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力承担的自我》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力承担的自我》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力承担的自我》是一本由杨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2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力承担的自我》读后感(一):写出人性幽暗的芥川龙之介

如果不能有和平庸生活不同、主动离开“人情”去探寻人生意义的一种决心,就不会有艺术。——《无力承担的自我:芥川龙之介》杨照 日本的文学大家我都还挺喜欢,其中又更加钟爱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如果简单粗暴地归纳一下他们的特点,可以用“丧”来形容,但这种“丧”绝非无病呻吟,而是洞见了人性之复杂、生活之诡吊、命途之空乏的真相的结果,而作为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这些文学家们并不会写要如何自救或逃离,反倒是力图在复杂、诡吊、空乏之中创造出独特的美学。我提到的这些文学家,某种程度上来说,比提出“阴翳礼赞”这个概念的谷崎润一郎更能表达“阴翳礼赞”的不同样貌。 杨照先生的这本书全面的梳理了芥川龙之介角度的“阴翳礼赞”,我认为他对芥川龙之介写作的用意解读是十分到位的,芥川龙之介不是把揭露一下人性中的恶作为写作的目标,而是始终在迫使读者去面对“人”之概念的复杂性。他的小说,看点不在情节,而在人物面对一系列场景时微妙的反应,而这种对反应的呈现也变相地转移到了读者身上,从比较温和的《枯野抄》到思想实验拉至极致的《地狱变》,事实上,芥川龙之介的文字是对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或是乍一听很有道理的伦理判断的颠覆,他引读者来到幽暗之处进行思考。 芥川龙之介在自己35岁时自杀身亡。杨照先生对此评述道:“无论视之为启示或示范,芥川龙之介的文字都相反地刺激提醒了:如果有这些重要、值得珍惜的东西相伴,人生毕竟还可以继续赖活着。” 或许是自杀行为本身就是对常态的颠覆,所以杨照先生还是按照惯常需要的态度写下带有安抚气息的文字。但在我看来,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选择并非是挣扎苟活之后的失败,相反,是不愿赖活的成功,他们与寿终正寝的那几位一样,过了完整的一生。因为真正的“完整”是看一个人在自己可及的范围内追求完成了多少程度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而非看寿命的长短。世间苟活着的人那么多,精神上却是早早终结了的。

《无力承担的自我》读后感(二):「变」的精神——芥川小说背后的人性破解 | 杨照

文/杨照

无力承担的自我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我每隔一段时间就想要重读卡夫卡的小说。二○二二年我又在“艺集讲堂”的短篇小说课程中讲了一次卡夫卡,也就将卡夫卡一生少少的作品完整地再读了一次。而每次重读卡夫卡,也几乎都在脑中将经常被和卡夫卡相提并论的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反刍了一次。

对我来说,卡夫卡和芥川龙之介很不一样。无法解释的最大差异在于:我经常会觉得有需要重读卡夫卡作品的冲动,而且不管之前读过多少次,重读时还是会经常迷失在他的字句间,不能确定该如何分析、解释其意义;卡夫卡的小说,甚至他写给父亲、写给未婚妻的信,顽强地抗拒分析、解释,然 而同时具备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不断诱引像我这样的读者,自不量力地一再去进行分析、解释,又一再推翻自己的分析、 解释。

芥川龙之介不需要重读。《鼻子》《山药粥》《枯野抄》《地狱变》,更不要说《罗生门》《竹林中》,这些小说我随时都记得,就连他晚期看来如此迷乱的《河童》《齿轮》《呆瓜的一生》,我也可以毫无困难地从记忆中准确召唤出诸多细节片段。这样说吧,芥川龙之介的小说,虽然表面上看或许和卡夫卡的作品很像,但他写的比较像是一座一座精巧的迷宫,如果你真的好好走过一次,克服了所有难以辨识、制造错觉的拐角,将高高低低、前前后后的景象摄入、铺排,得到了如同一张鸟瞰图般的认识,成功地走到了迷宫的出口,就再也不会被一座同样的迷宫困住了。

相较于卡夫卡,我对于解读芥川龙之介比较有把握。形成的解读都是明确地从小说本身的一字一句中老老实实建构起来的,一旦形成了,就不太会改变,那些芥川龙之介写下的字句固定在文本里不会改变,我的看法、意见同样不会改变。

那是一种极具挑战性,也能有巨大收获的解谜活动,然而不同于阅读推理小说的经验,它需要动用的解谜能力,不是理智,而是强烈的感官联想以及对于人际感情的掌握。解谜之后,读者不只能更多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感情运作方式,也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内心的感情多样性。

