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类与自然世界读后感1000字

人类与自然世界读后感1000字

《人类与自然世界》是一本由[英] 基思·托马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大32开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4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与自然世界》读后感(一):脱裤子放屁

基思·托马斯是一个很好的历史学家,他的《巫术的衰落》写得很棒,但这本书却令人失望。他广征博引,只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16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英国人对自然的关系和看法。这个道理是地球人都知道啊,犯得上你老人家嘿咻嘿咻地费力论证吗?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为规范甚至可以说出色的学术论著,全书材料翔实,逻辑严密,论证可靠,让人挑不出毛病。但读完后给人的感觉却像,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当代学术似乎越来越成为这种脱裤子放屁的游戏。

《人类与自然世界》读后感(二):百科全书之必要

任何一个人文研究者,同样也应该是基本性质的百科知识的具备者。考察文学,丹纳所言的种族时代与环境的各项知识,才会更能知人论世,观点确凿,而不会带有强烈的个人偏见与妄见。该书讨论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之于自然界的关系,博物学与民间的错误,动物,树木与花卉等观念在十六至十九世纪的变迁,对于我们回味那个时期的文学,那个时代的知识总和如何投射和影响到诸位作家,大有裨益。我们哀叹缺乏常识与学识的作家,同样,也会哀叹缺乏常识与学识的批评家。这本书有力地为文学或者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内容丰瞻的佐证,同时书的结构与书写方法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里面的引文之丰富让作者获得了“精当地运用引文的天赋”的美誉。如本雅明的名言:我将用引文构成一部伟大的著作。

《人类与自然世界》读后感(三):很有趣的书,很无聊的书评

这是一本很有趣、可读性极强的书。作者关注的是近代以来英国人关于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及人与其他物种关系的观念的变迁;概括来讲,在这一期间,人类独特性的古老命题受到怀疑,人类中心主义被动摇,动物和植物在人之观念中的地位上升。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人类优越性”,提出在英国近代初期,神学家和哲学家往往采取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第二章,“博物学与民间错误”,论述了博物学的兴起有助于打破这种无论大众还是学者都秉持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第三章,“人与动物”,考察了人们在农场、家庭中与动物在一起的实际体验如何与当时的正统神学相冲突、并最终激励知识分子发展一种完全不同的看待人与其他物种关系的方式;(第一二三章的总结,第85页)第四章,“对野蛮造物的同情”,讲述人们开始关注动物的苦难;第五章,“树木与花卉”,人们不再继续毁灭森林,消除所有无实用价值的植物,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得到情感满足开始植树、栽培花卉;(第四五章的总结,第244页)第六章,“人类的两难处境”,在这一章,作者提出了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显示了十八世纪末已形成的人类进退两难的局面:人类支配自然日益与他们的道德和审美感性格格不入,文明的物质需求与同一文明产生的新感觉、新价值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304页)作者认为这是现代文明的基本矛盾之一。至于最终后果,我们只能推测。(第307页)

作者在书中提出的问题很重要,这一在十八世纪末就已成型的问题仍然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该不该拿动物做实验?在一个为了满足人类需求而不得不批量化生产的时代,却要信奉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都是有灵性的,这其中的张力如何消弭?作者特别提到了宗教和美学对人的自然观念的影响,值得注意。

作者的长处在于引用各种文献资料,信手拈来,又能令其各得其所,把文章写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底封《纽约时报书评》这样称赞:“托马斯先生具有精当运用引文的天赋,在他的书中可以听到一千多种声音。”——这本四百五十页的书有一百五十来页是注释。学术大牛之一种,就是像基思这样在书中引文献无数的。

当下的国人,常常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洋人的指责,然而后者常常忘了他们的过去,而总是震惊于“中国人怎样怎样”。比如,在如何对待动物的问题上,“十八世纪后期,英国游客去国外旅行时,常常对外国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感到很震惊。……然而,以前却是英国人自己残酷对待动物的名声最臭。……”(第138页,139页)

这段历史表明,所谓的“普世价值”和“政治正确之事”是多么地具有时间性。可是我们都被卷在这股洪流当中了,我们的观念被塑造,我们的行为被改变,我们,无处可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