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的读后感大全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的读后感大全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读后感(一):他人眼中的木心

懒惰如我者,选择用这种方式勾勒木心的形象,了解木心的作品,实在是过于浮躁,过于功利,过于不尊重了!

之前扫过一眼木心的作品,竟然忘记了是哪一本小册子,更多的是从短视频中,自陈丹青口中听说木心先生。

而今透过他人之眼解读木心,先生的诗歌散文绘画甚至音乐在一篇篇介绍中跃然纸上,是民国贵族的遗恨,是对去国往事的无奈和逃离,满腹经纶的先生,坎坷不平的一生,不知先生是如何品味自己的人生。

先生的文风也如其生命的轨迹,追求自由,无受格律条款的束缚,想必先生是幸福的,是丰盈的,是微笑着的!

但是,我始终坚信慈祥与固执,博学与任性,不是天生的敌人!!

乌镇的木心纪念馆,期待着前去感悟!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读后感(二):左手绘画、右手文章,他追逐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歇

面对时间流逝,他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面对人生转机,他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面对生活态度,他说,“要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相信你一定读过他的那首《从前慢》,“从前车马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他是用一句话,就能戳动人心的作家木心,一个左手绘画、右手文章的“流浪诗人”。 今年,是木心先生逝世的10周年,青年学者夏春锦和木心的忠实读者唐芳,在《我之为我 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一书中,收录了30多位作家和学者关于木心先生的作品,以此表达对木心先生的敬仰之意。 书中有胡晓申、王琪森、方阳等人,回忆他们与木心先生的生平往事;也有孙郁、林少华等作家学者,对木心其人其作的看法;还有与木心先生相遇相知的陈丹青、陈向宏对他的深厚情感。 回看木心先生的一生,他酷爱文学、绘画、喜爱音乐,还有他时时刻刻都装在心里的读者,以及对艺术的那一份永不磨灭的初心。 木心先生出生在浙江乌镇,母亲是他的任老师,言传身教和文学素养影响着他的一生。 年少的他酷爱阅读,大量的阅读让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也心之向往丰富的人生经历。因此,他选择离开了家,也寻从自己的内心,去追寻他热爱的绘画和文学。 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就读时,福拜楼和尼采的观点和方法影响他的一生。在上海高桥育民中学教学生美术和音乐的他,房间永远充满着艺术的气息。 粗大的画框挂满了他的房间,他的桌上有各种颜料和画具,而床边永远摆着几本精装的书,他对艺术和文学的热爱可以说是已深入骨髓。 即使时期被迫入狱,他也没有放弃心中的那一份挚爱。他在白纸上画着黑白色的琴键,来无声地弹奏,用一张张小小的纸条创作出了大大小小的画。 那时,艺术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默默背书和唱歌帮他抵挡了寂寞。无论是怎样的环境,都没有改变他对艺术的热爱。他说,有了笔,有了纸,就有了我的艺术。

熬过了艰难的岁月,木心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起色,卓越的才华让他有了新的转机,担任了上海为庆祝建国30周年工艺美术大展的总设计师,成为了上海工艺美术协会《美化生活》的主编。 追逐艺术的脚步却从未停歇,57岁的他,选择了赴美留学。76岁的时候,他在哈佛大学举办了画展,很多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2006年,他又选择回到他的故土来安度晚年。他说,这算是落叶归根。 谈起木心的一生,人们不禁敬佩他对艺术的追求,也敬佩他对艺术的教养。 谈起木心,有人说他是带根的流浪诗人,他的文章沁人心脾,他的画作卓然自立,他的乐谱自由开放,有着特别的境界和韵味。 面临人生的困境,他总是在对自己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而每一次转身又会坦坦荡荡。 我们生活有时充满荆棘密布,但是只要像木心先生那样,始终不忘当初的赤子之心,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读后感(三):《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与世间一切美好相携到老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哪怕我们对木心先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却一定听过这首诗,还记得当时读到这首诗的感受吗?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是一批专业的读者,如陈子善、孙郁、童明等从各自的角度对木心其人其作进行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木心。 这是我第一次去了解木心先生的生平,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才能领悟为什么他可以写出不同的文字。从小句对艺术的着迷的他,十七岁带着满腔的艺术热情出走乌镇,一心要做知易行难的艺术家,后来因为出身问题遭到打压、批斗和囚禁,艺术成了他那段晦暗时光里的精神支柱。

