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轼诗词文选评》的读后感大全

《苏轼诗词文选评》的读后感大全

《苏轼诗词文选评》是一本由王水照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0,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一):跟着东坡游神州

苏轼去过的几个地方,杭州、黄州、惠州、儋州,我都曾去过,也在文赤壁前读过赤壁赋,诗词首推李杜苏辛,上古的这套丛书,体例编排比较合适,图文并茂,作者是花了心思的,书价也很合理,非常值得一读。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二):美育当如是

读到元祐之后,便急急地翻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却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对照之下,再看那些满面风霜之时所写的文字,没有一丝后悔,没有一丝怨怼,处处皆是自我的完成。

黄州的时光无疑是最闲适的,读到那声“惭愧惭愧”,当真以为从此岁月悠长而无事烦扰了。然而人生多么荒谬而无常,此后文字中的疏阔豁达与现实的残忍,更让人无可奈何。

当时那些惊涛巨浪,而今已早早不再。可是经历了这番风浪的人格,在千年以后,仍有人为之感怀。

“先生春睡美,轻打五更钟”。所幸只有人事之苦,而时间并未曾辜负他。

————————————————

另外,王水照的评论真的很好。如讲乌台诗案,苏轼何其无辜,末了还不忘为新党辩护一番,这比一味贬损要高明多了。

人各为其理,各自忙碌、各自飘零。人生的荒谬无理,人格可能达到的高度,皆在其中。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三):人是会思考的苇草,思考与解惑。

我很抱歉自己的书评很难从任何专业角度阐述书本内容如何,只想借助豆瓣这个平台,来记录下自己的一些读书感受。

高三的时候买的这本书,再次阅读,仿佛又重新把我拉回了那个年纪。

一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别人在刷题做考卷,而我安心写诗写散文。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多的只是一些憧憬。虽然不切实际,但佩服自己的是,活的潇洒自在,无拘无束。

然而时至今日,困惑却没有减少。

我们每天的时间开始被互联网、工作和社交榨干。忙碌喧哗的生活里实在难以找到一个缝隙去挤下那些细微的灵感。一方面希望自己变成一台24小时运转的机器,去创造现实的成就,另一方面却又在困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甚至觉得,思考是一件很严肃很累人的事情。

但是不思考,又是一件很空虚的事情。

也许像东坡那样思考,从春雨落日、一砖一瓦出发,去细瞻自然和人文的痕迹,或是乘舟江上,与天地日月的广袤对酌,这样的细腻和豪迈是很多现代人学不来的。而这一切,同时需要时间。这样一种超然而豁然的心态,才是我们需要保持的。不拘泥于过去,也不妄想未来。

而我,也真的希望有一个契机,能坐在一位僧人的身旁,静默不语,任凭时间汹涌流逝。

------------------------------------------------------------2014、3、24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四):诗词鉴赏的正确打开方式

中学时起对苏轼便极为偏爱,除课本所选录之外,对其诗词文赋熟记者亦在数十篇之上,至今忆起也都还能脱口而出。

然幼时之喜爱,多浮于诗文表象,单纯觉得美、觉得读来朗朗上口,对词文深意并不甚了解。如今读王水照先生的书,算是在旧事记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的去了解苏轼词文、去了解其人。

对于喜好宋词、偏爱苏轼之人,这本《苏轼诗词文选》评实为值得细细品读之作。

此书以苏轼一生沉浮为线,按时间顺序对苏轼生平不同时期的诗词文赋做以选取品评;作为以苏轼为专门研究对象之一的学者,王水照老先生非常注重对历史背景的把握,用比较方法或历史溯源方法来研究词人其人、其文,以及一些词学现象,这在他的近作《从苏轼、秦观词看词与诗的分合趋向》等文中也可见一般。

于此同时,作者对很多现象所提出的见解十分独特,且经得起推敲。”乌台诗案“对于所有对苏轼有了解之人应都是有所耳闻的,然而对于非专门研究苏轼之人的我们而言,大多数人于此所知不过是“苏因此案含冤被贬”之类云云,多是站在苏轼的立场,对其历史背景或价值评说,并未有深入的思考。

而在评说到“乌台诗案”所涉及的几篇诗词时,王老有云:“‘乌台诗案’是一场文字狱,但算不得“冤案”,像这首诗里,讥讽“新发”的意思十分明显,决不冤枉。揭发、弹劾、审讯苏轼的也并不一定是“小人”,他们认为苏轼对伟大的“圣政”和唯一正确的“新学”进行了猖狂的攻击,死有余辜。如果他们将“新法“、”新学“视为天经地义,则对苏轼理应义愤填膺。苏轼是否“讥讽",他的"讥讽"对不对,都不值得讨论,一个士人可否持有和发表与朝廷不同的见解,这才是“乌台诗案”的问题所在。

其以一位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而中立的对历史及苏轼诗文之评,令人在看惯了太多为苏轼空言抱屈之文后,不禁让人耳目一新,并在细细思考后,觉得此言甚是有理。

近年来,品读诗词的当代散文越来越多,但多是浮于词文表面,文笔美的近乎惊艳,所吸引者也不过你我这样对诗词了解尚浅之人。所谓鉴赏,不过是化用了故人言辞美自身之语罢了。对于想读透诗词之人而言,这样的书是没有什么益处在的。读罢腹中空空,什么都记不得。

若想真正去读懂诗词,去了解一个诗人、词人,仅仅停留在其词文表面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更多的目光放在王水照先生这样潜心做学问、搞研究的大家身上,方能找到你想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