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的读后感大全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的读后感大全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是一本由(美) 特蕾西·克罗斯利 (Tracy Crossley)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一):心理自救手册:让你告别低自尊、高敏感等负面情绪

你有以下情况中的几种?只要有4条符合,你就是回避型人格。

1.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 除非确信受欢迎,否则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3.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4. 行为退缩,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5. 因为害怕被羞辱或嘲弄,而在亲密关系当中表现拘谨、察言观色。

6. 面对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会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以上评判标准,来自《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作者是特雷西·克罗斯利,行为关系专家、女性领导力顾问与高级教练、知名博客主持人。

她通过情感驱动的工具与技巧,帮助数以万计的人改变了人际关系模式,帮助大家重新接纳了自我,让情感得以自由,并获得与他人建立真正持久联系的能力。

读这本书时,作者所写的一句一句的话,总是会激荡我的内心,真的直击灵魂深处,总是能引发我的共鸣,你也来感受一下。

1.如果你做任何事情不是基于幸福和快乐,那么你将很难触摸到幸福。幸福意味着你处于舒展畅快的状态,而不是严格地要求事情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发展。

2.过度付出、过度工作、过度补偿、过度分析。这种不停地做更多事情的冲动并不是源于内心的快乐,而是源于有关我们自身价值感的负面信念,或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3.当我们直面而不是逃避情绪时,情绪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如果你逃避情绪,你其实是在储存情绪。情绪不会因为你的忽视而消失。如果你选择隐藏情绪,它就会影响你潜意识中的信念。和自己的情绪建立一种健康的联系是改变你生活的关键。

4.即使你想把每一件事做得完美,郁金香周围还是会长满杂草。与生活的僵持会让你感到苦恼和焦虑。你只是继续加倍努力地去尝试、去思考、去寻找完美的解决办法,而且你已经读遍了天底下所有关于自我激励的数!

5.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尊重自己和自己的要求,而拥有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则自我价值感很低,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负面的自我形象。

6.安全型依恋会让孩子信任他人、信任自己、信任生活所带来的一切。这些孩子拥有发现、联系和坦诚与他人交流所需的安全基础。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强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动力。拥有这个基础会给他们一种信任感。

7.如果你想为了让自己开心而让别人做某件事,那么就不要让他们去做,而是自己去做,这才是赋能的开始。

8.任何时候,企图通过依赖外部世界达到良好的内心状态都是在自找麻烦。

9.让痛苦成为生活的主人只会让蜥蜴脑感到舒适。如果继续带着这种模式生活,你绝不会奇迹般地突然觉醒,不会体验到美好和完整。

10.你的情绪反映肯定是由深层次的原因导致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你的信念体系以及之前你经历过的事情。例如,那些你感到“没有人懂我、没有人在乎我的感受、我在别人心目中并不重要或并不是最重要的”时刻。带着好奇心回忆这些时刻,尽力去意识到自己的感受,这样才不会难为自己。在诱因的的激发下产生情绪反应并不是如面临世界末日一般,而是一个认识自我的机会。只有意识到自己内心的变化,你才能转变自己的信念和模式。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忙乱中,停不下来,但早已身心俱疲。

那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停下来,留给“自我”一些空间,让后沉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甚至可以反复多读几遍。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和认识更真实的自己。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二):如何拥有松弛感的人生?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会本能地逃避与人的争执?心里总想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你逃避了、忍了、退了,事情是不是并没有出现转机,反而越来越糟糕了?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建议你看一看《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作者行为关系专家特蕾西·克罗斯利,有着丰富的认知和行为问题咨询经验,译者为一级翻译李朝渊。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会明白:为什么你忍了、退了没用反而更坏了?为什么你惹不起,却也躲不起?

