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是一本由吉祥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0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读后感(一):心病怎么治?

正直我们家庭将迁往异国的当口,说没有焦虑是不可能的,焦虑社会安全、焦虑孩子上学、焦虑新冠疫情…所以这个阶段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讲有帮助的。

原来,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在全球都是非常普遍的,青少年的焦虑程度和数量都很高。在美国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也是非常健康和值得推荐的,能帮助防患于未然。就算已经到了非常焦虑的程度,也是能够被治愈的!

本书中,设立健康的界限一章给我最多的启示。比如我不应该为别人的情绪买单;不管别人看法如何,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哪怕别人不喜欢我,我也仍然能够和需要去喜欢自己等。同时也认识到老公在单位遇到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和领导之间,自己和工作之间没有健康界限的问题。帮助孩子应对霸凌,也是对我来讲比较实用的部分。

生活在这个世界,焦虑就会时不时袭来,能辨别出自己焦虑了,并利用一些方法去应对焦虑,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读后感(二):找出行为背后的认知/信念

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前段时间快要辞职的那段时间很焦虑,同时我身边有一个姊妹患有 恐慌症 ,疾病发作的时候有濒死感,当时她在发作的一个晚上有自杀的想法,我给她打过去电话带着她一起做了祷告,现在我们依旧在陪伴着她,还在恢复过程中。

这本书首先阐述了一下焦虑的定义,以及常见的有哪些分类,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偶尔的小小的焦虑真的是有点”微不足道“,真正的焦虑症其实是一种病症,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我上面提到的恐慌症发作时会有真实的濒死感受,强迫症是因内心里翻江倒海的想法让自己陷入恐惧里从而导致的焦虑,等等

作者是颇有名气的心理医生,所以书里面有大量的案例,这个点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因为我前段时间也找属灵的长辈做一对一的辅导,当时说到一个观点,与书中的不谋而合,我们的行为背后和感受背后是有一个认知或者信念的。比如曾经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会非常在意家里的整洁度,不允许先生乱扔衣服,需要地面非常干净整洁,所有的物品都不能乱放,不然就很容易引发我的生气,在祷告中我发现隐藏在我内心深处的一个信念就是 整洁的家庭才是好的才是幸福的。因为我小时候我总感觉家里乱乱的,所有的东西好像摆放都不规范,慢慢的我就把这些表象与不幸福的家庭画上了等号,所以我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便成为了另一个极端,需要强迫所有的东西都非常整洁。但是这个点反而让人不自由,所以我在一次深度的祷告中对于此信念做了切断破除,现在我的这个信念已经被更新了,我甚至不仅可以接受先生偶尔的乱扔东西,自己也不强迫自己时刻保持整洁了!

找到行为/感受背后的认知/信念,这是这本书里教给大家的,但是对于这个谎言或者说这个信念 应该怎么破除?这本书给了一些技术层面的指导,但是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无疑,需要圣灵运行来亲自的更新我们,这才是解决其本质问题的方式。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读后感(三):如何养育不焦虑的孩子

