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读后感精选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读后感精选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是一本由(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 / Jacob Burckhardt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6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读后感(一):古代西方文明及启迪

布克哈特的这本书虽说是演讲集,但是里面所讲的内容对于我这位对希腊历史不太了解的人而言,大有醍醐灌顶和视野顿开之感。他的见解十分的新颖,自由思想和独立的看法在文中随处可见。

对于希腊历史,我知道不多,看完后,我逐渐的明白了原来伟大、光荣的古希腊文明竟然也有着如此多的挫折和痛苦历程,这与同时期的古代中国历史即春秋战国时代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也许那个时候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也是脱胎换骨的时代。古希腊的城邦其历史演变的进程,受战争的影响,民族内部矛盾的冲击,民主制度的腐化,希腊人的文化、宗教、信仰、公民权、经济、道德等等都在经历着礼崩乐坏,但是布克哈特的论述中又让人看到了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变,个人的兴起和独立意识兴起,世界观念的诞生,私人领域的重生,个人自由的解放等等,无不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也许古希腊的文明的确是伟大、光荣的,但是它的分崩离析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它打开了世界的视野和个人的视野,扩展了人性的宽度。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读后感(二):译文订正三条

本书非常难懂,主要原因是译文错误太多。之所以不打一星,一是因为感觉译者已经尽力了(只是能力实在有限),另外就是囫囵吞地看也能大概了解作者的意图。

本打算看完以后再来一一挑错,也折了好多书角。不过今天下机的时候把书落在了座位上。想想并没必要为了挑刺再去专门买一本错漏百出的书。就只把之前已经写好的几条列在这里,供编辑参考吧。

P235 “他在所有地方参加了所有的项目”

怎么可能?原文是“he competed in every sport and everywhere”。译为“他参与每个项目和每个地方的比赛”合理多了。

P236 "亲斯巴达的...多利俄斯...自己划着船去和斯巴达人打仗。被俘以后他被遣返,作为一个战俘被带到雅典的公民大会。"

这里把“fight for Sparta”的意思完全搞反了,后面不得不无中生有地加入“被遣返”一词。另外,贵族显然不可能当桨手,took his own ship也没有划船的意思。试译为:

“...带着自己的船去为斯巴达人作战。被俘并被带到雅典的公民大会...”

P244 奥林匹亚庆典不让妇女参与,是因为“害怕妇女可能会把更多的热情放在赛会的质量上二不是运动的精彩程度上。”

关键部分的原文为”qualities other than gymnastic excellence“,qualities没有限定词修饰,但显然不是赛会的质量。如果妇女真的很关心赛会质量,有何道理不让其参会呢?quality的第二义指人或事的特点或特长,担心妇女关心运动员的特长多过关心比赛的精彩之处,因此禁止她们观赛,大概更说得过去。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读后感(三):读书报告

