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摘抄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摘抄

《食物的往事追忆》是一本由李玉莹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一):一本具人情味儿,具烟火气儿的书

说李玉莹的文笔一般,那真是自谦的过分了。

文笔要怎样好才叫做好呢?这般好就足够好了。

但文笔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对于我这个小小读者而言。

小我最喜欢的书,一直是最具人情味儿,最具烟火气儿的书。

《食物》一书就是这么样的一本书。

有没有可能因为一本书爱上一个人?有吧

如果写作时的她和现实的她又那么符合的话。

当然,得喊您阿姨来着。

阿姨,您的书真棒。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二):关于生活的温热回忆

记叙的菜式都很家常,但文字平和而醇美,就像大病初愈时喝到了一碗文火熬的青菜粥一样,说不出的熨贴。读她的文字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很多曾有的细微的感受,被她说的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是她抑郁症发作时,有段时间每天买一条鲜鱼蒸来吃,吃鱼的时候就木木地念叨,一条鱼的逝去印证了她的生命尚在流淌。如果能够结识她的话,我们一定会是很好的朋友。而看着她的书,也让我开始想象经历二十余载后我的模样,但愿会有她一样的平淡和从容。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三):每一种食物都有属于ta的回忆

从食物中品味人生,从食物中追忆往事,一切均由食物说起。本书分为4辑:儿时食物、小巧妇伴读又掌厨、平常日子里的食谱和亲友佳肴聚温情。前三辑大概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在儿时食物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所吃到的儿时的食物以及对外婆的思念。在小巧妇伴读又掌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和其先生在外国求学间的经历,以及其的心路变化,对于新菜的研发体现了作者的贤惠和聪颖。在平常日子里的食谱中,看到的是其与第二任丈夫相知以后所吃所做的菜,在简单的食物中体现了温馨与幸福。在亲友佳肴聚温情中,每一道食物都是一份温情的回忆。

基本上每一篇中都提到一种食物,她并不是写明了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流程,因为这不是菜谱,因为有很多菜是作者随意发挥的,因为文章的背后是作者的心理历程。不按食谱随着心情和身边的食物便能做出让人称赞的美味,这里便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

说不清是环境赋予食物特别的味道,让人回味还是食物反映了当时的心情,让人难忘。散文风让我品味出作者的情绪起伏,很庆幸她在最后能从忧郁中走出,能亲手烹调交友给懂她的爱人吃,这是一种幸福。

每一种食物都会带来不同的回忆,可能是因为味道、心情、感觉···看完此书后会想问自己?有什么样的食物是我记忆中的美味,当时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食物的往事追忆》读后感(四):空虚,实在是空虚

看序的时候就在想,这位李欧梵先生怎么这么爱用成语,可这成语用的怎么有这么奇怪,序言上的那些话读起来也不想个文人在介绍一本书,倒像是一个”书贩子“颇有技巧的宣传,跟谁谁都熟,谁谁都说这书写的好。脑子里甚至可以勾画出一个带着眼镜,脸略长,带着点迂腐却又泛着精明的海归形象。后来看到说本书作者自成一派,才又放心的看下去。

只能说书看到一半,想起来之前看过的王小波绿毛水怪里的一段话:”女的要是没本事,写起东西来比之男的更是十倍的要不得。”“空虚,就是空虚。”虽然相较于序言的风格,整本书的风格还算好点,但内容实在让人觉得没有多大意义。或许是受李欧梵先生的影响,这位作者使用成语的频率较之李先生那是有过之而不及,读起来实在别扭,或许是久居海外的作家的风格吧。

我是一个爱好美食的人,对于与美食相关的书籍甚是感兴趣,再加上以往经历的穿插,单看介绍就觉得这本书应该值得一看。看了书发现十分乏味,就食物方面而言,内容看起来更像是简单的菜谱,简单到没有食材的挑选,火候的掌控,就只是作者随性的发挥。或许这样的烹调方式是一种乐趣,但是转化为文字,实在无法让人感受到食物的魅力。而作者把自己的经历穿插进每种食物,却又泛泛而谈,实在不知道她到底想要描述些什么,想要表达些什么。各章内容又因为时间,事件上的重叠,发生重复,让人讨厌。我真的不能感受到的这本书的真实情感,还剩下半本,实在没有勇气继续看下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