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1000字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1000字

《茫茫黑夜漫游》是一本由[法]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一):书的结尾

拖轮的汽笛声从远处传来,越过一座座桥梁、一个个桥洞,越过船闸,传向更远更远的地方。汽笛声向所有的驳船呼唤,向全城呼唤,向天空和田野呼唤,向我们呼唤,也向塞纳河呼唤,要把我们带走,要把一切带走,永远带走。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二):炸裂吧!暗夜尽头! ——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

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波伏娃的终生伴侣萨特先生这样评价过塞利纳:“也许塞利纳将是我们中间唯一永垂不朽的”。这可是一句至高无上的评价了,毕竟萨特可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当然,他并没有去领取——“我拒绝荣誉称号,因为这会使人受到约束,而我一心只想做个自由人,一个作家应该真诚地做人。”也有可能,萨特先生心里在想: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三):记得过去的文学评论把这作者说成是反动作家

呵呵呵,历史总是富有讽刺意味

...................................................................................................................................................................................................................................................................................................................................................................................................................................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四):长夜漫漫

从书名看以为会是一部晦涩的哲学性作品,实际上却是一部充满了讽刺和自嘲意味的小说。主人公的“漫游”从法国开始,由战场起端,从开始就具有黑暗色彩。没有感人的呼喊和壮烈的牺牲,只有作为一个普通士兵的痛苦和厌倦;无尽的硝烟和流血只让人寻求长夜作为庇护。主人公觉得这种战斗毫无意义,纯粹是在消耗生命;他只想办法求生。在通常意义上这种行为被认为是怯懦的、自私的、无爱国心的,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普通人,尤其是无政府主义者,很难面对战争而依旧顽强。所以他选择装病(最后真的生病)来摆脱战火——这一下漫游地到了非洲,在航船上被诬陷和阴谋压制,到了殖民地土地上依旧穷困,货物还被别人偷走,最后被卖到了前往美国的航船。尽管船上生活算得上舒心,主人公还是选择到美国闯荡。

陌生的土地并不像“美国梦”宣传那么美好,作为社会底层的人,美元沙沙作响的声音只能算是天上有的仙乐。黑夜依旧笼罩着贫苦人的生活。在体会到一次真正的爱情之后主人公回到法国当了医生。所目睹的是没有体验过真正幸福和爱情的年轻舞女唱着歌颂真爱的歌曲,一个子儿一个子儿为儿子攒钱的父母却想着要用炸药杀了老母亲,研究科学的教授穷困潦倒却倒因为滑稽的发现改善了生活……最终是以一个枪击案结尾,却并不显得悲伤——一切依旧麻木,长夜依旧没有离开。

《茫茫黑夜漫游》读后感(五):赛利纳的笔力

这本书我比较欣赏两个方面,一个是语言的营造能力,这里的语言风格有着自己的特色,有些放荡的口语,令人感受到随处鄙视无趣漫无活力的语言格力,这种语言风格跟想表达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人感觉置身其境,没有阅读的隔阂,跟网络上的那种肆无忌惮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一个我很欣赏的地方是透露出来的精神状态的结构视角。这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极力追求高尚或者上进的单纯的心,在无所适从的世界被一步步击碎,由单纯变成一个浅陋无知的心,但这颗浅陋的心是一种既是跳出“红尘”外的旁观者,又是大乘佛法中坠入地狱的视角。我想作者的笔力能体现在这个结构视角上。

事实上,许多作家,不管有没有名气的,都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时代精神状态的缺失点,只是他们选用的表述方式不同。而能比较优秀地阐释他们所观察和理解到的时代精神病态,也就寥寥可数了。塞利纳的笔力很深厚,他能传达出他看到的虚无、漫无生趣、无视人类道德的时代精神病。

我看这本书很是深有同感。联想到现在的流水线工作人员与拼命考公务员的人们,古今无不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