布克哈特是19世纪杰出的瑞士文化史、艺术史学家。他长期担任巴塞尔大学历史学与艺术史讲座的教授,研究的重点为欧洲艺术史与人文主义。其代表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声名远播,也一直是学术界了解他的窗口。实际上,布克哈特对希腊文化史的阐述也颇有创见。1872年,布克哈特开始了一个关于希腊文化史的系列演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希腊人和希腊文明》就是选自他的演讲集。 值得玩味的是,布克哈特师从实证主义学派创始人兰克,却反感其提倡的“如实直书”的历史叙述和盛行的史料考据技术,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标是历史思想或观念。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一书中,充满了布克哈特个人对古希腊文化的主观感受,其表达更是不加掩饰,心到笔到,价值陈述胜于史实陈述。 此外,在巴塞尔大学与尼采邂逅也是他人生的一段重要际遇。尽管两人相差26岁,但在思想上却一拍即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首先,他们都喜爱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其悲观主义的世界观对两人的思想影响深远。第二,他们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有着共同的反对。尼采说:“事实总是很愚蠢,看上去总像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神。”布克哈特则说:“那些时间通常是不确定的,自相矛盾的,被渲染过的,或者是希腊的天才们的谎言,完全是想象和自娱的产物。”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在很多具体问题上不谋而合。比如他们共同发现“个人之间的竞技和对于追求卓越的渴望居于早期希腊人的世界观的中心位置。” 《希腊人和希腊文明》整本书分为两个大部分,即“希腊人”和“希腊文明”。布克哈特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对希腊文化中的一些重要论题进行了系统的述评。第一部分“希腊人”包括四章:1.导言;2.希腊人和他们的神话;3.城邦;4.希腊人生活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希腊文明”包含六章:1.介绍性的评论;2.英雄时代;3.赛会时代;4.公元前5世纪;5.公元前4世纪到亚历山大时代;6.希腊化时代。读罢全书,常常为布克哈特表现出的对希腊文化本质的洞察力所折服。下面我想就书中最精彩的几个论题进行阐述。 1.希腊人和他们的神话 提到希腊神话,脑子里首先蹦出两个形容词“美丽”而“糊涂”。(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里说的)不像中国古代神话,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太现实。神权、夫权、谁管谁,渗透神话,令人惧怕。希腊神话无为而治,自在自为。正如布克哈特一针见血地指出“神话把以下所有这些东西都包裹在其精致的和闪亮的面纱之中,包括对大地和宇宙的看法,宗教和诗歌,对世界的无意识的观察以及从生活中提取出的经验。”神话有多美丽,希腊人就有多伟大。 布克哈特认为希腊是一个极其保护其神话的民族,希腊人不惜一切代价把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信希腊各个地方的地名是由神命名的,对于每一种惊人的自然现象都有某种神话的解释紧随其后,普遍认为人和神是同宗的。可以说,神话是希腊人的存在中具有根本性的因素。所有人都以“神话是无所不在的”这种方式思考问题,每个人都能准确地说出古典神话发生的场所,却没有人关注梭伦、伯利克里在关键性的场合出现时的确切地点。 如果在一次盛宴中突然出现了一次普遍的沉默,有人一定会说是赫尔墨斯正在穿过房间。希腊人沉迷于此种浪漫主义之中。对他们来说,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在自我感受和想象中缓慢形成。他们注定在理解力上要成为先驱,注定要把这种理解力传播给其他民族。 2.城邦 布克哈特首先提出了作为希腊人独有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城邦的现代概念,并把它带入了讨论的中心。 布克哈特没有在书中讨论城邦的起源问题,他只笼统地说了句“城邦是部落的发展和强化。”城邦不是逐渐形成而是突然出现的,它一出现就成为了希腊最终的国家模式。而对于希腊人这个群体而言,城邦的建立是一次伟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经历。“即使他们继续耕地,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完全被城市主宰;从前是‘农村人’,现在则集中在一起成为‘政治的’,即城邦的动物。” 此外,布克哈特还进一步明确了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城市共和国以及城市国家的区别。他强调希腊城邦的独立意志是绝无仅有的,而城市共和国只是此前存在的更大王国的分立的部分,后来才分裂成为或多或少的独立国家。 城邦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才能易于管理,因此,在战争中胜利的一方为了巩固统治便使用粗暴的手段强迫人们混居。而且,随着城市能够意识到它的起源和渐进的发展,意识到献祭和神兆,用人来献祭的做法似乎成了象征性的仪式。毫无疑问,城邦的发展过程正是以暴力为特征的。 希腊城邦都是从全体公民的利益出发的,在排列顺序上,整体先于部分。我们可以在《荷马史诗》中看到,荷马以最为热情洋溢的方式记下了特洛伊人,尤其是赫克托耳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特洛伊城而战”昭示了希腊人愿意为自己的城邦奉献一切。对于他们来说,城邦是所有事物当中最至高无上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他们的宗教。 