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锦集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锦集

《萨特戏剧集(上下)》是一本由[法]让-保罗·萨特著作,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60,页数:9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一):情境剧

情境剧是萨特独有的戏剧形式,他总是让人置身于最艰难的情境中,让他们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道路。这种戏剧试图展示当代人面临的问题和普遍的忧虑,召唤人们作出自由选择,同时也表现了人们自由选择时左右为难的情境。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二):萨特戏剧集

萨特是二战后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其实默默想想,真正超越他的文学才华的有,但哲学性则相对没有印象,也许是我对西方哲学接触得少吧。即如此,那么他的文学作品中便拥有着大量的哲学思想。 此书是他的戏剧集,收录了《苍蝇》、《禁闭》、《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脏手》、《魔鬼与上帝》、《涅克拉索夫》、《阿尔托纳的隐居者》。对于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禁闭》即三个男女关在一间房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人便是地狱。很有感觉的作品。《涅克拉索夫》以一个骗子冒充苏联的叛逃内政部长的在法国大受“欢迎”的事件,即表现了当时的反共与反苏思潮,事实也对所谓的舆论界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而《阿尔托纳的隐居者》则通过一个大资本家的家族故事,表现出金钱万能这一主题。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三):萨特戏剧集

相比作者的小说集,本书所收录的戏剧作品就相对容易理解得多,同时个人对其表达的意义也略有一些收获。

《苍蝇》是阿伽门农之子为父报仇弑母的故事,但关键内容却不再于父仇大于母恩,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心的自由,所以文中的朱庇特很是关键。

而《禁闭》和《死于葬身之地》则非常完美地体现了“他人即是地狱”这一作者最出名的哲学概念。《恭顺的妓女》和《脏手》讲述的是关于人性恶的体现。分别是在美国南部的针对黑人的罪恶和关于所谓左派政治政治谋杀的罪恶。《魔鬼和上帝》和《涅克拉索夫》都是幻想剧,前者是在中世纪关于建立人间天堂的。而后者则是讽刺了在苏联阴影下的二战后法国社会。最后的《阿尔托纳的隐居者》则有些神秘和反思的作品。以穿插回忆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德国上层家族的二战即往和现实。当然这是个人浅见。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四):地狱有出口吗

十点钟,加班发呆。

总觉得生活有许多隐喻,在时时敲打我们。比如面前的一张废纸,一个孤独的小骷髅——小伙伴随手涂鸦,却被我捡来留了很久,一直放在很显眼的地方。它就有时会提醒我,人类时常的无助孤独,时常的对改变的无力。

他者即地狱,但人人并非都是真正的“他者”。即使在特莱西恩斯塔克塔特,爱丽丝(那个活到110岁的犹太女钢琴家)也能看到微弱的星光——恰恰来自那些纳粹的军官。

萨特(他也坐过纳粹两个月的牢)在《禁闭》这个剧里,提到这个地狱有出口,密室的门曾经打开过,但因为困于别人的看法,囚徒们却无法走出——他们在等待别人的原谅或者说审判。

问题的关键就是: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才能决定自我的存在,只有通过自我的选择,才能获取自由。但总在别人的目光里,放弃了选择,反过来,别人——“他者”也就成为了地狱。

如果不那么在意的对方的注视,是不是反而可以更好地对待他人呢?这是悖论吗?

暂时还不明白。

《萨特戏剧集(上下)》读后感(五):无法去爱的人都身处于地狱之中

大名鼎鼎的“他人即地狱”的出处。

之前看过《禁闭》,能从主体性去分析理解,但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后来更是厌恶存在主义,对自己的极度负责就是对他人的极度不负责,无视他人,无法去爱,不配被爱,我不会是这样的人,拥有去爱人的能力。可是实际呢?

剧里,三个人的相互追逐,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证明自己,卑劣地说谎,到毫不掩饰自己的残酷与邪恶。我想,真正喜欢一个人绝对不会是这样,应该是理解和包容,喜欢到不愿意他去改变自己的任何地方,我以为自己能够这样去喜欢别人,可是我在喜欢别人的时候,内心深处那种想要控制和占有的欲望总是在不经意间探头,在最后更是毫不掩饰。

不过这些恶的确是我的本心,如果强力压制了,也只能证明我的虚伪而已,这样看来,我对虚伪的认识也并不清晰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