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宝岛眷村的读后感大全

宝岛眷村的读后感大全

《宝岛眷村》是一本由张嫱 主编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宝岛眷村》读后感(一):异乡的家

一直以来都很想了解眷村文化和眷村的方方面面,这本书让我对眷村有个初步的认识。眷村的国军老兵离开故乡,来到异乡。但是他们的子女作为第二代移民却把台湾当做了自己的故乡,大陆成了他们的异乡,多么复杂的感情!

《宝岛眷村》读后感(二):怀念那纯朴的日子

眷村,曾经在台湾各地如杂草般生长,开枝散叶,如今默默淡出,成为消失的历史痕迹。眷村人,眷村事是台湾的一页历史,承载了那年代一群老兵的记忆。眷村的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公共厨房撩起我对儿时那片平房生活的回忆。眷村人简朴的生活片段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想念我儿时的点点滴滴。 ”

《宝岛眷村》读后感(三):六十年

读完《宝岛眷村》,已是昨晚十二点半,在复杂的情绪中入睡。台湾,我去了两次,不够,还要再去,至少去10次吧。眷村,台湾的别样风景,特定时期历史的遗痕,我不曾去过,以后会去,书与实景,可以互相印证,历史与现实也是,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虽然在散失中,但仍有保留,也是幸事。

这本书,是在北京3W咖啡举办活动时,从那里拿的,朋友说可以拿走,另外他也可以找出版社再要来补上,所以我就放心地拿走了,并不会一直保留手中,计划传递给@郑远滨 ,因为他常去台湾,对台湾的人文也感兴趣。

有时候,人与书的因缘,是必要看到,才会结缘。

《宝岛眷村》读后感(四):和台湾一点也不割裂

不知什么时候听过眷村这个词,但无疑是在影视作品中,或许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吧。后来模模糊糊知道眷村的含义,这让我想起2005年左右唯一谋面,现居台北的二舅公。

他是国民党老兵,籍贯宁波,妻子是台湾当地人,和本书中很多退居台湾的老兵似乎有着相同的经历。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住过眷村,对他的经历除了上述这些,只有通过他的女儿略知一二。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南京,第一次遇见这个台湾的姨妈,最特别的印象是她远小于实际年龄的外貌,一口港台腔的国语,还有她带来的各种台湾的礼物——新奇而又实用。

再后来,在祖辈断断续续的描述中得知,这位台湾的舅公有着不错的生活和经济条件,经常接济在大陆的兄弟姊妹。而后者却常常为接济数目的多少互相攀比、争执不休!

自从2005年舅公踏上故土后,如今90多高龄的他已再没有精力回到大陆祭祖。那个梦中的故乡,也只能停留在回忆中了吧。。。

《宝岛眷村》读后感(五):至少还有你

鬼使神差的从图书馆里借来这本书,但却感到收获颇多,前不久正好和初中同学一起去台湾自由行,在那里留下太多美好,太多不舍,还有····就是太多疑问。手里拿着地图莽撞地穿梭在捷运,一句“需要什么帮助吗?你们是想去哪里”悄然在耳边响起;接过美味的夜市吃食儿,少不了那句“谢谢”。。。太多的人情味,太多的温暖,让从繁华虚荣的“大都市”来的我们怀有太多疑问。

信手翻开这本书,不禁感叹是不是台湾人都还有怀有着那一丝眷村情怀,让我们这样的观光客无时无刻地感受到那弄弄的人情味。。。以前的眷村,邻里之间互相帮衬,在物质生活最困苦的时代,让每个人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强大的精神世界。至少还有你,让每一个在眷村生活的人坚韧地生活着。。。至少还有你,让颠沛他乡的游子,心中多了些许宁静。。。至少还有你,让眷村成为一个独特的团结的集体。

合上书,我又感觉自己好像也有一个眷村,好像很远又好像很近,远到再也不会触碰,近到就在昨日,就在小时候。其实,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眷村,那里存有你小时候珍贵的记忆,保有你最初的玩伴,弥漫着你最爱吃的味道。的确,眷村就像是一个掉在地上的蚂蜂窝,无论过去怎样,现在都只是被拿来怀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