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摘抄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摘抄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一本由郎咸平 / 杨瑞辉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一):观点并不是新的,在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相同观点,资本主义会自动过度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

观点并不是新的,在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相同观点,资本主义会自动过度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民主与法制,资本主义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向民主与福利社会过度。说起来也不奇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资本家和企业,为了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财富,自然会再分配社会财富,当然了,这是在法制社会的基础上的监管,而最后也会因为民主制度而解决阶级问题。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二):马马虎虎

这本书有点薄,不过还是值得读的。对《资本论》和《国富论》都作了简要的介绍,思想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老郎似乎是想吸引大家眼球,所以想用“腐败”这个字眼来进行分析,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利益或利润的分配,所以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新意。

不过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介绍的还是比较清晰的,至少对于没有太多经济学基础的人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总之还不错,可以读读。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三):纯读书时的意淫

资本主义现在的成绩打破了马克思预言。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马克思的学说共同化。让我觉得有点像梁启超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变法根据那样。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不过从书中也能看到很有意思的说法。技术变革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统治阶级为了利益许下虚无的目标给民众。让我想到党的分地,共产主义。最后结果是苦了更多的百姓。我们一直为一个我们根本看不到的目标而奋斗,而这个目标甚至没有准确的描述。如同动物庄园里那群动物为了风车而努力工作最终只有猪得益。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四):混搭,东拉西扯

作者最早谈这个话题大概是04年在清华的演讲,个人估计这是他刚从美国回香港教书时想研究的课题,然而后来由于忙于赚钱,做媒体经济学家精力分散这个话题并没有深入研究下去。所以在本书中看到了明显的东拉西扯的痕迹,感觉作者的视野已经延伸到很多个角度,但每个角度都没有深入下去。从西方的亚当斯密一直扯到中国的司马迁,仅凭《史记》中的一句话就认定”看不见的手"这个隐喻不是追溯到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而是司马迁的史记未免过于牵强,论证显然太不充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读后感(五):郎教授的历史常识。。。

什么安博林是最美丽的女子。。。什么简西摩是个极其富有魅力的女子。。。。还有一些史实写得也太随意了吧。。。真是历史乱弹。。。。写不准就别写或者概括一下即可。。。

当经济学家谈历史,多数情况下都有笑话可看!就像我那经济大博士教授一样,说伊丽莎白一世的是18世纪的。。。

经济学家务必在游手好闲之余不要急着去想怎么去忽悠别人,而是要多补补自己欠缺的各方面常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