木心先生说过,“快乐是吞咽的,悲伤是咀嚼的;如果咀嚼快乐,会嚼出悲哀来”。他经历过疼痛与挣扎,经历过挫折与打击,然而这一切他都不愿意再提起,是忘了吗?我想不是的,因为有些伤痛是无法忘却的,但生命里总还有一些东西要重于那些伤痛,比如文学、比如绘画、比如音乐,因为艺术的世界是那样的广阔,才给了他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去挥洒自己内心中的热情与热爱。 木心先生说“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是啊,我们不需要去苦苦追寻他的脚步,因为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他的悲喜与我们的悲喜或者并不相通,但那些文字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可以与我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文字是连接心与心的桥梁,在那些动人的文字里,我们会一点点靠近他,了解他。 木心先生是独特的,他是一位难以归类、难以概括的作家。有人说“木心是游走在世界的过客,把东西帮文化打通,连接着精神的四野”,他在真实的生命中寻找着那些基本的、永久的精神的力量,他所写的使他与世界的每一次相遇,也是他内心深处的每一次思考。

坐落在浙江乌镇西栅的木心美术馆,每年都会举行主题特展和音乐会,这是木心先生彰显怀抱的方式,也是他艺术灵魂的延伸。我想,选择乌镇不仅由于这里是他的故乡,更因为这里的宁静与他的气质有几分相得益彰的韵味,他从这里离开,又回到这里。我们并不清楚他的内心究竟经历了什么,可想来他一定是不平静的,然而回到这里,他终究是渐渐平静的,不仅因为这里有风、有水和一顶桥,更是因为他从一个广袤的世界回归,更希望在一份沉静悠远中沉淀,然后,与世间一切美好,相携到老。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读后感(四):回忆木心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首小诗《从前慢》,让我认识了当代文学大师木心。最近有幸读了《众说木心》这本书,对于木心其人又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据说木心生前很在乎读者对自己作品的反应,这无可厚非。我始终相信,时间会筛选出那些经典之作,想要获得更多的赞誉,就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上多下功夫。与此同时,一个人的品德人格如何是很重要的,这方面同样需要我们的经营。 其实完美的人是很少的,当我们去回顾历史,也要更加全面冷静的去认识一个人,才能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有人说他是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人认为倘若他不那么做,当时的天下会更乱。他确实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它,从而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木心本来出生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本来他可以按照父母所安排的那样去生活,但是他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更喜欢文学艺术。 木心说,现在生活虽好,但这是常人的生活,温暖、安定、丰富,于我的艺术有害,我不要,我要凄清、孤独、单调的生活。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了。 敢于勇敢的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这是非常值得让人敬佩的。只是后来在他的人生中也有很多大的挫折,甚至包括多次陷入牢狱之灾。但每一次他都能够坚强的扛下去。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人对木心生平往事的回忆和解说,有对木心具体作品的学术性评论,也有对于木心其人的综合性评述......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木心的为人与文学成就。 木心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即便在劫后余生之初,木心也能以卓尔不群的才识与风度折服身边有数的几位慧眼者。木心对于艺术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这种坚定的信念或许也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支撑着他。

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童明写的这篇文章中写道,木心全方位地浸润在世界各个文明的文学艺术中,默默研习几十年,很晚才出现在国人视野里。他的归来,有如晨风唤起了回忆,清新,也令人意外:为什么此人经历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磨难,仍然保持自由的个性:并日他的写作居然没有与中国传统断裂,也没有与世界斯裂。 这本书主要谈论的是很多名人对于木心的评价,这些评价是否准确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从这些评价中看到木心大概的样子。我们应当去纪念每一个为了艺术孜孜不倦的人,木心就是其中之一。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读后感(五):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说到木心,你会想到什么呢?我立马想到的是木心的那首《从前慢》:“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对木心的关注,起源于绘画,聚焦于文学。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而陈英德对木心的赏识和鼓励成就了当时的木心,让木心获得了更多的创作信念。

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

6.8

夏春锦 唐芳 主编 / 2022 / 湖南人民出版社

陈英德这样说,他孑然一身,唯有艺术。曾经“在患难之中,恒以哲学自坚其心”的人,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程紧接一程地进发。木心来到美洲,还将去欧洲,无他——继续对艺术的尽情尽兴之追求。我再次诚挚地祝福他。

虽说木心一生也算坎坷,但好在他坚持了他的梦想,他的画、他的文学作品被后世所记得。看上去对木心感兴趣的研究学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特征:一类是孙郁所说的“大部分都不是当代文学批评界的人”,;另一个是普通看重木心突出的诗性思维和特异的美学风貌。

木心除了文学作品,还有绘画和音乐作品也受大家喜爱。陈丹青认为: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李娟认为: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木心仿佛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他的语言简单明了,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充满智慧和力量。

就像李娟说的,木心的文字就像是星尘一样,可以在黑夜照亮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想这是李娟对木心的赞颂,赞美木心的文字简洁却有力量,能够温暖读者的心。

木心先生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当我们看木心的文字和画时,其实那些作品也在看着我们,有善意的人注视它时,它就醒了。

众说木心,千人眼里有千个木心。在你的眼里,木心是怎样的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