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100字

《冥想的力量》是一本由(印) 阿迪斯瓦阿南达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710mmX1000mm, 1/16 开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一):借着神的力量进去

我们想修行,看了很多书,可是却没有去做好基本功夫,却还是不能看到神的光明的。这本书,从全方位的解释了冥想的所有所有,从呼吸法,从体位,时间,持咒,历史,效果,方式,都一一述说了是。

每一个人都说自己没有时间,早上5点到七点半都在做什么?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都在做什么呢?为什么没有想过用这些时间去冥想呢?它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啊,比钱财还重要,比工作还重要啊。如果每天花2个小时,一年之后,我们都是不一样了。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二):静坐冥想与人生的修行

科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心跳、心率降低,呼吸减缓,大脑电波松弛,肌肉放松,人体的基础代谢率明显下降,耗氧量减少,血液中的乳酸盐降低,肾上腺素和其它紧张激素下降,白血细胞、红血球细胞代谢变缓,压力抒解,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美国和德国的生理学家,曾经选人作分组试验,那些静坐的人经过一段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漫步,之后静坐放松身体,两三个月后,专家为他们详细检验,这批人的唾液免疫球蛋白A 显著增加。人的静坐比睡觉更能减少能量的消耗。20分钟的静坐在减轻耗氧量上抵过六七小时的睡眠。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静坐如有功力,甚至能下降34%。我们每天静坐,容易使自己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相反,如果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很容易会气血失调,久而久之会引致百病丛生。所以,从中医角度看,长期静坐可以大补元气,消百病。静坐的功效更重在调心。人的身与心原本有连带关系。有报告指出静坐的人精神一松弛,脑电波多数是α波,其震荡频率范围8HZ—14HZ,脑波处于该频率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它事物干扰,大脑不易疲劳,心理状态刚是安静、轻松、愉快、专注。在脑波为α波时,人的身体放松,但意识清醒,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脑的活动就会顺畅,人会变得直觉敏锐和易有灵感。α波与人的心灵舒缓关系非常密切,其中“放松”与“专注”是α波的两大条件。所以,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日本有研究成果指出,头脑在α波时身体多分泌β—endorphin,有镇痛、解除精神压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免疫力、防止老化、感受快乐等作用。由此可知,静坐对人的身心有百益而无一害。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三):欧洲vodafonewifi巨大软件,最新欧洲vodafonewifiAPP

就能瞬间让他欣喜雀跃,或者让他难过不安。

:点击--此处/ 观-看/ KgYh5G

(请Δ点↑↑↑上-方-进-入)

很多时候,这样的人都活得太累了。

在他们的心里,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却把最重要的自己,放在了最后一位。

很多时候,他们活得累,并非是生活过于刻薄,而是他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其实,就像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要知道,就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自己再平凡普通,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自己,拥有着自己最独特的人生。所以,千万别再看轻自己,别把大把的时间都拿来取悦别人。

去好好地经营和提升自己,去让自己开心快乐地享受每一天。别再让那些烦恼和悲伤侵蚀自己的内心,别再为那些毫无意义的人和事去影响自己的心情。

生活,始终是自己的,只有活出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和最好的生活不期而遇。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四):拿来就用的冥想术

冥想,是什么呢?冥想是对冥想对象的深度关注;是与冥想对象合而为一的精神过程;也是对心意进行控制的一种技巧。

想要获得良好的冥想效果,得从日常生活中就注意,首先是禁制、劝制,然后要注意饮食、起居、作息等。练习的最佳时间段,可以是日出、日落、正午与午夜四个时间段,但比时间段更重要的是练习冥想需要在每一天的固定的时间段来进行冥想,久而久之,身体也会慢慢地形成这种节律。如果可以还可以选择在固定的地点,让那些常用的冥想必需品陪伴我们。面朝东方或者北方,以莲花座坐定,做不到莲花坐也可以用简易坐或者是至善坐;手印取智慧手印或者是定印。以这样的姿势坐下后,让你的身体变得稳固、坚定,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让你的身体垮掉。当身体安定下来,开始调节呼吸,调息并不是全程的深呼吸,深呼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仅仅是冥想前的准备而已。真正的调息是以一定的节律采用专门的呼吸法,比如腹式呼吸法、左右脉呼吸法、风箱式呼吸法等等。呼吸的节律,最开始是等长的,吸气有多长,呼气就有多长,慢慢得可以增加呼气的时间,让呼气的时间是吸气时间的一倍;这样练习一两个月,等到呼吸更稳定之后,再加入悬息,初期加入内悬息即可,内悬息就是吸入空气不要呼出,暂停呼吸。慢慢地把吸、悬、呼的节律调节到1:4:2,这是常用的一种,也可以让悬息的时间与呼气等长,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节律。呼吸调节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刚开始练习冥想的人,可能会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能通过调息让身心平静下来,资深一些的冥想练习者,可以通过3-5组腹式呼吸,就让身心安静下来。当身心平静了,调息也可以停止了,开始转换成顺畅、自然的呼吸方式。此时开始将注意力去放在我们所要冥想的对象上,它可以是一幅画、一朵花、一句圣经里的诗篇等等,总之是美好、积极的,你闭上双眼,将它的形象铭刻于心,把它的形象带到你的眉心或者你的心轮或者头顶,静静地关注着它,让心意源源不断地流向它。一开始,会有杂念不断地去干扰你,偶尔你也会被杂念所干扰,但只要你勤加练习,慢慢地你会控制你的心意,始终专注于你的冥想对象之上,进入真正的深度关注世界,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你的心意也将在专注与宁静中升华。

