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Savage Detectives》读后感精选

《The Savage Detectives》读后感精选

《The Savage Detectives》是一本由Roberto Bolano著作,Farrar, Straus and Giroux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7.00,页数:5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Savage Detectives》读后感(一):流水账天才

Bolaño的流水账,我看了一个月。

到了最后,明白了infrarealism, 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反对Márquez和Paz,和魔幻现实主义的仿效者。

他的长篇小说比短篇好,甚至好过他自己看重的诗歌。把日常生活写出浓郁的暴力。这股浓郁,再也不用贩卖独裁/殖民/战争/政变这些“拉美题材”来实现。

他看似反历史的叙述,事实上是因为所处的历史,和我们认为的拉美历史已经相隔甚久。

他的作品有一种紧迫性,在绝望中的紧迫。但一笔也不着力那些令他绷紧神经充满愤怒的历史事件。就给你那些琐碎,接地气,又透不过气来的生活细节。

Infrarealism, visceral realism, 可以叫“浓郁现实主义”。

(看了中文版三分之一转去英文版。翻译差异大,还是得看英文。都是大白话,很好读。)

《The Savage Detectives》读后感(二):对野蛮侦探的误解

野蛮侦探这本书和很多文学作品不一样。第一,作者以故事中各种主人公的口气说话,毫无传统意义上的文笔和优美。第二,这个故事是没有结局感,无法预料,每个事件随机一般,发生了就发生了,没有长远的影响或者可以理解的意义。

这样的文学让很多人感到失望,第一是觉得好像博拉牛没有用心刻画人物与情景,第二是觉得好像用很长时间读完了书却没有任何欣慰感。但这也是博拉牛的可贵之处:真正的现实主义,是反映现实的缺乏理性,没有结局。在主观的现实里,每个主观个体都是自己的主人公;但在客观的现实里,每个人都是,也不是主人公。正是因为这样,这本书以数十上百个人的角度,围绕着他们与两个青年乌力瑟和博拉牛(估计是以作者为原型Belano和Bolano)匆匆而过的接触,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个青年的故事,还是他们各种不同的生命体验。很多文中片段是这样的:

‘我跟X去喝了咖啡,跟他讲我很爱Y, 他表示很同情。我们喝完了之后在街上走了一大段。然后X邀请我去他家。我们俩睡了,睡完了之后我再没见过X。和Y短时间后也分手了。然后我出国住了一段时间...'

或者

‘我那些时间在欧洲一直很难受,虽然有钱有事业,但是就是感觉自己好像是假货。然后我生病了,回到墨西哥,然后又去了加州,在加州住的时候跟一个水管工人有了短短的情史。’

或者

‘我在智利的时候穷的要死,又赶上独裁统治,然后我跑到西班牙,一贫如洗。但是后来我被新闻业捡起来当作话题,有了点知名度。然后我买彩票,赢了一大笔钱...'

用中文讲,就是人生无常。这是文学中对强加的故事感一种反抗。博拉牛的故事中,人是脆弱的,多变的,无法预料的。而故事的主线:两个流浪青年寻找这个以前领导过Visceral Realism(在这里我简要翻译为深感现实主义)的女诗人, 却好似是对这种精神和实体的无常性的反抗,一种对理想主义的,在特定时间里,短暂的执着。

《The Savage Detectives》读后感(三):荒野侦探

波拉尼奥最具自传色彩的小说。

第一部分以年轻诗人Juan García Madero日记的形式讲述与两个自称为Visceral Realism流派的诗人相识而进入他们的生活圈子的经历。这两个诗人即波拉尼奥和他的朋友Mario Santiago为原型的主人公。开头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路上》。拉美版穷困文学青年的生活,现实生活与精神自由追求之间的所有要素都有,诗、性、情爱、迷茫、毒品、暴力,还有一些荒诞却又不意外的事件。

第二部分才是小说最主体的部分,以采访的形式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揭示小说两个主人公在二十年间的生活片断,跨越了美洲、欧洲、中亚、非洲等地。这些人物或是两位诗人的熟人,或是偶有交集的陌生人,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时代背景交杂了二十年间的政变、社会运动、文学运动等等。这些采访以自述的方式记录,因而要符合叙述者的身份和语言习惯,鲜少文学修饰,都是直白的叙述。而这些叙述并不按时间顺序,所以一路听下来好累。有几段特别吸引我,有些部分则比较平淡,晃一晃神就混乱了。

第三部分又回到年轻诗人的日记形式承接第一部分的结尾,完成了后续,点题“侦探”的事件,围绕在寻找创造Visceral Realism流派的诗人Cesárea Tinajero的过程,以悲壮结尾。

值得一提的是接近尾声有提到2600多年的这个年份,看了英文版译者序才知道原来书中多处和《2666》这本书有一些互文的联系。

很有意思的小说,可是也真的读得好累。一三部分很好读,主要是第二部分众多的人物和其拼图般的结构,需要更多注意力。而不少人物也对应现实中的拉美文学圈,多了解一点拉美文学和社会背景再读应该会更有意思。读完消化了好一阵才反应过来,第三部分寻找没落传奇女诗人的过程是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线索,访问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人一点点地找下去的。第二部分对众多人物的访问其实正是第三部分的延续,只是被寻找的人成了Lima和Belano,访问者是谁小说没有提,可是读完第三部分可以想象。所以这是一代又一代诗人的追寻之旅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