这股精神至少延续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让更多的人谦卑、博学、博爱和关注众生及将来。在这样的精神境界里,人能得到平静,时间和满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