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原子舞者读后感精选

原子舞者读后感精选

《原子舞者》是一本由[美]埃米里奥·赛格雷著作,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子舞者》读后感(一):大师眼中的大师

赛格雷写费米所以很值得一看,二人都是实验大家,二人又有师徒关系

二人的学生也很有点联系,费米的学生:杨振宁 理论上提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赛格雷的学生:吴健雄 实验上证明

较为详细,且有根有据,并能从专业角度阐述费米学术上的成就及特点,耐看

费米:最后一位统治着物理学中理论与实验两个领域的教皇,脚踏实地的巨人

《原子舞者》读后感(二):[传记][物理学] 6 最后一位精通物理学的大师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中子物理学奠基人,没有之一,实验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精通全部物理学的最后一人。

Enrico Fermi 1901.09.29—1954.11.28。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大学的体育场馆内,第一个临界反应堆建成,天然铀+石墨

1945年7月15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影响,二战,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使得欧洲科学家的恐惧,以至于他们都到了美国,忧心忡忡的参加了曼哈顿计划,为美国的原子弹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不知道这对欧洲是不是一种讽刺。

费米是一个追求简单和朴素的人,这样的人的确有相当的人格魅力,我总是和自己所遇到的老师来做比较,才能明白科学大师和普通教书匠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别,但是目前的科学大师却也在不是当年的大师了,不知道美国的情况是不是有差别。

费米是一个极度的实用主义,一个定理一定要知道有如何利用它,从不死记硬背,喜欢自己推导,推导自己所看到的书中的全部公式定理,记忆力惊人,全部记住自己看过的书,以至于不需要随身携带参考书,因为全在脑子里,这和费曼很像,物理学家坚信实验,坚信实用主义,不喜欢数学的抽象,而喜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东西,用模型来记忆深刻复杂的理论,在假期里,他把学过的物理知识系统的重新组织一遍,使其条理化,他有一个笔记,记满了各种物理学相关知识。

在把费米和马约拉纳,或者纳什这类的人相比,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都是天才型人物,却又不用之处,费米的行为和做法更加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理解,做为榜样,纳什和马约拉纳则只能了解,毕竟这般天才也很难遇到。

费米和冯诺依曼是洛斯阿拉莫斯两位圣者。费米是曼哈顿工程中唯一一位了解整个工程所有技术的人。

费米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乎常人的认知能力(数学和物理上)是他一生不断取得成就的两点前提,这是天才的象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他的行为习惯,坚持阅读,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坚持阅读其他内容,坚持物理学最本质的信念,不是高深复杂的数学推导,而是物理本质,简单的道理,却不见得所有人都懂,当你听到物理学老师一副高深莫测的讲述数学方程的时候,你多少应该知道,教书匠就是教书匠。还有那种对自己思想局限性的理性认知,费米一直都知道自己在物理学的领域才有天分和权威,在政治,经济,政策制订中他并不太发表意见,一种强大的自省一直在他的骨子里,他要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物理中去,为人类做出贡献,是的,他做到了。

晚年的费米开始从事高能物理,回旋加速器的制作和宇宙射线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作出了喜人的原创成果。

人类到今天为止用到的能量,几乎来自于太阳能(热核聚变)、少数来自潮汐能(引力势能),现在正在增加的来自于裂变能,而这正是费米给我们留下的堆。

《原子舞者》读后感(三):费米的风格

费米在为人和治学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1.做人上,不同于同时代有时有些张扬的奥本海默、特勒、费曼等人,杨振宁说他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君子”。

当奥本海默劝说费米在任期满后仍留在原子能委员会的顾问委员会中时,费米回答,“你知道,我不相信我自己在这些政治方面的见解总是正确的”。 当他的研究生John Hinton(也就是寒春,网上能搜到她的故事,布尔的曾外孙女,Geoffrey Hinton的姑姑)1948年决定到中国去,到延安去。当时较为敏感:一方面寒春也参与了曼哈顿计划,另一方面也涉及政治。寒春回忆这件事时表示,“他没有反对,对此我终生感激。”

2.物理上,费米脚踏实地,更注重具体问题。

学习中,他注重基础概念、方法的把握。求学期间,他集中精力地阅读和思考一流物理学家的著作,彻底辨明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以至于在许多年之后,他仍能做出物理学中所有重要定理的证明。 费米工作风格简明、轻快、把握本质(费米估算原子弹当量一事可作为一个例子)。贝特的回忆反映得很贴切:

杨振宁回忆了费米的教学方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