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摘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摘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一本由[德]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一):极其难以忍受的、但却又得严格地加以执行

职业的概念竟然产生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意味着要废止一种非常松弛、在当时已几乎不见实施、近乎流于形式的控制、而倡导一种对于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各个领域的一切行为都加以管理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极其难以忍受的、但却又得严格地加以执行。

虽然全篇看的糊里糊涂但又莫名熟悉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二):三月三十(五月十一日)

非常好的译本,非常流畅,也加入了非常好的导读和附录,有助于韦伯研究。

事实上在本文中韦伯给出了一个更加复杂的论证,不同于柏格森尝试以信仰飞跃理解社会大转型,他不希望以一种非此即彼的方式反驳经济决定论,相反力图将我们的讨论带入一种更加复杂的境地--也即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支持的状态中去,而在这种状态中,韦伯试图探究历史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次阅读,仍然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在第二篇附录的内容,感到很难把握。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三):p320

"我担心,凡是财富増长之处,那里的宗教精髓就会以同样的比例减少。因此,就事物的本质而论,我看不出真正的宗教怎么有可能出现任何长久的奋兴。因为宗教必产生勤俭,而勤俭必带来财富。但是随着财富的增长,傲慢、愤怒和对尘世的眷恋也会四处蔓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循道宗,一种心灵的宗教,尽管它在眼下像月桂树那样繁茂,又怎么可能保持现状呢?循道宗的信徒在各个地方都朝着勤奋节俭的方向发展,而他们的财富也随之日益增长,他们的傲慢、愤怒、肉体的欲望、眼睛的欲望和生命的活力也会因此成比例地增强。所以,尽管还保留了宗教的形式,但它的精神却在飞逝而去。难道没有办法阻止这种纯洁宗教的不断衰败吗?我们不应阻止人们勤俭,我们必须敦促所有的基督徒尽其所能获得他们所能获得的一切,节省下他们所能节省的一切,事实上也就是敦促他们发家致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四):无灵魂的专家,无心的享乐人

韦伯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区别于涂尔干),受解释学传统影响对统计数据保持审慎,因此有了第二三四章“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展现了西方神学背景(对圣经文本的不同阐释)下,自阿奎那,路德,加尔文到巴克斯特,从褒扬劳动拒斥财富到拥抱财富厌恶劳动,期间一千年财富观的转变 ,而同样的转变中国只用了三十年,耐人寻味。 第五章谈论到“断根”(切断了其宗教根基)的资本主义包含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宇宙秩序和钢铁牢笼,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其价值无涉的原则,却展现了韦伯作为耶利米式先知的关怀目光:“无灵魂的专家,无心的享乐人,这空无者竟自负已登上人类前所未达的境界”。 “韦伯问题”(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背景启发了中国学者,余英时认为中唐以来儒释道三教伦理“入世转向”对明清商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杜维明回应并挑战了韦伯的范式,落足于儒家伦理对企业精神的推动上。

参考:复旦大学郁喆隽老师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后感(五):适合学者的版本,不适合一般通过读者的版本

1.对这个版本的评论: 这版内容很全,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全书500多页,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序言导读导言导论,而这些导X是什么情况下出版的只有在中译者序里不甚清晰地写了,很混乱。说实话,我是很不喜欢在读原本之前读大量二手材料的(就好像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先看大量剧透和影评,很奇怪不是吗),这些东西应该放到正文之后。

2.对正文的感想: 内容其实和我预期的不太一样,我其实预期想看一个类似历史社会学的文本,但是韦伯写得其实更像人类学一点(不过那个时候社会学人类学也没有太大的分野),有着人类学的对结论的谨慎克制。当然内容是很好的。 但是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韦伯并没有明确向我们展示一个清晰的时间性的脉络,这应该是由于文化差异,可能韦伯默认读者对各个教派的历史知识是常识,但是对于东方读者来说,这未免有些困难,所以会感觉各个教派的分析变迁全都揉成一团线团,没有办法条理清晰地接收信息。还是需要一些历史性的补充知识。

PS:韦伯的注释写得真的太长了,甚至能一个注释写3页Orz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