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论语中的名言读后感锦集

论语中的名言读后感锦集

《论语中的名言》是一本由15.00元著作,144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09-1,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语中的名言》读后感(一):权当读书笔记

只读了几十页,就受益匪浅,一些自认为颇有意义的句子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使与人乐乐?曰:与君一些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

《论语中的名言》读后感(二):先生有话说

第一次看南怀瑾先生的书,是那本《庄子諵譁》

在和一个妹子逛书店的时候,随手看到就买下了

结果很悲剧的是,我买的下,却没有看到上。

语言非常口语化,本身也就是授课的记录。这本也依旧如此,通篇就是把论语给用先生自己的理解分析了一遍。

不过倒是纠正了不少我之前对于《论语》的误解,感觉还是有些新的领悟的。

虽然很多人觉得失望,但我总觉得,作为一个学究,南怀瑾先生是值得敬佩的,最起码他会一直钻研这些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不管他的理解是不是最精准的,最接近古人的。

至少我从他的文字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每一次读书都有新的领悟和丰富,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从还行选到了推荐。

《论语中的名言》读后感(三):閒來翻書:南懷瑾講述《論語中的名言》

旭輝兄一直向我推薦南懷瑾,海濱兄以認為其境界甚高,在他們的“鼓動”之下,曾在北區書展時買過一套《論語別裁》,但一直也沒時間看。此書是自《論語別裁》中選出,亦大體可見別裁之特色。近藉工作之便讀一過,倒也是一番機緣。

學界中人,每譏南懷瑾為“野狐禪”,以為不入流;而他自己所謂“別裁”、“旁通”,亦未必沒有自知之明。在南氏著作之中,常識性的“硬傷”比比皆是,此處半點由不得假借,錯了就是錯了,沒什麼好說的。此是其學之不足,自當盡力彌補。若知己之誤而以“意不在此”、“觀其大略”輕輕揭過,雖非文過飾非,亦不遠矣。且其書流佈甚廣,以之教人,謬種流傳,誤人子弟甚矣。其人已矣,其後學整理者當若以傳人自居,當為之查缺補漏,糾偏正誤,庶乎其書有補於世而無大害,亦免“江湖騙子”之譏。

但另一方面,在我看來,儘管南懷瑾對很多問題的解釋都有問題,但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卻是真的懂,真的有所悟入。他反復強調,中國的學問在人生之中,由體驗得來,實是抓住了重點。他在講《論語》時,由於面對的對象大多是社會普通民眾,還有一些政府、企業的領導之類,免不了通俗一點,結合“實際”一點。但他的落腳點基本上在於對人的陶冶,在於教人修養德行。與“心靈雞湯”不同,他不是要慰藉心靈,而是要導人向善,導人通往仁的境界。對《論語》所包含的道理,他儘量予以指點:看似淺顯的地方他教人不可輕忽,有些深奧的地方他又不點透,目的則是要人自己去思考。作為通俗的讀物,自有它的好處。

當然,我也并不覺得南氏有那麼高的境界。對儒學他有體悟,有心得,卻不是儒者氣象。他的言辭之中,似乎有黃老機權之術。比如他講善惡的相對性,看到路邊的有人很痛苦,救了之後發現是壞人,所以會後悔,反不如不救。儒家則不問其人好壞與否,救人都是義不容辭、毋庸置疑的。若其人曾作惡,自當教化之以使其從善,而非盼惡人。又如講朱元璋把兒時夥伴招來做官,後來又殺了他們是因為這些人自己擺不正位置,並不是朱元璋對他們不好。此事在歷史上究竟有無其事姑不論,就理上言,卻不知朱元璋不別賢否、不辨材能地隨便授人以官本即是不對,以這些人不敬而殺之更無仁心甚矣。或許在這些地方,南氏不過隨口道及,用來衍說另外的道理,但細微之處卻可見人心術之微,此則不可不思、不可不慎也。

若論立於當前時代解說傳統文化且不艱深者,予極喜錢賓四先生之書。不論就境界、就解說之深刻來說,勝於南懷瑾遠矣。唯其書多為淺近之文言,不如南氏通俗易懂。人之趨易而避難,致流於隨波逐浪、不求甚解,惜哉!

2013年8月6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