因为你一直在逃避自己真实的情绪,你并不知道如何爱自己,你并不能敞开心扉接纳自己。

或许你会不认同,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是呀,你都忍了、让了,怎么还会是自己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你并没有分清界限,没有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

当你分清楚了,才会知道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才能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

需要明确的是:你选择忍让、选择逃避,这是你的课题,不是别人的课题。

我们要做的是:正视自己的课题。我们选择逃避,往往是感到了紧巴、拧巴,想要让自己轻松自在一些。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需要清楚: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紧巴、拧巴?因为我们太紧张了。

令我们紧张的原因,无非是害怕,害怕失望,害怕失去,害怕失误……有了害怕,就会本能的逃避。

为了逃避害怕,所以样样都想做到最好,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生怕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生怕自己犯一丁点的错误,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好……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固然可贵,但是陷入自我内耗的完美主义却不可取。

我们需要的是有松弛感的人生,需要的是有敢于让一切都顺其自然的魄力。

这不是说让自己变得懒惰、松懈或者躺平,而是无论结果好坏都能接受,放弃无谓的抵抗、较劲,向内耗“举白旗投降”。

我们可以遵从内心的声音,为了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全力以赴、放手一搏。

我们也可以在失败之后微微一笑,跟自己说:“做原先的自己也挺好”“过原先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损失”“回到一开始的样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好坏,完全接受,自由自在,没有约束,不会紧张。

人的能量会投向自己在意的事物,如果你在意失败的结果,那么你的能量就会加持它。

面对努力之后仍然感到紧巴、拧巴的事情,我们都要毫不犹豫的“举白旗投降”——收回自己的能量,当我们对自己的能量收放自如,自然就是轻松自在的。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比较难。尤其是“举白旗”之后,很容易陷入空虚与茫然中,这个时候“相信”的力量就非常的重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生命的意义,相信宇宙的能量。

然后,安心地活在当下,让一切自然的发生、自然的结束,让所有的事情都顺其自然,相信生活会告诉我们正走向何方,慢慢地我们就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开始享受生活。

懂得了道理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技能。技能是需要刻意练习、反复训练的。

书中提供了8个步骤: 第1步,直面害怕,不再逃避; 第2步,允许自己不完美; 第3步,假装自己是个木头人,“不会”取悦别人; 第4步,学会放手,让“问题”在指尖溜走; 第5步,如果不愿意就不去做; 第6步,停止“脑补”,勇于求证; 第7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第8步,感受自己的真实情绪。

按照这8个步骤慢慢练习,练就一切都顺其自然的情绪韧性、过上有松弛感的人生指日可待啦~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读后感(三):《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8个步骤,帮你找回丢失的幸福

幸福,几乎是每个人无比渴求的。但是,我们却在各种矛盾中,丢掉了幸福。

我们渴望独立,又害怕被抛弃;渴望亲密,又害怕被控制;渴望安全感,又常陷入恐慌和抱怨;想要争取,却最终选择逃避…….

如果你也是如此,可以好好看看《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这本书。

作者特蕾西.克罗斯利(Tracy Crossley)是行为关系专家、女性领导力顾问与高级教练、知名播客主持人,已帮助数以万计的人改变了人际关系模式,重新接纳自我、情感自由,并获得与他人建立真正且持久联系的能力。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一书中,介绍了8个有效步骤,能帮助你告别低自尊、高敏感、自我压抑、患得患失等负面情绪,拥有安全感、松弛感、归属感、爱和被爱的能力,从而能构建良好的亲密关系。

01. 停止逃避恐惧、执着于结果

大脑天生厌恶不好的情绪。恐惧就是我们极力想避免的,我们用尽各种方法想逃避。比如,我们会把矛头指向环境或他人,这样就把自己撇清了;比如我们会坚持认为“我就是这样”,这样就不用面对真相背后真正让我们恐惧的东西。

然而,厌恶和讨厌恐惧,并不能让恐惧消失。

那么,该怎么做呢?

