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经译注》读后感1000字

《诗经译注》读后感1000字

《诗经译注》是一本由周振甫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5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译注》读后感(一):取之精华

看到评价里有人说周振甫翻译得过于通俗 是给乡下老太看的。诗三百大多源于民间,难道要把它翻译得像圣贤书一样您才满意么?我倒觉得他用言简意赅的语句点出《毛诗序》、《笺》和《诗经原始》之间的不同理解,此点甚为受用。

《诗经译注》读后感(二):原来真的有很多人看诗经

我也算是心血来潮看起来《诗经》,我买的是中华书局的这本译注,但又参考了很多有关的书籍,我觉得,像是《诗经》这种古籍,几千年来无数人读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不恰当的比喻是,不是每个学新概念英语的人,出来都是一个水平。

诗经比唐诗宋词读起来困难得多,很多唐诗与宋词即使不加注释也能猜测个大概,可是《诗经》如果不加注释,估计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翻译只是帮助你理解个大概,到最后你记住的毕竟还是古文而不是译注,或许多年以后,你给别人讲的时候,可能直白到只是个大概。几千年来,文化不断的变迁,没有谁能肯定的告诉你每个字是什么意义,毕竟《诗经》诞生在一个连历史都没有详细记载的时代,而且历史是胜者之言。

《诗经译注》读后感(三):《詩經》摘記

周南

《关雎》

《卷耳》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汉广》

未见君子,惄如周饥。

——汝坟

豳风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七月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东山

《九罭》

勿以我公归兮,勿使我心悲兮。

小雅·鹿鸣之什

《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四牡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皇皇者华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常棣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出车

周颂·清庙之什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

——维天之命

《诗经译注》读后感(四):一定不要买这本书

看到有很多读者认为打1星是过苛,忍不住发一篇书评。

我必须说,打1星才是对其他书友负责的评论。

1、解说很少,基本是引现成的几本解说。这个就算不苛求吧。

2、注音解词部分很多地方存在争议,这个我觉得正常;但是译注者采用的义项和后面白话翻译的部分都矛盾,我觉得就不正常了。

(1) 《行露》里,对“谁谓女无家”的解说,引的是“申女许嫁之后,夫礼不备,虽讼不行”;但翻译时译作“谁说女儿没婆家”,似又采用“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这种说法。

(另外将"何以速我讼"的“速”解释为催迫,个人觉得也不如"招致"合理。)

(2) 《小戎》里这个例子更明显,“文茵畅毂”,解词里明明写着畅毂即长榖,翻译时却说成“老虎皮垫用来舒畅车毂”……话说舒畅车毂是什么意思……

3、从上面的例子也能看出来,这本书最让人不能忍的,是白话翻译的部分。

只贴几段最常见的请打算买这本书的读者参考:

(1)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可叹那姑娘啊,不要同男人爱过分。男人的爱过分,要摆脱还可以讲。姑娘的爱过分,要摆脱不可以讲。

(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译:难道说没有长袍,我同你同穿长袍。周王发动军队,修理我的戈和矛。与你同对一个仇。

(3)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死活和契合远隔,同您成功相说。握着您的手,同您到老不脱。

4、错字很多。

“矣”和“兮”印错好几处也就算了,“蓺麻如之何”印成“芝麻如之何”这种,简直误人子弟。

当时买这本书也是被豆瓣的评分误导,实在不希望其他人和我一样把钱和时间浪费在这样的书上。

《诗经译注》读后感(五):很差!很差!

此书真的很差!很差!可惜豆瓣评价上没有这一选项。

早听说钱钟书看不起周某人,也听说周某人在文章中剽窃钱钟书观点等事,但我感受还不深。翻阅此书之后,我彻底相信了。

今人给经典作注难免有剽窃的嫌疑,因为之前的成果太丰富了,仅搜集、消化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要有些自己的心得更难。黄永年鄙视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据说是因为除去别人说的,没有多少自己的。平心而论,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当然不及孙诒让的《周礼正义》,但经学、小学水平远非黄永年能比。

此书体例与《周礼正义》、《春秋左传注》体例不一样,没有关系,先看看参考了哪些成果。引言里说:

“研究三家《诗》的人想借诗来纠正《毛诗》的错误,但三家《诗》有的同《毛诗》一样错了,怎么办?这时有朱熹来纠正。但朱熹也有错的,怎么办?就靠方玉润来纠正。方玉润也有不明白的,只好靠其他人了。。。。。。至于方玉润的不足处,为了节省篇幅,不可能做细致的批评,只能简略地指一下谁对而已。有的不指出,让读者自己作出判断,因为看了诗注,再看了《毛诗序》和别的解释,必能自己作出判断,来节省我的批判了。”

主要参考《毛诗》、三家《诗》、朱熹的《诗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如此而已!列《毛诗》、三家《诗》,当然不能说什么;列朱熹的《诗集传》,也不好说什么;列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就不能不跺脚了!方书在二十世纪的流行是诗经学的一大悲哀!好比《礼记训纂》的流行是礼记学的悲哀!又好比《尚书今古文注疏》的流行是尚书学的悲哀(谨案的观点)!

怎么就没有想到列清中后期《毛诗》三大家的书呢?怎么就没有想到列王先谦、闻一多的书呢?怎么就以方玉润补《毛诗》、三家《诗》、朱熹的不足呢?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书还是东鳞西爪地引用了王引之、王先谦、闻一多、余冠英等人的成果。这些成果是怎么参考来的呢?读者自察,我也像周某人一样糊弄过去吧:“必能自己作出判断,来节省我的批判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