国际卫生组织报告,每年世界上有超过100万人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自杀,中国的焦虑症患者大约有4,100万。美国国家卫生总局的报告显示,将近30%的青少年儿童都患有焦虑症——焦虑症已经成了全球最普遍的的情绪疾病了。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普遍现象,不仅是成人教育,而且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变得焦虑,每年因为焦虑而自杀的青少年在逐年增加,数目惊人。 如何养育不焦虑的孩子呢? 吉祥老师的《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能够帮助我们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焦虑的苗头,学会缓解孩子的焦虑症,让家成为孩子的心灵栖息地。 吉祥是美国的执政心理咨询师,她主要进行焦虑症,抑郁症,儿童心理辅导及亲子教育辅导,曾经为2万个家庭提供了近3万小时的辅导,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 《家庭焦虑手册》这本书是她结合了中西临床经验,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给出的深入浅出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焦虑 很多人觉得奇怪,小孩子不愁吃喝不愁穿,除了学习,也没有烦心事,他有什么好焦虑的。以前没有听说过焦虑症,怎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却开始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疾病了呢? 原因很简单,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人们的精力都集中在物质上了,无暇关心精神;另外现在孩子的生活环境比以前更复杂了,孩子的压力也比以前大了。 具体而已,孩子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和父母情绪失联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情感的密切联系者,但是有的孩子,从五年级开始,就跟父母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到他青春期的时候,他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却无人可以疏导,只能自己摸索,摸索中很容易碰壁——产生焦虑变得焦躁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2.学习压力 现在的孩子课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在学校一天已经很累,但是回家后,父母却总看到孩子没有做到的,看不到孩子已经做到的。 3.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霸凌的手段也从身体霸凌,扩展到心理欺凌和网络霸凌。 4.同辈压力 同辈压力是指孩子既想融入同学间的社交群体之中,又想保持独立个性,两相无法很好的平衡导致焦虑感产生。 孩子焦虑的表现是什么 焦虑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焦虑的时候,但是一直焦虑,变成焦虑症就严重了。所以家长必须了解焦虑症的症状,在孩子出现焦虑苗头的时候,及时介入,防患未然。 儿童焦虑症主要有9个征兆: 上课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睡眠问题 在一段持续的时间里,饮食习惯和行为有比较明显的改变 情绪变得易怒或者是焦躁不安 持续性的有很多担忧或是负面的想法 经常觉得紧张、疲惫 经常莫名其妙的哭泣,哪怕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刺激 非常固执,不愿意妥协或作出调整,哪怕调整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经常抱怨肚子的或者身体不舒服 家长只有能够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焦虑症,还只是焦虑,或者压力大、情绪不好,才可能给孩子正确的帮助。 家长需要怎么做 知道焦虑症的征兆是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帮助孩子才行。 什么原因造成焦虑症,就从什么原因着手解决。 1.建立情绪链接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帮扶,但是很多孩子因为和家长情绪失联,就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所以,第一步就是建立和孩子的情绪联结。 有一次我跟我女儿散步,她说:“妈妈,有的时候我想跟你说话,但是我一开始说什么,你就开始说教了,然后我就不想跟你说了。” 听到她这话的时候,我就想:“不管她讲什么,至少在她愿意讲的时候,我还能知道她的情况,如果她不愿意跟我讲,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从那次开始,我就学会了管住嘴巴,认真倾听和接纳。 因为她感受到我的变化,她比之前更愿意跟我聊天,甚至什么都跟我聊,即使在青春期,我们也无话不说,用她的话评价我们的关系就是“我们俩像姐妹。” 所以,只有进入孩子的世界才可能建立情绪联结,所以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接纳孩子、理解孩子。 2.缓解学业压力 现在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我女儿回来经常会说:“我好累,我觉得我的脑细胞都快用光了。”虽然说法有点夸张,但是也说明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特别大。 我们无法改变高考政策,我们也无法直接减轻课业压力,但是我们通过称赞孩子帮助孩子减轻因为课业压力而带来的焦虑。 怎么称赞? 当然不是直接夸“你今天考了100分,好棒啊”,也不是夸“这次你考了90分,比上次有进步,再接再厉”。 结果是不稳定的,不要夸结果。 夸孩子努力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比如孩子这次进步了,你可以说:“上次默写没默好,这次妈妈看到你晚上花了半个多小时背书,早起又巩固了一遍,妈妈为你的认真点赞。” 当我们夸赞孩子努力的过程和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能够让孩子有成就感,会降低他的焦虑感。 三、拒绝校园欺凌 焦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校园欺凌。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有的孩子受欺凌不跟家人说。美国对此有专门的研究,并且概括了7个原因: 担心父母出现过激行为 害怕被惩罚 不想让父母担心 羞耻感 对施暴者的恐惧 说了父母也不懂 父母不会听 当孩子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你会全力支持、帮助并且信任他,给孩子提供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然后和孩子以前讨论他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正确看待同辈压力 同辈压力不可能消除,而且也消除不了。家长能够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角色,把孩子当成同辈来尊重和对待。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把孩子当朋友对待,你不会对朋友说的话,也不要对孩子说。 减轻孩子焦虑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认真倾听、接纳孩子的不完美等等,归根结底,就是能够以理解、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孩子,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尊重到,看到他的优点。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读后感(四):养育不焦虑的孩子,从自己不焦虑开始

