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部落的力量》是一本由戴夫·洛根 约翰·金 海丽·费·莱特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一):很有趣的视角和体系

小公司就是一个部落,大公司由多个部落组成了部落群,企业文化能提升部落的效率。沟通方式和语言体现出5个部落阶段不同的特点,越高阶段越优秀和有效率,部落领袖可以用独特的杠杆提升部落。

很有趣的视角和体系,对照自己公司和内部各团队进行对照分析,确实能梳理出阻碍团队效能提升的阶段性问题,也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和方法来应对。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二):组织语言、关系与竞争力

书里主要讲述了组织发展5个阶段的思想变化,第五个思想阶段的组织是最可能产生变革的组织。作者认为文化价值观是优秀组织与平庸组织的重要差别之一,因此需要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杠杆点提升部落文化、文化理念,从而保持部落的团结一致。改善的重点不仅在改变观点或者获得知识,而且在于改变使用的语言,以及改善形成的关系类型,这会产生对行动的影响。

这种组织的产生也是需要方法的,首先是建立联系(包括建立多维关系),然后是展示场景,产生共同的认识,最后是实现的阶段。其实,这个过程和情感联结、产生文化认同、最后实践比较相近。依据这个方法,分解目标以后,更容易激发活力将任务执行完成。

寻找让团队变成一个大家庭的价值观,能凝聚人心的价值观。找到团队里所有人共同的价值观并共享很重要,团队成员能够互相欣赏、充满温情,如第5阶段的“单纯的好奇”与“可能性”的心情,生命是伟大的,或者是人生很有趣,生活很美好,他们很开心。这样的关系网络的力量能够使团队热情高涨、齐心协力,降低人际摩擦引起的恐惧和压力。团队成员往往也是全心投入、长期行动,处于高效率学习状态,健康,愿意被带领,愿意让身边的人更优秀。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三):部落的变化以及领导力

首先这本书的书名翻译,个人觉得更应该是《部落领导力》,本身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在讲述如何成为带领部落前进的领导者,而不是强调部落本身的能力或者力量。

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和分析,把部落的演进分成五个阶段,在书的P241有一张图表可以清晰的表现。用文字描述就是:

第一阶段:与人疏远,无从选择,“生活糟透了,绝望透顶。”

第二阶段:独自一人,“我的生活糟透了,都是别人的问题”,内心无力。

第三阶段:个人打拼,可以改变并做好自己,但无法改变下属和支持者,“我很牛,但别人很烂”。

第四阶段:与合作伙伴共同打拼,影响和改变周围,“我们很牛,我们要打败对手”。

第五阶段:发现并激发团队力量,“生命如此伟大”,充满自信和能力并且探索改变社会的各种可能,拥有更高的核心价值。

相信读完这本书,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身处的人群,都可以在上面的阶段中找到位置。书中没有数据分析,更多的是各阶段的案例,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都能给试图寻找团队领导力的人一些启示。

纵观这五个阶段,书中的观点是它们是不可跳跃的,并且这些层次可能反复变化,在一个阶段中间也有各个层次。所以,尤其是发现并且定位自己所处阶段的领导者,就可以借鉴书中对阶段转换的方法,以达到提升团队、实现愿景的目的。

20140916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四):一呼百应的力量

一呼百应的力量

华盛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将男人与事业等同起来。他塑造了部落,而部落推动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在戴夫·洛根等人的《部落的力量》中,作者并不是要改变别人的信念、态度、动机和想法,或者其他无法察觉的东西,而只关注人们使用的语言和他们形成的关系类型。

每个部落都有主导文化,《部落的力量》把主导文化划分为五个层次,普通部落的主导文化只能达到第四层次,只有少数情况会跃升至第五层次。在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于第五层次的部落,其表现会由于处于第四层次的部落,正如处于第四层次的部落要比处于第三层次的好,以此类推。正因为每个层次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杠杆点,所以大多数“管理书籍”里所提供的“通用原理”只能解决一个层次或某些层次的问题。

习惯于传统“管理书籍”的读者初次接触《部落的力量》会有一种漂忽、凌乱之感,深入进去,却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高见之独特。首先,作者在书澄清和界定了“部落”的一些词汇和概念,使读者对“部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避免陷入无谓的“谬误”纠结之中。

