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读后感摘抄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读后感摘抄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是一本由[瑞典] 史蒂夫·诺特伯格(Staffan Nöteberg)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读后感(一):番茄工作法让你成为行动派

确切地说,这本书不是一本新书,而且卖了50多万册之后,重新上市,这次从内文到外都换了设计,内容也增加了图灵社区对于作者史蒂夫的专访,还有译者大胖老师专门写的一个说明,即“休息”与间歇”的区别。

在做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于工具的提醒价值有一定理解,这和福格行为模型里讲的行动公式有关,在公式左边,是行动,公式右边,则是动机、能力和触发(其实就是提醒)。番茄钟作为一个提醒的工具,有它的价值,当然,你可以说,我用手机也能定闹铃啊。确实如此,不过手机功能太多了,单一功能的工具正因为纯粹,所以用起来没有其他负担,反而更实用。

后来看大胖老师做他所说的“10年来最大勘误”,把原译为“休息”的break译为“间歇”,我领悟到,其实25分钟这个时间单位,是本书的另一个价值点,这和《微习惯》讲的理念相近,你的第一次时间投入是25分钟,即使投错地方了,也不要紧,再来就是。史蒂夫在这一版的“致中国读者”里说,每一个25分钟的投入,相当于一次投注。所以,你把时间花在一件你认为重要的事上,是否得到了想要的产出,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这个概率。

那么番茄工作法有没有告诉我们怎么提升这个概率呢?史蒂夫说,有的,我套用一个句型,叫作“把番茄钟作为方法”。25分钟的微投入,让我们的开始变得更容易,作者说我们会因此成为行动派,此言不虚。

同样在“致中国读者”当中,史蒂夫饶有深意地指出了拖延的本质:你在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同时拒绝做它。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某件事可能很重要,但是它做起来很麻烦,原因是它要见效,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投入。而番茄工作法所提倡的25分钟单位投入,则降低了我们的负担。干就完了,完了再干。

中间的5分钟间歇,也是对我们生产力的一种保障,当然,这里有很多变通之处,我们是不是每个25分钟完事都要休息,要看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和我们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理念,间歇的意义是让我们能够持续创造。

讲番茄工作法的书不少,这本图解别有趣味。作者画的黄瓜、洋蓟丑吧吧的,但是不妨碍我们觉得它们可爱。这让阅读的乐趣也多一点。

最后,有50多万人选择了它,或许你也想看看。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读后感(二):让你把时间变成同盟、轻松干完工作的一个方法

一口气读完,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让你轻松完成工作,把时间变成同盟,读到你就赚到了,真是好玩又实用的一本书,每一章都让人恍然大悟,让人忍不住想学它,用它!

.

书名《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

作者:[瑞典]史蒂夫·诺特伯格

.

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是不是有这样的苦恼:

所有的工作只有到了最后期限才开始投入去做

①不喜欢做的琐事总是一拖再拖,甚至拖到最后放弃了

②每天忙忙碌碌做的都是小事,应该做的大事正事却一点也没有做

③放假或休息之后迟迟不能进入工作状态

④每次都告诉自己不能再出这样的错了,但总是不长记性,还是再犯这样的错误

.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轻松好理解的图片展现出番茄工作法的真谛,特别容易上手,特别方便使用,我们一起练起来吧。

①总感觉事情太多,时间又太少——你只有一双脚,不能同时跳两场舞,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也只能做一件事。

.

②怎么才能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完呢——番茄工作法的第1步就是计划,每天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工作清单,清单中,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列,然后在每个番茄钟开始前,再重新评估一下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这样你就会保证先做重要的事情。

.③;压力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越有压力越不想启动——别考虑任务有多复杂,重要的是开始一开始压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了似的。

.

④工作量太多,再分身出一个人来也完不成——要完成大量的工作,重点不在完成工作上,而在于能否集中注意力,番茄工作法,番茄钟会帮你集中注意力高效完成工作。

.

⑤在家办公,想做点事情时家人会时不时的打扰——用番茄钟工作的时候,滴答滴答滴答声一响就成了和家人的约定,谁也不会进去打扰你。

.

⑥有很多工作能拖就拖,不拖到最后没有干活的动力——拖延时逃避只是苟且偷安,番茄工作法会让你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决定进行某一项活动,也就决定了不去做其他的几百件事情。

.