你是否总是自卑、内向、害怕与人交往?

你是否被生活、工作、存款、房子车子、亲子关系压的喘不过气?

你的孩子是否不愿意与你沟通,但你却无能为力?

你是否总是处理不好与父母、配偶、孩子之间的关系?

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是!那么:

你是有点焦虑,还是得了焦虑症?你知道你的亲人、朋友正在受焦虑症的困扰吗?你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焦虑症吗?你是否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如何培养出不焦虑的孩子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知道!

那么,我推荐你看吉祥老师的这本书《家庭焦虑情绪手册》。吉祥老师作为美国的执证心理咨询师,为中美两国超过2万个家庭提供近3万个小时的辅导,并受邀在多个高校授课。本书中,吉祥老师用大量真实的数据和案例,结合她资深的临床经验,通过对个人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养育孩子等方面的剖析和解读,让我深刻地了解了焦虑对现代人的影响之深!作为新手妈妈,我从书中获取了很多养育孩子方面的专业指导!找到了很多有效且实用的方法缓解自己以及养育孩子过程的焦虑,并且知道如何培养孩子不焦虑!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和孩子正在经历焦虑的折磨,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它。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一教你认识各种类型的焦虑;二教你应对焦虑的各种技巧;三教你养育不焦虑的孩子。

我推荐本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 从个人层面:

在现在这个生活节奏飞快且压力巨大的时代,工作、子女、健康、存款、车子、房子无一不在无时无刻的敦促我前进,我只能不停的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稍稍达到生存的标准。现在有多少人只是生存,没有生活?这是多少人生活的写照。

你是否总是紧张:我今天是否会迟到?我的工作有没有达标?我的伴侣是否又在生我的气?我的孩子是不是离不开我?我害怕在人前讲话,总担心别人嘲笑我出错;和别人产生分歧和矛盾,我总认为是我的责任;甚至即使手中有存款,我也总会担心未来的日子过不安稳。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焦虑在作祟。突然,我的心被戳中了,我的胸膛被狠狠的射击了一枪;我像被扒开了衣服晾在那里,我的身体、我的心被作者看的明明白白、透透彻彻。我惊醒了。我们的焦虑好像是静悄悄的,因为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焦虑所困扰。我们可以向谁诉说呢?如果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即使我们倾诉了,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只会徒增双方的焦虑。

书中提到了很多实际的案例,通过对比,我发现身边绝大部分的朋友只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焦虑情绪,但一般在正常可控的范围。最严重的一个朋友,有自残倾向,但是因为国内专业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师比较少,也因为大家的思想比较保守或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情绪问题当成是一种羞耻,很少说出来或者去寻求专业的帮助。而作为朋友的我们,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他受伤的时候,我们除了静静的陪伴他,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当我们遇到焦虑情绪,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作者吉祥老师在书中从身体、认识、行为、情绪几个层面,涉及生活、工作、家庭、亲子等方方面面都给出了中肯且实用的建议。她指出了6种最为常见的焦虑症,分析了产生各种焦虑症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方案。

我深深希望国内可以关注并普及心理辅导,也希望这本书可以普及,人手一本或者一个家庭一本,让大家可以深入了解并关注自己的情绪,必要的时候寻求专业的帮助。

二、从养育孩子层面:

“只要孩子是亲生的,父母都会焦虑。”看了这句话,我乐了。但是作为新手妈妈,太能体会孩子出生后的焦虑情绪: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孩子饿了渴了、冷了热了。孩子一件小小的事情,对妈妈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孩子大一点,也许你的焦虑会变成:为什么孩子不跟我说话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巨大的课业压力?我的孩子遭遇校园霸凌,怎么办?感谢吉祥老师的这本书,让我能够清晰的认识并自如的应对自己的焦虑情绪,让我对儿童教育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吉祥老师用了大量的篇幅、注入不少的笔墨来重点讲解第三部分“如何养育不焦虑的孩子”,通过分析孩子焦虑的症状、产生焦虑的诱因,给出了大量父母教育过程中的错误案例,为父母提供了很多正确的、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父母缓解孩子的焦虑、培养不焦虑的孩子。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聆听、接纳、情感联结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会以大众化的标准或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主观想法来衡量和判断孩子的行为,但是读了本书,我知道: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一定的心理原因,我们应该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并真正做到:走进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以后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妈妈。

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虽然感觉自己仍然时不时被焦虑情绪所控制,但是我并不感觉到害怕。因为我收获了很多应对焦虑的法宝。我相信,按照吉祥老师教授的方法和技巧,我能够很好的控制和应对自己的焦虑,并且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我能够很好的引导我的孩子。这本书,已经被我列为枕边书,常翻常阅,常读常新!

最后,请大家再回头看看开头的问题:

你是有点焦虑,还是得了焦虑症?你知道你的亲人、朋友正在受焦虑症的困扰吗?你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焦虑症吗?你是否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作为父母的你,知道如何培养出不焦虑的孩子吗?

相信你的答案会有所不同!接下来,请翻开这本书《家庭焦虑情绪手册》,阅读它,你定会收获满满!

2021年10月15日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读后感(五):一提起娃就说焦虑,你可能对焦虑有所误解

提起“焦虑”一词,脑海里闪现的是无能为力的家长和无所不能的鸡娃。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家长、孩子、甚至老师都将长时间与这个词周旋。

焦虑仅仅是养育孩子的产物吗?当然不是。焦虑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既然是一种人类正常的情感反映,自然就无好坏之分。

生活中焦虑无处不在。就比如此刻的我,刚生完二胎,凌晨两点抱着哭闹的孩子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时,我也异常的焦虑。无法接受微微隆起的肚腩,担忧女儿的学习跟不上,害怕眼前的小婴儿身体不适,更畏惧未来日子里“猪队友”无法给予充分支持。

看完《家庭焦虑情绪手册》,我重新认识了焦虑,也重新认识了自己。以前难以理解的一些事情也终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比如说我不敢坐飞机,唯一一次经历,短短数小时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比如说十分惧怕老鼠,某一天在家门口看见一具老鼠尸体,僵持许久,请来隔壁邻居将之处理,最后用滚烫的开水冲刷地面,内心的不安才得以消除。

焦虑无处不在,可我们却不自知,自然也就没有破解之法。又因为焦虑往往是想象现实和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以过度出现这种情会引发抑郁、失眠,给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带来重重危机,小小焦虑演变成肆虐的焦虑症。

好消息是,经临床研究证明,焦虑症是所有情绪疾病中最容易治愈的一种。只要找到专业的心理辅导、持续练习正确的方法,3-6个月的时间,它便可治愈。《家庭焦虑情绪手册》便是一本对症的家庭自助手册。

成人只有先学会梳理自身的情绪,才能更加智慧的养育孩子,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

书的专业性很强,以往有些同主题的书籍会让你看得脑壳疼,可是这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量的案例揭示了明确的应用场景。书的内容从个人指向育儿及家庭,这也很好的对应了“系统”二字。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才能共筑幸福家园。所以,看完书的第二天我就在家中应用了其中的几个小技巧,效果十分显著。