其次,能够在不同阶段通过使用特殊的杠杆点来提升部落文化的人就会被视为“部落领袖”。

作者认为,要“给予每个人选择的权利,然后手把手的去帮助它们,不要等人死了再想办法。出于第一阶段不同时期的人中,很多人想过不同的生活,我们对于雇佣者的建议就是给他们一个机会。”

第二阶段,推诿、报怨者大联盟。流行词汇:“我的生活糟透了”。与第一阶段类似,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人们抱成团,以及如何使得自己与他人共同进步,离开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目空一切的孤独勇士。流行词汇:“我很牛,你不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陷入自我角色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应当“与他人建立一系列双边关系”,或“形成多人关系”。在改善部落的同时,人们获得了从未真正得到的一切:尊重、忠诚、馈赠和持久的成功。

第四阶段,顿悟。流行词汇:“我们很牛”。从领袖开始,不断地寻找对手,证明自己可以无比强大,从而建立全新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第五阶段,无敌于天下,探索让世界变好的各种可能性。流行词汇:“人生真美好”。显然,部落所处的阶段越高,它所释放的能量就越强大。当部落处于第五阶段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改变历史,乃至创造历史。

当一群人在部落领袖的沟通与呼唤下,部落成员为某一牢不可破的信仰而互动时,什么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是部落的巨大力量,这种无坚不摧的部落力量又被部落高度接受和追捧。

《部落的力量》读后感(五):部落的力量

《部落的力量》

——戴夫·洛根 约翰·金 海丽·费·莱特

人常说“从小看大 三岁知老”,在农村很多习俗里面,一岁的孩子要抓阄,以此来确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红楼梦》里,贾宝玉抓阄的结果是胭脂粉黛,贾政自始至终都不太喜欢贾宝玉,原因无他——胭脂粉黛是男人的风流象征,而清末的男丁如若不“入仕”,则几近与废人矣!在今天的农村社会里面,小孩子一岁抓阄,还是一个比较正式有较为重要的选择。等孩子到了三岁,就会看到孩子王还普通孩子的区别,三岁的定律也基本延续一岁抓阄的命运,不讲究迷信,也绝大部分确实如此。

孩子王并不一定是成功,而是说,在相似年纪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要有胆识与魄力,如何确定孩子王,一眼望去,看看孩子们围着谁在转就知道了。在我从小到达的经历里面,我都是讨厌这样的“孩子王”的形象的,他们大多“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皆草莽”,偶有谦虚谨慎的,又多有被分崩离析的天然决定。按照社科院分析报告的《中国高考状元分析》来参照,那些曾经的状元,曾经的孩子王,今天不一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栋梁,反而是那些曾经调皮,不入群又孤僻的人,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这分析的可信度多少,我觉得只能一笑了之,但这个大体方向却不容置疑,如若你不相信,去看看你们班上曾经的无数个年级第一,班级第一的人,现在是不是在为买房买车劳苦抱怨?

说到孩子王,其实都有点想群居动物的共性。在《动物世界》里面,一只长颈鹿通过挑战部落权威而赢得霸主地位,进而有了交配权、指挥权等。如何找到自己的部落,又如何形成自己的圈子,成为圈子的领袖,其实最直观、最本原又最贴切的道理,都在《动物世界》里面反复演示,这也是为什么新航道总裁胡敏最喜欢看《动物世界》的原因之一了。我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也时常感受到这样的部落、圈子和领袖气氛——一个人总是能得到这个小范围圈子里的大部分人的认同,而他们所表现粗来的乐观、主见和气势是如何得来,又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在《部落的力量》里阐述的很清楚。

部落是一个标志,有很多slogan。像《Criminal Minds》里面有部落圈子和文化,但似乎没有绝对的领袖,他们6-7个人自我形成了一个圈子、分工明细、专业而高效,这样的团队没有绝对的领袖却形成了一个工作效率非常高、专业又个有特征的team,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鉴。用《部落的力量》去解释《Criminal Minds》,则可以说明每个人的独立之后形成的team,似乎是无懈可击的。在我周围,看到的部落多带有一些功利与阿谀的色彩,因为职位和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哪里,微笑的往往不是认同,而是奉承。

当每一个人有了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形成的部落和圈子,则是相对稳固又比较理性的。在《部落的力量》里面分出来的各种部落阶段,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一个圈子的进步和一个人的进步一样,都需要很多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同样多的用心。不同的是,团队建设、管理和发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