首先,你需要探寻恐惧背后的信念,这些信念与你现在经历的事情几乎没有关系。其次,不要使用以往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的熟悉的策略。最后,让感受贯穿全身,知道它们消失。

02. 停止追求完美

完美主义者为了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往往会选择隐藏真实的自我,控制或操纵自己的处境,用以符合自己的期待。

在完美主义高标准、高期待背后,其实潜伏的是恐惧,对失败的恐惧。童年经历和过去的社会阅历,让你认为必须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犯了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同时还潜伏着更深层次的需求,即完美带给你的认可。

渴求完美的人往往会比较刻板,所作的决策往往都是非常严格、非黑即白。但是这样也会让你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幸福意味着处于舒展畅快的状态,而不是严格要求事情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发展。

03. 停止取悦他人

取悦他人实则是一种操纵性行为,通过操控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表现自身的价值。

取悦的背后,是内心的低价值感,是“我还不够好”的信念,是对被拒绝和被抛弃的恐惧。

然而,带有目的性的善意起不到任何作用。你越是不试图取悦他人,越能减少对他人任何行为和行为动机的依赖,就越能获得更多能量,从而过自己的生活,且能真正慷慨付出。

取悦者要学会接受,接受他人的付出和善意;另外,了解和重视自己的感受,取悦者对他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很敏感,却往往对自己的感受一无所知。

04. 停止满世界找问题

有一类人,只有在解决问题(通常是别人的问题)时,才会有安全感,解决问题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

然而,这种模式让他们无法在情感上与自己、他人建立联系,也无法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策。

这样的人,往往成长在一个苛责的家庭,让你认为“如果不想再次遇到麻烦,最好留神身边的问题”,以至于变成了一个“问题探测器”和“问题解决专家”。你会认为只要自己总在解决问题,就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你。

另外,关注各种小问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逃避现实,不必关注更深层的问题。

05. 停止做违心的事情,不再做受害者或牺牲者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解决办法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放弃“和睦相处”的规则,同时知道如何信任自己、尊重自己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言行和情绪应该保持一致。因为如果两者相互冲突,你的自我意识就会陷入混乱中。

另外,需要克服内心的羞耻感。每个人需要为自己的言行和感受负责,但是无需对他人的行为、言论、选择负责。当你试图逃避羞耻感,羞耻感会增长。而若你认识到羞耻感只是你某些经历的副产品,而非普遍的是非观,它就容易消失。

06. 停止“脑补”和“对号入座”

喜欢“脑补”和“对号入座”,意味着你不认为依靠自己本真的想法、感觉、行动或话语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脑补”指不知道真相却认为自己知道时脑海中出现的想法,你没有证据,这些只是你通过对自己和外界认知做出来的。

我们往往在自动模式状态下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同样的故事,你很难意识到有些故事的存在,因为给人的感觉很真实。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你会开始意识到你认为的事实往往时以往故事的不断重演。这时你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这个故事。

而“对号入座“会让你很容易进入应激状态,你为了保护自己可能会选择封闭自己或反击他人。

怎么解决呢?先说出你的假设。比如“我总是无法让他人喜欢我”;然后识别与该假设相关的情绪,比如“孤独”“悲伤”;再寻找这些情绪背后的消极信念;回顾过去,看这些假设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故事让你有了这样的信念;最后是采取行动,尝试做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事。

07. 开始承担责任

羞耻感会让我们不断为自己辩解,避免为我们的言行担责,但是责备和辩解只会耗尽我们的精力和体力。

我们需要谨记:你的一切言行和想法都是你的责任,即使有人和事激起了你的反应,你也要知道这些反应是自己做出来的。

对自己的经历和言行负责是自信的唯一来源。拥有自信并不是要有把握周围环境的能力,而是意味着无论怎样,你都能接受真实的自己。

08. 开始感受自己的真实情绪

感受自己的真实的情绪要从打破僵化的规则、拥有真正的界限开始。规则属于他人,界限则反映我们如何对待自己。

当你和自己建立联系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也就容易多了。

接受自己情绪的过程,类似重新连接孩童时期被切断的电线。力量来自于完整的情绪,这意味着你需要接受那些支离破碎的情绪,重新整合之前被否定的部分。

不要试图抗拒,抗拒意味着不愿接受,也是在为自己设限

结语

如果你能对自己完全坦诚,你就与自己建立了一种紧密联系。你不会通过编造故事来欺骗自己,而是选择直面生活中的一切。

诚实待己,感受并接纳自己真实的情绪,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