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1000字

《日本人与中国人》是一本由[日] 陈舜臣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一):我看《日本人与中国人》

这本书从历史源头开始写中日渊源

陈舜臣非常客观的写出了中日的差异

我周围存在百分之八十的人不能去客观看待中日关系

无穷尽的谩骂声都锋芒指向日本、日本人

如果一个人看待事物不完整

那么他的评价也是片面的

不具备可考性的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二):这书读的“困难”

有说法是“台湾有柏扬,日本有陈舜臣”,说实话,个人觉得不应该把他们两个相比并论。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深的感受是:

1.最好谨记这仅仅是 本随记,是一家之言,所以不要求全、求对;

2.作家的介绍里面虽然说是什么华裔,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个“作家是华裔”去除,那么阅读就会更加理性;

3.既然在随记,那么就要保持自己的冷静了,作者也有不客观、不准确的地方,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和视角非常值得我们参考的。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三):华裔日籍小说家的文化比较短篇集结

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日中文化的比较之作 虽说作者是中国裔 但是日本出生日本成长免不了他以日本人的角度与语气来进行叙述

其实在读到开篇的几篇 我有一种不舒服感 应该就是这个导致的 但是读到后面 其实觉得有些观点自己还是蛮认可的 比如日本人的血统至上与中国的包容性 日本用鸟铳中国用大炮

其中日本作战行动一致这个方面也由之前读到的万历十五年倭寇作战方式的相关内容印证

最后一篇是作者关于曹操的考证 找不到日本人与之比较的痕迹 应该是作者比较得意之作 所以才收录其中 毕竟这本书也是作者各种短片散文及随笔的集结么 不过其中的观点还是很让人信服的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四):还可以吧

里面虽然对比了一些变化,但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写书面对的读者解读是面向日本人的。然后就是感觉时代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里面的一些对比在如今已经不太有了。但很同意中国是个不愿意改变的国家,但一旦改变就是彻底的。当然了我们的包袱确实比其他国家沉重的多,刚抛开又有那些不嫌事大的想再给自己背上。你说确实这个包袱曾经很辉煌,代表先进甚至影响了周边国家。但,这不都是过去吗?如果一味的怀念曾经为什么不去当猿人?要进步干嘛使的?那些一味说几千年前多好多好的,甚至那些传下来的书多神多神的,去看看当时生活水平的记载难道不清晰吗?别的不说就人类的寿命来看,多少人,别说普通的,就是帝王想活到现在平均寿命有几个?所以,努力去发现未来,活好现在。别再没事找事的去把N多包袱往人民身上背了。自己愿意背自己背去吧。

《日本人与中国人》读后感(五):读完后很失望,远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好

在南风窗南书房栏目中看到这本书的推荐,以为是一本严谨的分析两国人民异同的著作,从网上购来随手一翻,顿时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作者以文艺的笔调来谈论中国人和日本人,实际上只是一本随笔集而已。某些内容表现了作者身为华裔日本人的迷茫和痛苦,寻求身份认同的无奈。但是大部分内容缺乏可读性,天马行空,逻辑混乱,特别荒谬的是作者居然替丰臣秀吉感到遗憾,认为满清作为异族能够以几万人征服中国,如果丰臣秀吉再耐心等待十余年,等明朝腐败透顶,则日本也有灭亡明朝、征服大陆的机会,而秀吉错过了这个机会实在可惜。这种论述着实暴露了作者以日本人自居的心态。而作者更为搞笑的是,他把满人男子前额剃光的发式和日本古代男子头部剃光的发式类比后就得出了日本和满洲有血统文化亲缘联系的结论,实在令人喷饭。虽然这本书里面某些看法有一定合理性,如对日本人的血统主义和中国人的文化主义的区别的论述,但是作者随笔化的散文写法,总让人觉得缺乏说服力,而且结构散乱,章节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如果作为消遣的书勉强可以看看,如果真的想了解“日本人和中国人”这个话题,建议还是读更加严谨的学术著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