为什么芥川龙之介和卡夫卡如此不同?多年缠绕着我的困扰,逐渐逼出一点思索的方向。我想,这两个人都最擅长描述深度孤独,然而卡夫卡的孤独是从潜意识中,以梦一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的小说像是一场一场醒不过来的梦,其他人都不过是闯入梦境的现象,因为梦只发生在个人意识中,任何群体性、任何人际关系都是虚空的,而且就连梦的转折都是极度个人性质的。读卡夫卡的小说,等于是闯进了他的梦境,不管读了多少次,他的梦都不会变成我的梦,他有着独特的潜意识构成方式。

相对地,芥川龙之介的孤独是在人群中体验的。即使是他的内在意识,都被强大的集体性“人情义理”穿透,在和“人情义理”格格不入的状况中感到孤独。换句话说,在这一点上,芥川龙之介身上带着强烈的日本文化特质,和塑造卡夫卡的西方现代个人主义疏离有着很大的差异。

芥川龙之介反复在作品中呈现的,是被“人情义理”深深渗透的人们,如何彻底混淆了自我的外在与内在。很多时候人们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什么是配合外界其他人期待做出的表现。只有在少数灵光乍现的时刻,人突然洞见了他人复杂的心理运作,或突然了解了自己的幽微心思。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就是小说要捕捉、应该捕捉的。

牵涉人的行为必定不会有简单的事实。从意识到动机到行为到效果,每一个环节都会有众多变量,使得认知人、描述人、理解人,成为一连串的解谜活动。我们别无选择被牵扯拖进这样的重重谜团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从一座座迷宫中活下来,至少是尽量不受伤地走出来。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迷宫演练,帮助我们培养起辨识迷宫、鹰眼俯视的能力。

这本解读芥川龙之介的小书,主要以《地狱变》为核心文本。《地狱变》标题中的“变”字,来源是中国唐朝流行的 “变文”,指的是将佛经中种种看似深奥的道理,用各种故事说给一般民众听。“变文”不正面说抽象道理,而是提供让听众、读者着迷的故事,却在故事中超越了一般世事逻辑,逼着人们带着惊讶或感动的情绪,自己去思考世事逻辑的破绽或缺点。

相当程度上,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都具备这种“变”的精神,而我在这里做的,则像是还原“变”背后的用意,以免大家只读到故事,而忽略了应该要有的在惊讶或感动中进行的破解世事逻辑的修炼。

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谈日本文学名家03《无力承担的自我:芥川龙之介》实拍图 / yaxin 摄

浪漫的越界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阴翳、女性与风流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无力承担的自我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银河坠入身体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厌倦做人的日子

评价人数不足

杨照 / 2023 / 中信出版集团

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谈日本文学名家·上辑5本 实拍图 / yaxin 摄

《无力承担的自我》读后感(三):做个时代里「掉队的人」,也没什么不好 | 杨照

当「文化体力」普遍衰退,读书,好像已成了现代社会的异类。

作家、评论家杨照,哈佛大学毕业,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阅读。不仅自己爱读,也乐于为他人解读经典。他说,我总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想要对得起自身潜能的责任,活着就不要一直停留在废物状态,要去动用感官,去尝试感官最敏锐的极限,去了解自己究竟具备了什么样的感官天赋。

我们没办法天天去旅行,现在的世界也没有太多还能让人冒险的陌生地域了。但我们还有阅读,阅读是最好的替代。打开一本书,尤其打开一本对你来说是陌生的——陌生的题材、陌生的语句表达或陌生的风格的书,你就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动用了你平常不动用、不会动用的感官能力。

不确定的时代里,阅读这件事却可以对一个人确定地产生改变。它会让我们,一天一天,即使很缓慢,但从不停止地,接近自己。

当遭遇时代问题,陷入与理想相左的人生,该如何选择?

自「不确定性」成为世界热词后,这个原本是风险管理的经济学概念火速向外蔓延,成为越来越多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然而,「不确定」「焦虑」状态,并非我们时代独有。一个世纪前的日本,走了和中国几乎对立、相反的道路,日本人民在那样的社会中所受到的心灵考验,看似与我们不同,然而内在却又有着惊人的共通性。而幸好有那些闪耀世代的文学旗手,将一切书写下来。他们也曾是茫然无措的青年人,他们和我们今天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并无二致:

在日本的百年动荡中挣扎,他们是闪耀世代的文学旗手,却也是各自时代「掉队的人」。

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尤其是他们看待时间在建设与毁坏中的辩证,和我们如此不同。然而,被庞大外在时代力量拖着走,努力维持个人一己生命的独立与尊严性质,这种既深刻又幽微的情感,却又与我们如此相似。

当遭遇时代问题,陷入与理想相左的人生,该如何选择?

