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知》读后感100字

《无知》读后感100字

《无知》是一本由米兰·昆德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知》读后感(一):异乡故乡

可读性还是有的,尤其是读完前两章后。

读这本书前,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关于过去生活、关于家乡的记忆还剩下多少。没有注意到,交流是一种对记忆财富的强化和拥有。

作为本地人,我们对旅行充满了激情。却根本不了解脚下这片土地。

《无知》读后感(二):2014_2_2

很短的小书,两个小时左右看完,很多点,还行。很多东西反复被听过,再听一遍的时候,尤其配以强烈的画面感的时候,还是有无边的悲哀。

“两支大军为神圣的事业浴血奋战,可一个小小的鼠疫病菌却最终将它们统统推翻在地。”

“久久的,他望着那个魅力不再的可怜处,顿时感到无边的、无边的悲哀。”

《无知》读后感(三):无知的你我

我一直在想无知的含义是什么。到最后读完,我还是没明白到底是什么。

就像你无法向一个“骗子”验证共同经历的感受,我们执著追求的真相也是没有答案的。回忆是一个悲观的词,它所隐含的意义就在于彼此再无任何形式的连接了,你们只能靠着褪色的回忆苟延残喘的维护曾经的一丝美好。伊莱娜高估了酒吧的艳遇对于彼此的意义,她兴奋的准备着重逢,放肆的把她的美丽的一切展示给他看,醉酒后用力张开的双腿也似乎表明她有了新的勇气去迎接新的生活---离开所有,只为生命里充斥着他。但讽刺的是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安心倾诉的姊妹,一个新鲜的一夜情的对象。他消失在布拉格浓厚的黑夜里,也永久的消失于她的生命里。

最重要的永远是当前。回忆还是当对你残留的情欲无法支撑起我的坚硬的时候再去回味吧。我要和你探索每一个体位,把你的温度和气味印在我皮肤里,我要把最美最甜的情话呵进你心里,我们会一起经历所有的未知和每日的平淡温馨,我们心中唯一的信念就是:“你只是我的,我只是你的。”但是说到底,你在哪呢?

我是无知的,年纪越长越会为自己的无知心生羞愧。回忆对于无知的人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不沉湎于过去,我还是渴望着明天金光闪闪的太阳,因为我知道,你就是真理,你就是我生命里的答案----虽然你还未出现。

《无知》读后感(四):孤独

北京的温度一日高似一日,这个夏天来的凶猛而急促,就像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令人毫无防备。

前些天面对一件比较棘手、解决起来又很费时间和精力的生活问题,又加上原本说好一起面对的朋友,突然临阵脱逃,留下我一个人硬着头皮向前走,整个人都心烦意乱,好像又一次被世界抛弃了。

时间总是不够用,近凌晨1点这本书还是没有看完,实在困得不行,关上空调倒头就睡。大概总想当天的书当天读完,所以没读完的三四十页成了心事,于是一整个夜里都在做与此相关的梦。

梦里我是伊莱娜,和约瑟夫在一起(大概因为睡前看到约瑟夫正要与伊莱娜约会),两个流亡者絮絮叨叨地谈话,谈论流亡国外的这二十年,大概因为他们都是孤独的。

伊莱娜一心想要摆脱母亲的控制,但她的痛苦不被两任丈夫察觉。她的朋友看不到作为流亡者的她的内心世界;而约瑟夫,他与哥哥和嫂子连谈话的场面都如此尴尬。

人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很难对别人的内心感兴趣吧。伊莱娜回来后想要融入他们的生活而组织了一个聚会,从啤酒还是葡萄酒的选择上,伊莱娜就明白,她二十年的经历、她的信仰和思想已经没有办法使他们接受了。

但是,我还是对那个对她说“别勉强自己,一起来点葡萄酒”的年纪最大的客人心生感激。我知道很难奢望别人去理解你,但是在与尴尬对抗的时候,哪怕有一个人感受到你内心的别扭,就足以令人感激不尽了。

对约瑟夫而言无论“怀旧欠缺证”还是“记忆受虐畸形症”,都是他过去生活价值不足的证明。但是,记忆总是不可靠的。

被热醒的时候是早晨5点,根本来不及去想仅仅睡了几个小时,打开空调又开始继续读......

在伊莱娜和约瑟夫用捷克粗话讲着一些下流话的时候,两个孤独的人有了彻底的默契。即便他们有相似的回忆,可是,约瑟夫最终还是没有想起伊莱娜。

看完,合上书,没有看时间,继续睡觉,这才发现破旧的空调发出的声音吵得我无法入睡,看书的时候完全没有被它散发的声音而干扰,即便看到最后一页依旧意犹未尽。

他们的回归之路都阻断了。

是的,再也回不去了。

《无知》读后感(五):回归

回归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这只是一种错觉。

昆德拉在《无知》中谈及了回归,在他的笔下,《奥德赛》中尤利西斯的遭遇得到了别样的诠释。“二十年里,尤利西斯一心想着回故乡。可一回到家,在惊诧中他突然明白,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之精华、重心、财富,其实并不在伊塔克(他的故乡),而是存在于他二十年的漂泊之中。这笔财富,他已然失去,只有通过讲述才能再找回来。”

然而,他所面对的,却是另一幅景象。“这些人,为了讨好尤利西斯,反复跟他唠叨他们还记得他离家去打仗之前的那些事。他们坚信只有伊塔克才会引起他的兴趣,所以又反反复复跟他谈起他不在家时伊塔克发生的一切,并渴望回答他的所有问题。然而,没有什么比这更让尤利西斯厌烦了。其实他所期待的惟有一件事,就是他们对他说:‘你讲讲吧!’而他们没有对他说的,偏偏就是这句话。”

小说的主人公伊莱娜也有类似的遭遇。由于没有尤利西斯那样的赫赫战功,她的境遇显得更加窘迫,甚至在与老朋友们的聚会中插不上话。“在这之前,这些女人对伊莱娜想跟她们说的东西根本不感兴趣。可此刻突然连连发问,到底有什么意图呢?她们什么都不想听,那又是想打听些什么呢?伊莱娜很快发现她们的问题很特别:这些问题是为了验证她是否知道她们所知道的,是否记得她们所记得的。这给伊莱娜留下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怪怪的感觉。”

“他们两人就这样被归了类,贴上了标签,人们评判的标准,便是他们对各自标签的忠实程度(是的,大家竟然把这夸张地叫做:忠于自我)。”

看到这里,在背脊一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审视一下回归者的动机。割舍不下生命中的人和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都是堂而皇之的理由。可是我们内心深处知道,更深层次的动机,是我们惧怕未来,妄想抓住过去。人总是表现为矛盾的集合体,他惧怕未来,却又在创造着未来;他不愿被过去俘虏,却又成为自己过去的守财奴。回归,正是体验此一光怪陆离的绝妙时机。

关于回归,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人们互相之间不感兴趣,这很正常。”

Dante

20110625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