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同情中斷錄读后感1000字

同情中斷錄读后感1000字

《同情中斷錄》是一本由木心著作,旭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 220,页数:1999-09-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情中斷錄》读后感(一):由木到石,升华也是心死。

有人说陈丹青好似木心的颜回,我也随大家欣慰了一番,还有个颜回嘛。直到看到陈丹青说:

“凡添几首新作,他会约我去北方大道南侧一张长椅上见面,摊开我根本看不懂的诗稿,风寒街阔,喜滋滋问我:味道如何?”

我才知道原来木心是连一个理解他的人也没有的,孤独至斯。

木心赶上,三进班房,此后流离他乡,晚年回国,在乌镇去世。我去过乌镇,去的时候不知道有木心这个人,所以一定再去,再去看乌镇,一定是不一样的眼光。

再看到看他大陆未刊的《同情中断录》,沉痛至极。年轻时候木心不是这样冷冷的笔调,有过热血有过门生,也关怀过学生,为之诬陷入狱为之骗钱骗财的都有,遇上陈丹青的时候已经不是柴而是炭甚至是金刚石了,升华过了。

由木到石,升华也是心死。

他在江湖之外。

《同情中斷錄》读后感(二):同情中断了的辛辣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遇到一本让自己忍不住放声大哭的书了,对木心先生的了解并不多,唯一知道的是他有个学生叫陈丹青,是个有学问的老先生,但不曾想到会那么喜欢他写的东西。

十篇悼文,悼的到底是什么?读者自解吧。

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本书,有些人“特意”百度了内容来谈他的理解,只是没有读过原著又怎么可能正真感受到笔者的用意呢,有时候真的觉得不知道比知道一些而妄加揣测来的更好,至少不会下一个自以为很正确的结论。

常常想怎样的书算是一本对自己而言是有意思或者说有趣的书,读完《同情中断录》,有些顿悟,大概是要么能让我哈哈大笑,要么能使我嚎啕大哭,至少在笑与哭之中有所触动吧。

看到客西,祁弘,敏特他们一众人最后的模样,仿佛可以感受到木心先生内心的痛吧,作为师长他对他的孩子们是爱而非同情啊,只是世事变迁,终究是“不见面比见面好“啊,这才是最令人难过的吧。也曾秉烛夜话,也曾彼此交心,却沦为此种境地,终归是遗憾的吧,看到那些曾经喜爱的孩子变成了不愿相见的孩子时,内心的失落大概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面对亲友的离去,大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总有来不及说的话,来不及道的情谊,所以啊,那些爱也好,同情也好,哪怕是恨也好,当一切随着死亡,随着生命的终结而中断了的时候,也只剩下一声叹息了吧。

很久没有写过长评,写完又似乎不尽是自己想说的,人总是对喜欢的东西无法正确表达吧,中意到不想与人分享,这大概就是读完此书的感受吧。

《同情中斷錄》读后感(三):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 无所谓完成

“本集十篇,皆为悼文。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开头几句话就让人不忍再读下去。

每一篇都是一场告别,告别童年,告别挚爱的邻居小孩,告别医生朋友,告别学生…

木心回忆自己对邻居孩子的喜爱到了何种地步,“我有一个乖戾的念头:如果这孩子面临灾祸,我可为之而舍身,自认我这一生那样也就完成了——这是一个被苦于无法表示的爱,折磨得嫉妒、阴惨、酷烈的少年的怪念头,不知世上有没有另一个人也曾如此经验。如有,我是欣慰的,若无,我也欣慰,因为我已证明了人是可能具有无欲无功利观念的单纯的爱,即使只是一念之诚,确实是有过,而且不谙世故的少年人可能会去实行的。”

在广州将要与旧时学生会晤,正走在路上,却油然觉得虚荣心不能满足彼此,想见又不愿见,于是“走下石阶,混入路人之中,街道零乱猥琐,炎阳高照,我心中一片凄凉。”

觉今是而昨非。

最后一章回忆自己20出头“人生刚打开门,下台阶,还没上路”的年纪里教导学生,后来避世在莫干山上招待一众门生,而后学生的境况却一个个始料未及。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当初各奔前程得失沉浮已不必厚非,三十余载音讯全杳也已不足为憾,只待重逢的一夕目击而笑,细数风霜沉着痛快,人生至乐可谓无过于此,就像我们之所以苦苦执着性命,为的便是换取如斯的酬赏。讵料一个一个相继永逝,而且没有一个堪称安详瞑目,他们的生命都是被攫夺遭摧毁的,其中亦有败德而自取灭亡者,我也原谅,着眼于畴昔贤美的一面。”

劫波渡尽后木心先生重返上海外滩故居,只作翩然感慨:“生活,是一桩无罪的罪案,往事如同隔世,当年齐弘他们七个,也曾在此眠食,彻夜剧谈,山高水长,不知前途命运为何物,所谓哀乐中年则已是天各一方”。

像是读了一整本的悼词,字里行间不似《祭十二郎文》《哭女诗》那样,悲恸直入人心,只是隐隐约约,faintly.悼念与浮汆越夗一同逝去的童年,悼念儿时邻居早夭的孩子,“草色遥看近却无”,悼念童年时居住的乌镇故土。

奈带奈蔼,不需要同情,而是爱。查阅了资料,这句话还是没有看明白。

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书里反反复复“念叨”了多次的“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又联想起木心先生说“我这一生,各个阶段,全是错的。”

说不出的沉郁,悲从中来。或许用福楼拜的形容更加恰当。“辛辣”。

对木心先生的印象是逐渐立体起来的。用我母校校歌中的几句词形容不为过: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