书中的理论知识,让我们认识焦虑,识别自身的焦虑情绪。书中的应用技巧,让我们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调整自身的焦虑情绪。自助之余帮助家人走出焦虑阴霾,意义非凡。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很好奇,到底该如何处理焦虑情绪呢?在这里简单和大家介绍书中的几种方法。

1.正确的呼吸

说起呼吸,可能大家都会嗤之以鼻,呼吸谁不会,不就是做深呼吸,张大嘴巴大口吸气,慢慢呼气吗?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有效却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吸气和呼气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整个身体有太大的起伏,因为我们的肌肉会随着身体的起伏变得紧张,人变得更加焦虑。正确做法是一只手按着胸部,另一只手按着腹部,开始深呼吸。确保在深呼吸的过程中,按着胸部的那只手是不动的,而按着腹部的那只手在过程中会随着呼吸而动。吸气时,腹部鼓起来,呼气时,腹部瘪下去。

教小孩子练习时,可以在他们的腹部放一辆小汽车玩具,让他们观察小汽车在吸气和呼气时上下起伏的变化,从而学会正确的深呼吸方法。

2.指认法

指认法的意思就是给情绪命名。通常我们无法管理好自身的情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处于哪种情绪之中。我们对于情绪的了解知之甚少,经常使用的就是“开心”“难过”,但实际上表达不同情绪的词汇有几百种之多。

如果我们能对这些词汇有所了解,并在自己有情绪时能挑选出与之相对应,那我们就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面对这种情绪,深入了解情绪背后的那些事。

书中附带了一张彩色的情绪轮,上面有不同梯度的情绪词汇,将它贴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天晚上回到家觉察一下当天的情绪,那么我们对于情绪的感知力会越敏感,控制力也会越来越强大。

3.大脑对话

每个人每一天都会对自己说许许多多的话。有些话是积极的,比如说参加比赛前,我们会对自己说“别紧张,加油,你是最棒的。”有些话是消极的,比如说迟迟没有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我们会对自己说“你真没用,这点事都干不好。”还有一些话是中立的,比如临出门前提醒自己“今天会下雨,千万别忘记带伞。”

消极的自我对话会产生焦虑,积极的自我对话会缓解焦虑。所以,在大脑出现消极对话时,我们就要竭尽全力去反驳它,站在它的对立面。

以我不敢坐飞机为例。消极的自我对话是“真怕飞机会掉下来。”就可以从四点去反驳它。

首先,确认事实。分清现实和想象减轻焦虑。

飞机会掉下来是我的感受还是事实根据呢?

飞机真的会掉下来吗?

有什么能够可以证明我的担心是对的?

有什么证明我的担心是错的?

然后,“对朋友说”。以第三者的身份和自己对话,让自己快速平静下来。

假如现在是我的朋友非常害怕的对我说“我不敢坐飞机,因为怕飞机会掉下来。”我会怎么安慰她?

接着,“朋友会怎么说”。想象一个积极乐观的朋友,让她带着自己脱离目前的紧张状态。

如果我的闺蜜小丽现在我的身边,她会对我说什么?

最后,使用质疑法。质疑自己所说的话,推翻自己的结论。

飞机百分百会掉下来吗?

过去的两年里,有没有出现过飞机掉落的事故?

4.寻求帮助

焦虑情绪来袭,我们可以向内寻求破解之法,也可以向外寻求帮助。找一个“安全的人”,他们不会把你的倾诉当成八卦到处讲给别人听。他们只负责倾听,不会评论或者试图改变你的情绪。

真诚的告诉他们:“我现在需要你的帮助,但是我不需要你试图改变我的情绪,不需要你告诉我该怎么想、该怎么做,我只需要倾听,并体会我的这些感受。”

总而言之,书中有许多宝藏。为了你、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不妨翻开它,阅读,思考,应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