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1000字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1000字

《记忆与印象》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页数:2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一):无处可去的童年

这世界上总有无处可去的童年。

只是淡淡的一句话,却仿佛将整颗心都牵扯了进去。

就像是这本书,散发着淡淡的愁绪,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感叹。

最适合阅读的时间,应是在黄昏之后,夜色降临之前。模糊的光线里,现实和回忆渐渐重叠,那条黑色的界线也在这隐隐泛着灰的夕光中,渐渐暧昧起来。

于是我们便循着作者的笔,再次回到那个年代。听他悠悠讲起以前的事。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二):史老师 走好

人生如画,生活本身是一副画,但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辩别了事物,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幸福更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我们!都有责任! 赏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中总有个声音在提醒自已,这件事不能这么做,会造成怎样怎样的后果。这就是责任![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三):201709172307

此时此刻,它是无比契合内心的,一本有灵魂的书。正如爱人讲究缘分,时间即是缘分,缘分便是适合。长久徘徊在过去的时光中,无比怀念想念,包含爱懵懂快乐,音乐书籍电影,以及房屋草木等记忆与印象…安静有力量的文字把想表达却无从诉说的情愫表现的恰到好处,像是找到了孤独中的回音,惊喜、沉浸、感动,不敢再多说,也不敢再多想,最是担心,一切的记忆与印象随固定的话语一同远去…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四):写给这些文字

在记忆与印象里游走的时候,我们通过记忆塑造了印象,然后印象又与记忆结合,最终两者不可分离。我们依靠这种方法最终构建了我们的世界。这是多么简单,多么畅快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关心外在怎样变迁,我们在心里构筑了一道堤岸,这感觉就像我们在伊斯坦布尔眺望海的另一边,即真切,又神秘的不可及。

我迷恋上了这种孤单的文字,我天生的相信这种孤单是我们的本质,我们一个人来到这世上,我们经历一切繁华,一切沧桑,不管怎样的希望获得别人的重视,最终又得一个人离去。

这是一种注定,一种过往,一种在忐忑与不安里完成的时光,我们只是希望在去往另一世界的路上,留下我们自己的脚印,让后来者们能够偶尔的辨别出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了吧。

我被他的这种坚忍所打动,我无法不赞颂他的可贵,他对生命的热爱,我甚至无法分辨哪些是他的生命,哪些是他的时光,他将两者混合,将惆怅与悲痛竟搅拌成生命里最狂喜的乐章。

一个人做到了这些,我最真诚的赞美似乎也成了无意义的献媚。

《记忆与印象》读后感(五):史铁生《记忆与印象》

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史铁生的地坛系列

自己也因为他的小说和随笔而很想去地坛看看,但是我心中也了解,地坛就是地坛,颓废而看不出任何吸引人的端倪。甚至你会厌烦那些灰白的色调与草群逝去的淡黄。压抑和自我世界?有些让人觉得是强词夺理般的先入为住。

忽然想起海明威在写了《老人与海》以后,当时的批评家们热衷于分析老人和海的象征意义。海明威很愤怒,他说老人与海都没有象征,只有鲨鱼象征批评家。还是海明威的一位友人显示了对文学的洞见:“老人就是老人,海就是海,但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又无处不洋溢着象征。”

于是他的小说就有了一些解脱,地坛,母亲和菊花甚至是他的“古庙”都有了一丝更为亲民的情调。他的小说很自我,在我看来无非是作为回忆录性质的写给能够理解他的读者。那些象征的表象带着些文化人刻意追求的意境但是在他那里只是历史中的现实,别无其他。

于是,看了他的散文集会哭,没有任何矫情的部分。

他的作品实在自我,和历史无关和他人无关,只是和自我的经历有关。情节不算精彩,但是感情真挚无人能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