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锦集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是一本由张小瓷 著 时代华语 出品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宋词十二观:真实的残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珍宝如潮水般涌现,而宋词则是其中一片不可忽视的浪潮。在《曾有天真少年时》这本书中,作者张小瓷通过灵动细腻的文字,入情入理地赏析了十二位杰出词人的作品。本书以“宋词十二观”为主题,从碎片般的词句细节中娓娓道来,深入挖掘词人们真实的生活面貌,引领读者重新发现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在自序中,作者提到了一种不应该用符号化眼光看待宋词和词人的观点。她强调不应该将词局限于豪放、婉约或旷达的分类。这些标签固然能够迅速给人一种印象,但往更深处看,会抑制读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阻碍我们体验文本内在的丰富性。

常言道,了解人就是了解世界。古今人情不远,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人的情感体验是共通的,照在词人们身上的那抹月光,同样也照在今时的我们身上。作者在这本书中力求将十二位词人呈现为真实而生动的个体。他们的词作所展现的就是与他们自身最贴近的生活,而品读这些词作,则有助于读者从宏大的叙事中抽离出来,回归到寻常和细微之中。

作者将“词”形容为“氤氲成一个整体的氛围”,这样的描绘不能说不准确。当你的眼前出现“荫翳的波纹和明暗”“春夜里那些隔岸的花和水”这样的表达时,各种感官很难不被激发。即使用语言文字无法准确描述这种氛围和感受,但我们的心灵会敏感地捕捉到它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关注到了两位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宋词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描写往往局限于“远山芙蓉”“双瞳剪水”的肤浅表面,缺乏对女性更深层次内心情感的探索;同时,男性作家以女子口吻抒发情感,归根到底也只是一种文学技巧,并不能呈现出女性真实的声音。而李清照和朱淑真恰如“面目清晰的异数”闯进了这个由男性主导的文学世界,为后人留下了当时女性真实的经验和情感记录。

在千年之前的古代社会,女性创作者很难受到世人的关注,而李清照不仅成为注目的焦点,更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引起人们的钦佩。然而,书中援引了这样一件事:易安居士的亲友之中有一位姓孙的小姑娘,伶俐聪颖,极有天赋。李清照提议收她做学生,要将自己学问全部教授给她。没想到这个小姑娘拒绝了李清照,说“才藻非女子事也”。作为一位女性文学家,李清照在她所处的时代中是孤独的。

与本书提及的其他词人相比,朱淑真的影响力可能并没有那么显著。书中,作者从考据《生查子·元夕》的作者入手,提到一些人认为这首词可能系朱淑真所作,这被某些道学家看作她“不贞”的证据。作者指出这种观点的可笑之处,并希望能够超越这些偏见,展现一个真实、真诚的女诗人形象。

阅读、欣赏诗词,并非总是以获取特定的知识为目的,就如同作者所言,她期望将这本书看作一场“美的邀约”,是否纵身跳进宋词的世界,感受那幽微且丰沛的情感,领略其中蕴藏的含蓄而隽永的美,全凭读者的兴致和意愿。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宋朝词人的生活

宋词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始于南朝梁代,与唐诗并称双绝。本书副标题即为“宋朝词人风雅集”,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宋朝词人的风采。 本书为我们介绍了12位宋朝代表性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人,他们不仅仅在宋朝留下了很大的影响,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上中小学时都背诵过他们的词句,虽然他们都死了,但他们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乐观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主要是通过这 12 位词人的词入手,以词来讲解他们的人生经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这些词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的乐观、有的谦和、有的偏执等,各有风采。 在书中我们仿佛可以走进宋朝,与宋朝的词人进行深度对话,去感受他们创作诗词背后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们受困于时代的困苦,又赞叹于他们敢于突破自我的坚持。同时我们也能将心比心,体会到他们内心的诉说,感觉我们与他们是心灵相通的。 作者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述每个词人的故事时都很有条理,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非常流畅,也很有兴趣。在书中我们不仅仅可以了解各位词人的人生经历,也能学到很多诗词和古人的所思所想,仿佛能身临其境,与古人对话,交谈人生。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三):神仙打架的宋词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孙东坡,这位诗人、生活家、探险家、政治家、永不过气的偶像,带给我们无数好词好句,读过《孙东坡转》的人,对他的遭遇会格外怜惜,我也一样。苏轼的才情、气质、性情、风姿、神韵,充分展示出他的姿态万千,通过苏轼让我们开启《曾有天真少年时》吧。