面对这一共通的人生困局,以文学,他们给出了各自的挣扎与回答。

《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上辑)》书影yaxin/摄 didi/出镜

夏目漱石:对抗 谷崎润一郎:隐匿 芥川龙之介:正视 川端康成:徒劳 太宰治:浪荡

5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带给今天5种不同的启示:

当我们意识到眼前的生活并非理所当然,或许就拥有了解决走投无路的可能。

文学不复杂,人更复杂,阅读是解决「人的问题」的方法

图源:知乎

日本文学为什么难懂?

第一,因为有语言隔阂,翻译家翻译得再好最终还是和原作有差别;第二,作家在写作时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不结合作家本人的生平遭遇,很难找到其创作的关怀,因而造成理解困难。

杨照,本名李明骏,著名作家,哈佛大学毕业,迄今为止出书上百本,其中许多书畅销到一版再版:《讲给大家的中国史》《史记的读法》《故事照亮未来》......

而初读日本文学的杨照也曾遇到这些问题。少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照读到翻译家李永炽版本的川端康成,里面有大段的注释:在这里,川端康成的本意是翻译不出来的。这层让人费解的隔阂刺激了杨照开始学习日文,誓要以读原文去理解川端康成真正的表达。

作家杨照

超过40年的学养思索与东西阅历,从对于表面文字的理解,到以自己的生命经验与作家产生频率相合的碰撞。杨照希望,用一套书去还原更本质、更真实的作家面貌,用10位能代表近一百年间日本的作家,去理解更全面、更系统的日本文化,更是用历史、文学、思想的经验,去刺激、指导我们今天所面临、遭遇的一切。

《我与世界挣扎久·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上辑)》书影yaxin/摄 朝花/出镜

而被他领入经典世界的读者,也的确被影响:

以上均为真实读者评价

日本文学的唯美之下,更是对时代的捕捉和终极问题的思考

「浪漫」这个词,最早的创译者是夏目漱石。

除去「月色真美」的诗意情调,漱石的浪漫更指向一种拒绝被人情社会束缚的生命态度:不接受任何既定的疆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和潜能,这个时代的标准答案,只能自己去面对、去决定。

他一生的作品都在提问、企图让我们听到的,是另一种理想生活的可能:

我们有可能在人情世故的拘束之外,去建构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吗?

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01《浪漫的越界:夏目漱石》

在集体性标准下不被接受、不应该存在的激情,不会因此就真的从人间现实里消失。

——这是谷崎50年写作生涯的基本创作态度。

战时,《细雪》的出版造军部查禁,理由是未放入与爱国、战争有关的内容。

当整个社会被迫为战争高唱时,在他笔下,莳冈家的女儿们依然关心爱情、歌舞、捕萤、赏花——战争、武士道、军国主义之流,真的比她们的生活更能代表日本、更贴近日本国民吗?

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02《阴翳、女性与风流:谷崎润一郎》

芥川龙之介,正视人间的狠厉文豪,是一位勇敢的人。

他反复剖开自己,在作品中呈现那些被「人情义理」深深渗透的人们,如何彻底混淆了自我的外在与内在。很多时候人们根本弄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什么是配合外界其他人期待做出的表现。

只有在少数灵光乍现的时刻,人突然洞见了他人复杂的心理运作,或突然了解了自己的幽微心思。而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就是芥川认为小说要捕捉、应该捕捉的。

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03《无力承担的自我:芥川龙之介》

我们拥有的并非此生,不过几个偶然的瞬间。

幼时于亲人葬礼成长起来的川端康成,在国家战败与挚友去世的双重打击下,早早有了生命的「徒劳」之感:苟活余生,何以为继?

纤细敏锐的他,在小说中找到方法。小说拥有可以凝结时间的魔法:既是瞬间,又是被凝结固定住的恒常,两者之间产生巨大的冲突张力,迸发一种难以言喻的美。

时间飞逝无常,而人心美善永恒。读川端康成,可以作为我们终身的情感教育与美学教育指引,永远不要失去了细腻看待人情的可贵生命态度。

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04《银河坠入身体:川端康成》

脆弱的人,为何总能在他的文字里找到共鸣?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是一部弱者的肺腑之言、柔软者的温柔话语、自省者的生死思考。一个文坛异数浪荡子的绝笔之作,却成为无数后世敏感心灵的独白。

一个骚动、无法被归入框架的灵魂,该如何安放?

“无论我的生命看起来如何不堪,只要得到忠于心、忠于感情的机会,我就得到了救赎。”

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05《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

经典领读人杨照 重磅新作《日本文学名家十讲: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共5册)

5位经典文人,5个紧缩时代的创作现场,5位逆风独行者的挣扎与回答

在他们的人生、社会、文学抉择中,读到对今天生活的刺激与启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