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线无战事》的读后感大全

《西线无战事》的读后感大全

《西线无战事》是一本由[德]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元,页数:2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一):即使躲过了那颗子弹

即使这些年轻人躲过了战场上的子弹,但是他们还是被这场战争摧毁了。这是书中的话,在年轻人在一片空白的生活开始之前被卷入这场战争,这一定永世无法磨灭。不过这话也不完全对,希特勒和乔治布什的结果似乎完全不一样。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二):真实反映战争残忍的书!

一年前看的这本书,非常喜欢,虽然只是描写几个士兵的见闻,生活,可能因为作者也经历过残忍的战争吧。整本书些的非常真实,平凡的士兵生活,战争的残忍,以及结局的悲哀!

最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书的名字!感觉非常的讽刺!

绝对值得任何人去读一下!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三):小感

战争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都是恐怖的。中国缺乏这样的小说,以一个有限视角去切身看战争的残酷性,只是统观一般地歌颂着——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恐怖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值得被歌颂的。

就像对于军人,我很敬佩他们,对于他们的毅力。但是更多的是悲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国家机器,他们已丧失了部分人的特质,并且在可能存在的战争到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光荣的歌颂中“牺牲”了。一拨一拨的人,都将会“死”于这个使命而浑然不知。

我的乌托邦没有国家,自然没有士兵,没有战争。别人斥责,我仍然信。其实我想说我比很多党员更加坚信共产主义社会,可是我坚决不会入党的。这是我的信仰我不愿让它浑浊了。

那多一些机器吧,少一些人,少害一些人吧。可是这样又有什么道理呢?因为所谓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就要牺牲掉所谓的一小部分利益吗?这是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牺牲掉谁的利益这种事情是不能被叠加的。

于是我就无比忧伤。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四):西线无战事

笔法并不优美,文学色彩不强。但是,介绍出了最真实的战争,最真实的士兵,最真实的、最平淡、也是最残酷现实。

战争就是战争,没有浪漫,没有正义,甚至没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没有对失败的恐惧,所有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活着,麻木的活着,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地活着。

主人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知道国家大义,也不求建功立业。他不想杀人,但是如果他不杀人,别人就会杀了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一起上了战场,然后一个一个死去,没有轰轰烈烈,而都是很平常的死去,平常到除了他的兄弟很快就会被忘记。主人公是最后一个,一起来的兄弟们,一个都没能活着,尽管他们最大的梦想也只是活着。而极具讽刺的是,从头至尾,报纸对他们这一线的战斗只有一句报道:“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读后感(五):去他的国家

看完《西线无战事》很久了,当时也曾想写些什么,但雷马克的文字实在太过细腻和真实,以至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像是得了战后创伤那般连只字片语都无法组织起来。

反战题材的小说不少,但雷马克怕是少数用优雅的文字去真实描述战时的状态和心理,书中充斥的着大量臆想和情绪,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不真实的。只有直面过如常态般的死亡的人才能体会,是怎样的恐惧、压抑和绝望导致了那样一种看待周围事物的冷漠,以及对将来的迷茫。唯一的情感联系只是战友,和国家无关,和正义无关,和后区那些捧着鲜花的少女无关。

《西线无战事》中挥之不去的片段太多:等着战友死去接手他的皮靴、逼不得已用匕首近距离杀人、被炮火堵在小空间战壕导致精神崩溃,以及穿插着各种对战争的怀疑、对正义的怀疑、对参战前所有观念的怀疑——若没有战争,生活不会是这样。若停止战争,世界也永远不会像原来那样。而所有这一切,只因为一部分愚蠢的人做的一个愚蠢的决定。

那些带着起床气铁青着脸的上班族们,那些吵着没有钻戒就不结婚的女人们,没有人知道自己蒙受着多么可贵的上天的恩宠。《西线无战事》造成的战争后遗症,像是真实留在我记忆中一般,不忍直视。

这只是一种发泄,或许将来我可以更细致地谈论这本书,但现在我只想说一句话——去他的国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