3.悲观主义 希腊众神之上有一命运,命运无可抵抗。俄狄浦斯就是如此。神谕说孩子注定要杀死它的父亲,于是他们想方设法小心翼翼避开一切相遇的机会,但命运最终还是找到了弑父的途径。 对希腊人来说,青年是生命中唯一的真正有意义的时光,而其他所有的时间则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延续罢了。他们好似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被其他民族视作伴侣的东西在希腊人那里只不过是骗人的东西。普鲁塔克的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如果对他的不幸全然不知,那么生命中的悲伤也就会最少;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不出声,出生后尽快地死掉次之。”布克哈特发现,在希腊人的文献中,几乎从未出现过对生命的赞美,诗歌中也很少有对死者的哀悼,只有对死者的悲叹,而这种悲叹所表达的与其说是对死者离世的悲痛,不如说是对生者继续忍受痛苦的遗憾。 在希腊,悲观主义是如此地蔓延,自杀不需要多充足的理由。年纪过大要自杀,怕沦为奴隶要自杀,活下来会很丢人也要自杀,甚至在某些特殊的地方自杀像传染病一样地蔓延开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布克哈特说“希腊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他们能够强烈地感觉到完全可以意识到他们的痛苦……希腊人的个体化过成功比其他民族要早,他们通过个体体验到这种生存条件的辉煌和痛苦。” 4.赛会 前文有提到布克哈特和尼采对希腊世界所共同拥有的最富有意义的独特认识就是希腊文化中赛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过是布克哈特最先独立地对此作出了系统的阐述的。 赛会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话的世界,但一开始的竞技活动总是局限于特定的社会阶层赛会真正成为一项全体公民能够参加的带有普遍性的活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要到古风时代。正如布氏所言,“当英雄时代的君主政体衰落之后,希腊人中所有的高级生活,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拥有了赛会的特征。在这里,品质和自然的优越都被展示出来……生活中很多不同的方面开始带上这种竞赛的特点。我们在宴饮上宾客们的交谈和轮流唱歌中,在哲学探讨和法律程序,直到公鸡和鹧鸪打斗……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 五项全能、赛马、赛车、拳击等体育竞赛在各地举行。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成为了真正的世界意义上的希腊共同体的独一无二的展示。运动员是如此地受到崇敬,得胜是如此地荣耀,所有城市都尽其所能地鼓励人们参加赛会。此外,在希腊不仅有体育赛会还有艺术赛会。音乐、诗歌、戏剧、绘画方面的比赛也应运而生,整个希腊生活为竞赛的习惯所占据。 然而,由于希腊人在追求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太过于依赖别人的看法,当人们吧所有的赌注都压在获取大众的宠幸上时,赛会也就衰落了。 5.社交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如果没有交谈,希腊人的思想发展是不能想象的。”布克哈特在书中如是说。希腊人比其他民族似乎更需要这个前提,阿戈拉和宴会是最重要的谈话场所。 作为公众集会的场所,阿戈拉是一个城邦真正的核心。除了正式的公共活动,阿戈拉更是一个休闲愉快的好去处。人们很乐意在自己家乡的广场上闲逛,买东西,聊天,打听事情,尽情享受人生。 至于宴会,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会饮篇》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其场景,可能那也是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对宴会仅有的认识。实际上,布克哈特在著作中用几段话对宴饮现象进行了严肃的分析。宴会一般实行AA制,到场后先洗手,接着开始吃饭。之后,再洗一次手,接着举行奠酒仪式。通常情况下,人们边唱歌便饮酒,会喝很长时间,随之谈话也被带动得越来越活跃。餐桌上最主要的事情当然是谈话。不得不说,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在历史的任何时代,都没有存在过如此充满智慧的宴席。不受财富、地位、社会等级的影响,客人们语气轻松地共同谈话。不同时期,人们谈话的主题不同,有政治,有文学,也有哲学。思想的火花不断地在此间迸发,光辉照人。 一直以来,学界对布克哈特的希腊文化史都抱有这样一种看法“一个聪明的半瓶子醋的业余爱好者为半瓶子醋的业余爱好者们写的一本书”,说白了,就是不专业。因为布克哈特对最近的发现,尤其是在文献和考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几乎完全没有借鉴,他向人们宣讲的希腊基本上是建立在个人对常见的古希腊传统文献的阅读和年轻时对于知识手册的掌握的基础上的。而我认为带着一种尝试理解的心情,就会明白与其说是布氏治学态度的不够严谨,不如说是他一贯的风格如此。在演说的准备和发表的过程中,布克哈特总是以一个“业余爱好者”自居,而在这种“不断后退”的姿态背后,既有他对德国主流学界的不断加深的反感,也有他对历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反思和独特理解,正是这种“自由人”的姿态使他始终没有丧失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才让我们后人得以欣赏到这厚厚一大本古希腊史的传世著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