⑦被琐事拖住,没有时间和精力做重要的事——番茄工作法在每天早晨你就对所有的工作一目了然,站在高处就可以看清哪些是琐事。

.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觉得所有的工作尽在你的掌握之中运用,番茄工作法也可以减轻压力,提高工作质量,轻轻松松拥有大把时间陪伴家人,还可以从从容容搞一搞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中与时间化敌为友,生活中把时间当成同盟,翻开这本书,你就受益。

《番茄工作法图解(50万册纪念版)》读后感(三):工作效率低?难集中注意力?番茄工作法图解,助你效率10倍提升

不知你是否总是面临这种情况:

早晨起床,拿起手机刷新闻,直到眼看迟到;办公时间,忍不住摸鱼看视频,直到领导催工;同时有很多事情要做,不知从哪开始却又想把每件事都做好……

我们的注意力无时无刻不在屏幕上,然而,一天结束,正事一件没做。下定决心好好学,但又在后悔、沉迷、后悔中循环。

屏幕下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管理我们的时间,专注于正在做的事情。

瑞典史蒂夫·诺特伯格著《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以漫画和小故事的形式,让你在轻松地阅读中学会番茄工作 法,开启超高 效的时间管理。

想要做到专注,你就得坚决抛开各种杂念。屏蔽干扰,专注于当下的工作和时间是番茄工作 法的精髓。

番茄工作法创始人弗兰西斯科·西里洛,因为工作时效率很低,和自己较劲“我能真正学上10分钟吗”,随手拿来的厨房定时器——番茄钟,从而创作出了此方法。

标准的番茄钟形式: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3-4个番茄时间为一轮,之后休息10-15min。

只需要一支钢笔或铅笔、一枚厨房定时器、三张白纸或横格纸就能立刻开始。三张纸的用途如下:

"今日待办"表格:填写日期、名字和打算在今天进行的活动。每天早晨都要更新这张表。

"活动清单"表格:列出近期要进行的活动,随想随填,不用排列。

"记录"表格:记录流程指标和番茄钟进展,以便对流程进行改进。表格可连续使用,以便进行总结比较。

番茄工作者的一天:

计划:一天依始,从“活动清单”中提取需要做的事情,填写到“今日待办”表格。这是当天的任务,也是对自己的承诺。

跟踪:确定当天活动排 序后,启动25分钟的番茄钟,从首项开始进行。每个番茄钟(25分钟)时间内,需收集过程中断几次等指标。

记录:每天结束时,在“记录”表格记录当天数据,比如中断了几次。

处理:从记录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比如平均中断了几次。

可视化:将每天处理的结果组织起来,尝试优化个人的流程。

根据我们的实践,进行系列的计划、衡量、监控和改进,就是番茄工作 法的核心。身为一名“番茄工作者”,每天重复的这个过程,也是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在执行番茄钟时候,我们要遵循以下的规则和技巧:

● 如果一项活动要超过5~7番茄钟完成,则应拆分为更小的活动

● 如果谋项活动的不足支持1个番茄钟,则可与其他活动合并

● 不要在番茄钟进行的过程中切换活动

● 番茄钟不可分割,一旦番茄钟启动,就必须走到响铃

● 下一个番茄钟会更好

当我们在番茄钟时间时,应该不随意切换活动,但是,遇到无法控制的中断怎么办呢?

正如《番茄工作法图解》书中提示:“当注意力丢失时,找回它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作者将番茄钟期间的中断分为两种形式:

“内部中断”:由个人造成的,就是自己想去做专注活用外的其他事情。

“外部中断”:由他人造成,比如有人找你帮忙或询问其他事情。

面对“内部中断”,我们要采取控制的策略。先接受它,然后记录在表格上,之后继续自己之前专注的工作,这样能避免真正被打断。

而对“外部中断”,要通过以下四步解决:

告知:“我正在忙其他的事情”

协商:“明天再帮你,可以吗?”

计划:记录下要做的事情,然后计划在番茄钟里。

答复:按照承诺答复对方,做个有诚信的人。

高效应对内部和外部的中断,可以让我们在番茄钟时间专心关注于当下时间,不被突如其来的中断打断。此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探索形成个人的番茄钟。

当我们熟悉番茄钟的基本方法后,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经历,选择和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制定个性化的番茄钟。

进行个性化番茄钟制定前,要至少执行两周的基础番茄工作法。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准确指导哪里合适,哪里不合适,然后再通过亲身经历来灵活对待。

史蒂夫·诺特伯格在《番茄工作法图解》书中给出了几个个性化番茄钟的制定方法。

事务番茄钟:可以为了某项事务专门定制番茄钟,比如为了避免收到邮件打断工作思路,可以分配两个番茄钟专门回邮件。比如,早晨第一个番茄钟可以用来回昨天到今早收到的邮寄,如果25分钟没回完,等午后再定一个番茄钟回。

索引卡片:“活动清单”和“今日待办”不一定要两张纸,可以一张卡片描述一项活动,将活动的要求、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都写在卡片上,然后每天早晨从中选取待办卡片,形成卡片索引。

间歇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专注时间和待办实现所花费的时间来调整,比如30+5或45+10的形式。

个性化的番茄钟不仅管理个人时间,更能切合工作需要,让你变得更加有效能。扭动番茄钟,抓紧干起来吧,让我们在气定神闲中产出能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