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学革命读后感100字

科学革命读后感100字

《科学革命》是一本由[美国] 劳伦斯•普林西比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学革命》读后感(一):反正人家要说的关键是那些科学家不是无神论者……

这本书反复强调不要把1500-1700的那些科学家想象成与基督教抗争的斗士,需认识到这场【革命】有与中世纪内在的连续性。

我想这种历史观非常有必要但总是被人忽略,说到一场“革命”,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工业革命等等,虽说存在知识和理念的大爆炸,但也不至于突然“你们这些愚蠢的迷信分子,让我们科学无神论者来拯救你们吧”。

这是幻想,虽然我自认科学无神论者。

《科学革命》读后感(二):同出而异途

读这本书有两点收获:

1、“科学家和教会激烈斗争,最终突破宗教的牢笼”, 原来并不是事实。事实是当时的科学家大都是笃信基督教的,甚至很多都是教会出身和神学家。并不存在一个对立的科学家团队和教会团体。上帝的存在是毫无疑义的,只是大家对于上帝如何创造世界的解释不同。

2、西方也曾经存在过一个”广泛联系”的时代,比如核桃和头颅的形象如此接近,一定是共同受到了某种看不见的神秘力量的影响,因此核桃应该对补脑有好处。 这种观念并非我国所独有,也不是所谓的愚昧,而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理性的人对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而得到的理性的结果。

现在西方科学统治当代,虽然物质文明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是科学学科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整体性和广泛联系性被破弃,这点从长远来看,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犹未可知。

《科学革命》读后感(三):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让欧洲人从对神的依赖,逐渐转变为对神的崇拜,再逐渐转变为对神的解说,再逐渐将神放在一边去研究伸缩创造的这一切,走上了与神并行的道路。

也可以说,科学革命的前前后后,实际上是沿袭前人的理论,学习前人的知识过程中对前人的纠正,而这个纠正,很不巧,成为了在位的神的崇拜者和不在位的神的支持者之间的斗争,那些科学家们为了证明神的完美,对世界进行了科学的探索,最终证明老一辈神的崇拜者他们对神的意志的理解是错误的,并最终建立了一套新的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理论来对神创造的世界进行新的解说。这种对神的追求,背离了神的初衷,会导致人类更多的撕裂分化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神器就如同圣杯一样,被贪婪的人类所窥视,已经不是仰望,似乎唾手而得但又遥远的无从下手。很难想象人类能够和平相处,甚至和平的对待神,然而也许这就是神设计人类的初衷,终有一天,它会让人类在他的面前颤抖,匍匐在他的脚下祈求宽恕,但到那时也许人类已经没有了祈求的机会了

《科学革命》读后感(四):革命就是自我否定和超越

中世纪科学向现代科学转变。非西方科学都没有产生现代科学,只有西方科学发生了科学革命。科学家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是各种基本科学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性转变,在长期积累的过程中。

1.西方科学家如何认识自然?

月上世界和月下世界。人的身体四元素,决定了人的气质。柏拉图强调严格的数学和理论来解释自然。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深受亚里士多德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

2.神学科学宗教的联系与发展

耶稣会学校教授新观念新思想。神经和自然。用数学语言系统。自然哲学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文艺复兴时代对隐秘的关联特别有兴趣,富有想象力的目光看待自然,强调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发现自然中的内在原则。保持了西方科学的理性传统。

3.现代科学最终突破了中世纪科学的延续。所变革之处在于知识的内容,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西方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否定和超越。是一种延续性的眼光来审视,才有科学的思考。

《科学革命》读后感(五):前面都好,P11开始要崩……

P10

航海家亨利

“航海家”亨利,应该打引号,这不是抬杠,毕竟这王子没航海过……他大力推广航海事业和搜集航海技术资料,所以这个称号应该是打引号的。

P11

(没有人认为哥伦布会“航行到地球边缘掉下去”……因为欧洲人1500年前就知道地球是圆的了……)

欧洲中世纪的所有地图,没有一幅能证明“当时的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圆的”,而哥伦布那个时代的人肯定是知道的。这个原因是文艺复兴早期,阿拉伯地图(西西里)传入和翻译阿拉伯文的古典希腊著作。

P12

古希腊人提出的五个气候区

应该是“7个气候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