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1000字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1000字

《木心谈木心》是一本由木心 讲述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一):“别人不理解你时,不要站出来讲”

《豹变》一口气读完,《木心谈木心》却不能,总得看看停停反刍许久,怪不得陈丹青听课时笔记记了这么多,也幸亏记了,让我们看到了历经“千帆过尽万木荣枯”后,嬉皮傲娇又谦逊可爱的木心。看有人酸溜溜的嘲讽陈丹青出书的动机不纯,真是好笑呢,因为现代人不管开会还是听课都爱用手机拍PPT,笔和本即使拿了也大都是象征性的打开,他们怎么能体会这厚厚的大几本笔记里包含了多少学习与探究。

学习的“无纸化”确实让知识貌似易得了许多,但会不会有哪些遗失呢……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二):听木心谈自己即事

我乐于听木心谈自己的文学回忆,他娓娓道来,不时杂几句俏皮话,在一个字一个字的空隙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隔烟绕雾中真正窥见了他本来的样子,我喜欢的样子。可是我又不喜欢他谈自己,听着他讲自己做访谈的语言技巧,作品创作的心路历程,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消失了,于是我看到他洋洋得意地一刀刀解剖自己,脸上微微带笑,像极了小时候那个我无比讨厌的总是欺负我的同学,他一点点把迷雾拨开,我看到血流满地,再也没有了美感。而木心了解这一点,所以他不出版这本书,可是陈丹青不,他想让更多人知道木心,看到木心,他揭去了木心的面纱,将他晾在白晃晃的日光下。我想,很多时候,作者都知道他们本身的价值,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因为他们已经公平地审视过自己。所以,若木心见此,大概会觉得难堪吧。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三):读《木心谈木心》

木心说:杀手锏从来都是不说的。

我说:要是说出来,还是要学不会的。

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木心自己说的,天才分两种,一种是熬得住不说的,一种是熬不住的。

我看老爷子属于后者,赖不掉。

一个月前,木心艺术馆终于开门迎客,而最近,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在乌镇召开。那个被嫌弃的地方倏忽一夜,张灯结彩。

要是老爷子有幸见到,不知心中作何感想;但今人迎面撞见坐进博物馆的木心,想必定会恭恭敬敬,礼让三分。

我们都少了点悟性和人性,于是生命要学着敬畏生命。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四):关于木心能说的太多

关于木心能说的太多。80年代末的纽约,一场因缘际会的文学偶遇,像冬日里的火炉一般在杰克逊高地燃起。试想,若没有那些年轻人催促撺掇,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会存在于世吗?艺术的天地百里无人,无数次的与自我切磋、商榷、诘问、揣摩,终于因一场朋友的聚会而偶然发生。所以还是感动,仿佛冥冥中一切自有天意。

比起很多不屑于木心的批评者,我是敢于肯定木心的文学的,所以我不怕说出自己的理由,但也没人和我辩驳,所以我不说。其实木心这样的文章,光凭其独创性就是很有价值的,以优劣去评论就庸俗了。

大多数写作者的问题在于,书看得多了,变得老成圆滑、缺乏热情了,但是木心没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木心的文学珍贵之处就在于,始终有一个赤子之心。其实,木心的文章里破绽、漏洞和谬误很多,但你看了看,觉得这样反而更好,尽性,自然。老成又不是真的老成,说是少年意气,又老气横秋得很。所以木心就是这样,像一个老气横秋的少年。

《木心谈木心》读后感(五):读书笔记2018.3.23《木心谈木心》

1、作家”是个“行业”?当“道德”由“职业”来规范时,还可能是道德? 倒可以谈谈作家最不道德的行径是什么,那是:存心欺骗人,蓄意狎弄人,使读者习惯于被欺被狎,久而久之,以为不是这样就不是文学——“这样”的现状,正是作家的作孽。 2、商品社会不受文化制约,便反过来制约文化。文化一旦成为商品,必然变质。 3、反思中国文化命脉的延续和发展,只能期许于社会的多元架构的缔造。中国的现状是,有的地区“元”而不“多”,有的地区“多”而不“元”,“文化”一直在商品和政令的夹缝里喘息,中国文化可真经得起折腾,这个韧性,也许便是希望之所在,不妨提前“其言也善”,走着瞧而瞧着走吧。 4、哈代说:“多记印象,少谈主见。” 5、此书面世,应是大可寻味的文本,赏鉴木心而有待申说的作者,会留意他所谓“精灵”的自况,所谓“步虚”的自供吗——承老头子看得起我们,提前交了底,以世故论,诚哉所言非人:这是文学法庭再严厉的拷问也难求得的自白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