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锦集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锦集

《法律稻草人》是一本由张建伟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一):上当了

很吸引人的书名,但内容杂乱,只是作者各种杂文成集而已。绝大部分与法学无关。与法学有关的部分也是了无新意,一些观点陈旧过时。实在是不值得花钱去买。例如关于检察体系的观点,作者似乎认为中国这种继承自苏联的列宁版的检察体制是很好的,斯大林打手维辛斯基的检察理论是很有建树的。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二):我现在看了前三卷和跋,打了5星

一般不打5颗星,这个5星评价有一个星星是打给张老师的个人魅力的。我曾经向旧日同学感慨某次见面时张老师还在说着当年上课时那些话、那些典故和那些观点……而看了《法律稻草人》,不禁为彼时的虚妄而惭愧。坚持,是强大的力量,若没有内心的坚持,不会有书里那些虽温润如玉、闪烁理性光辉,时常直指内心而甚至拷问灵魂,力透纸背的文字。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三):法律本质是否凸显阶级本质

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上曾经有说过这样一段话“法律的社会本质的外延,应该大于法律的阶级本质。我不喜欢用阶级性、社会性这样的概念来替代,法律的社会本质的外延,应该大于法律的阶级本质,或者说,法律的社会本质包含了法律的阶级本质。法律的阶级本质是阶级社会的特征,而且应该是阶级对抗激烈社会的特征。在非对抗的阶级社会,法律的阶级本质并不凸显。而社会本质可以贯通于法律的所有历史。”

本评论是由贝尔地板 www.bblfloor.com betty 提供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四):一天就能读完的法律随笔

花了一天零零碎碎的时间看完这本随笔集。

其中冷编部分的内容确实值得让人思考,中国的法治建设走到这一步,究竟缺了什么?我们一边要敬畏现有的法律体制,一边又要去批判和揭开法律体制的漏洞,让人内心挺矛盾的。中国司法缺少权威,不仅仅是选择性执法的问题,更多是法律本身缺乏权威性。加上,中国老百姓的思维模式在多方熏染下,颇显固化,法治的进步需要开启民智,当然作者文中提到“法商”大约就是如此。

其实这本书倒是很适合非法学专业,但是对中国法治现状有“忍不住的关怀”之心的人来读,闲散时间,花一天不到时间翻阅,也算是提高自己“法商”的方式。

《法律稻草人》读后感(五):一位法律人的随笔

如题,这是一本随笔,并不是法律“科普书”。不过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法律人,“三句话不离本行”,所以内容还是与法律、法庭、法律事件、法律人息息相关。

作者语调诙谐,除了偶有一些术语(如“但书”),整本书都显得很亲切。所谈论的问题,有些也不囿于法律圈,而适用于更大的范围(如有关学术、专业意识);有些本身就是法律和社会的问题(如普通判断力、选择性视听);还有一些,则可当做是拓展知识(如讨论检察官服饰变化的几篇)。

看了几篇豆友写的评论。有说作者内容重复的,有说作者观点平平或过时的,有说作者只讽刺没建设等等,我不能完全同意。

就内容方面说,因为是作者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的合集,有些篇章内容略有重复,可以理解。

就观点方面说,作者也无奈地说道,现在法律界极难产生新观点。所以只有从角度新和材料新入手了。我觉得这本书在后两点上是可以称道的。

就讽刺建设方面说,作者在其中一篇反对了只向学生批评法律漏洞博得一快的教学现状,也提出要保留对法律的尊重。这本书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提出作者自己的建设观点,比如“专业素质”“学术操守”“建立健康的学术写作与批评”等。

诚然,这本书有许多大道理式的说教(不过卷八那几篇好像确实和整本书没什么关系呢……),使得它本身就像是一个“法律稻草人”,只能吓吓“鸟”——但这不也正是我们习惯了“选择性无视”的结果吗?

让人警醒很难,不喊出来,人永远无法警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