《冥想的力量》读后感(五):冥想的力量

本书是一本关于“冥想”的地图手册,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不过一些内容涉及到宗教层面,不是很理解。

一 冥想的意义

冥想可以理解为对任何对象的深度专注,专注是获悉内外世界之秘密的唯一方法。然而, 冥想不止是专注,而是一个精神过程。冥想者通过它与冥想对象合二为一。专注是这个过程的预备阶段;当专注变得容易时,它就表现为冥想。

圣典把专注定义为“心注一处”。当我们能够将心意持续地集中于一个具体对象12秒,就可以说我们到达了专注状态;如果心意能持续十二次专注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冥想;如果心意能持续十二次冥想状态,则达到了三摩地的阶段。

二 冥想的状态:

冥想是一种强烈的主动状态、有意识的状态。

冥想的状态通过逐渐融入到过程达到。据说言语融入心意,心意融入理智,而理智最后融入内在的自我。在冥想的顶峰,个体化的意识完全融入了绝对的、普遍的纯意识的无限领域,这在瑜伽中被称为三摩地。

冥想是所有崇拜的顶峰,是最后启示之前的状态。每一种形式的崇拜都有三个部分:崇拜对象、崇拜活动和崇拜者。开始时,三者明显不同,但在最后融合为一。在三摩地状态中,真理是以原始的纯粹形式启示出来的。冥想启示我们,真正的本性是神圣的,真正的自我是普遍的自我焦点。

通过冥想,我们清理了我们的五个层面,它们是:身体、生命力、心意、理智和极乐。身体处于最外层,极乐在最里面。我们在冥想中有意识地经历我们意识的三个状态——醒位、梦位和熟睡位——并努力达到第四维度——Turiya,它是自我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我们意识不到内在(主观)世界和外在世界(客观),它本质上涉及至上意识的性质,独自构成自我。

三 冥想的目标

冥想的目标是与终极实相交流或合一。吠陀知微者提到四个生活目标,即:世俗和神圣的知识、世间繁荣、满足合理欲望,以及自我知识。自我知识是所有目标的巅峰。财富和繁荣在她们不被用于自我知识时,就会产生幻觉和幻想。道德和伦理,当它们不是为了自我知识时,就会退化成开明的私我。艺术和美学,当它们不反映普遍的自我之统一性时就退化为混乱。科学和技术,当它们不是为了这一目标时就表明是自我毁灭的武器。

自我知识,作为冥想的目标,是对所有实在之实在的上帝包容的一切,直接的觉悟。直觉觉悟是灵性探索的终极目标。推理可以表示可能性或然性,但绝无法达到确定性。

直觉觉悟就是如其所是地,而非根据我们认为的去感知事物。它的有效依赖于三个因素,即:经典理性和个人经验。经典向灵性探索者提供了灵性假设,但它们无法替代直接经验,就如一个乡村,不管在书中被描述得有多好,都无法替代人用眼睛去看去感受。所以,在经典中所学到的必须经过严格的推理的检验。诚实的怀疑必须得到解决。最后,在理智上确信所学习的内容之稳定性之后,灵性探索者还必须反复地冥想它。

真正的觉悟,既非经典,既非推理,也非经验能独立创造的。单单依赖经验经典的人,会变得教条。推理会隐藏一个人欲望的合理化,即:人会使用理性去证明他想要证明的东西。个人经验本身也可能具有欺骗性,因为它也许只投射个人观念。但是,当三个要素共同导致同一结论时,我们就可以确信已经达到了直接觉悟。

四 冥想的益处

冥想的益处有三方面:灵性的、精神的和身体的。

五 冥想三要素:冥想中专注的对象、冥想期间占据心意的意识中心、引起专注所使用的方法

冥想对象:在练习专注和冥想中,所选择的对象或理想可以是具体的,或者是抽象的;可以是一个词,或者是一种观念;可以是一幅图像,或者是一个符号;也可以是一个神的形象,或者是一个人。

意识的中心:当心意设法去观想一个对象,让它保持在某个确定的点上,例如头顶上,或者心,并且只是通过身体的那个部位,而不是其他部位,成功地获取了知觉的时候,它已经达到了专注;当心意成功地使自己保持在那种状态一段时间后,它已经达到了冥想。

吠檀多的圣典提到我们的身体有六个意识中心,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如下:海底轮,在脊椎的底部;生殖轮,在生殖器的底部;脐轮,在肚脐的区域。心轮,在心的层面上;喉轮,在喉部的下端;额轮,在两眉宇之间。

专注的方法:

1 体式:完美的体式是脊椎骨、头部、胸部和颈部都保持挺直,身体没有移动,心意保持一种平静的状态。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是莲花式坐盘。

2 时间和地点:最佳时间有四个,凌晨三点到五点,中午,黄昏,午夜

3 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节制

4 自我分析的过程

5 神秘崇拜

6 持咒,或者重复一个特定的圣言

7 调息,或者呼吸控制

8 仪轨和神秘崇拜

最后一部分,讲了一些冥想的最新进展以及一些冥想过程中常见障碍及相应对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