该书的作者是青年作家张小瓷,“风雅”宋的近观者,古典诗词重度发烧友,主张“以古典观照当代”,重新发现宋词之美。已出版自燃随笔集《人间有草木》。

本书的主线是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十二位大家的作品引入,拿出大家们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读者进行瞻仰,与灵魂深度沟通,在典故上面又有新的引入,从古人的身上,发现给现在人的启发。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估计作者的目的就在于此吧。

苏东坡:豁达乐观,超然达观,温和厚道,追求浩然之气。 辛弃疾:收复中原,让国家统一。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敢爱敢恨,不拘世俗。 柳永:风流与才华并重,有波澜平息的宁静,也有生生不息的苍凉。

看到这,作了些总结,其他大家还有待我细细品味,这本书,不是一次就放下的,这是枕边书,每当心静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翻看,让宋词的优美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四):神仙打架的宋词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孙东坡,这位诗人、生活家、探险家、政治家、永不过气的偶像,带给我们无数好词好句,读过《孙东坡转》的人,对他的遭遇会格外怜惜,我也一样。苏轼的才情、气质、性情、风姿、神韵,充分展示出他的姿态万千,通过苏轼让我们开启《曾有天真少年时》吧。

该书的作者是青年作家张小瓷,“风雅”宋的近观者,古典诗词重度发烧友,主张“以古典观照当代”,重新发现宋词之美。已出版自燃随笔集《人间有草木》。

本书的主线是从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等十二位大家的作品引入,拿出大家们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读者进行瞻仰,与灵魂深度沟通,在典故上面又有新的引入,从古人的身上,发现给现在人的启发。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估计作者的目的就在于此吧。

苏东坡:豁达乐观,超然达观,温和厚道,追求浩然之气。 辛弃疾:收复中原,让国家统一。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敢爱敢恨,不拘世俗。 柳永:风流与才华并重,有波澜平息的宁静,也有生生不息的苍凉。

看到这,作了些总结,其他大家还有待我细细品味,这本书,不是一次就放下的,这是枕边书,每当心静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翻看,让宋词的优美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

《曾有天真少年时(12位宋朝词人风雅集,再现宋词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五):以诗词为线索,介绍诗人的生平

这本《曾有天真少年时》当然是冲着苏东坡入的,它的副标题是“宋朝诗人的风雅集”,想都不用想,苏东坡肯定是第一个。翻开一看,果然如此。不过比较意外的是,里面还收录了蒋捷,以及一位我没有听说过的女词人宋淑珍。 苏东坡的部分就不再说了,因为篇幅问题,这本书提出来的观点都在意料之中。倒是蒋捷,很久没有见过了。他那一句“少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几乎出现在我整个初中时代的每一篇写景的叙事文中。这本书依然是以他的诗词为线索,介绍诗人的生平。我才发现他所生活的宋朝跟苏东坡、王安石他们隔着年代,甚至比陆游他们还要晚很多。他的诗词里的一些愁也就终于可解。 我对朱淑珍这个名字确实没有印象,但是书里面一上来就提到《生查子·元夕》有可能是她的作品。作者经过了一番考据,排除了绝不可能的三个人,朱淑珍似乎就是唯一答案。而后面章节里出现的《减字木兰花》和《鹊桥仙》,我确实在《宋词300首》里看过,只是对这个名字没有印象。原来宋朝还有这样一位厉害的女词人。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作者提到其他人都是天真啊,少年啊,只有提到柳永的时候,忽然开始“被嫌弃的柳永一生”。至于吗?柳永只是没有选择仕途而已。南宋都灭亡几百年了,我们还在传唱柳永的词呀,这还不够吗? 随书附赠了一张海报,一张介绍书中人物生平的折页,一个纸摆件,三张书签,真的是非常豪华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